最高兴的是陈老实夫妇。在他们地心目中。只要陈再荣能做官就满足了。陈晚荣虽然精明,毕竟没有读过书。不能做官,能把家里照看好,多赚点钱,娶个好媳妇,养几个儿女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陈晚荣也做了官,虽是初级官员,还是官。再小的官,总比平头百姓高上几等,要他们不兴奋都不行。陈老实不住摸发烫的脸蛋,一张嘴哪里合得拢,轻声嘀咕:“晚荣出息了,做官了光宗耀祖了”
陈王氏脸上泛起特有地光辉,无比自豪:“晚荣当然了得了”
郑晴凤目放光,全是美妙的星星。郑建秋感怃无已,他这个曾经的国子监生员,费了那么多功夫都没有弄到一官半职,没想到陈晚荣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官了,这女婿真能耐
正事办完,李隆基退到一边去,道:“你们见过。”
陈再荣等地就是这话,冲上来,抓住陈晚荣的肩,不住摇晃:“哥,恭喜你哥,你也做官了”
“轻点,骨头都散架了。”陈再荣用力过猛,陈晚荣实在吃不消,只得提醒他。
陈再荣有点不好意思:“哥,你也是,老不禁事,我才使了多大一点力气。”
他还打一耙,陈晚荣很没好气,陈再荣笑呵呵的道:“哥,我高兴。哥,我给你引介,这位是王大人。”指着一个腰间佩剑的中年人介绍起来。
这人在敬贤亭见过,一步跨上来,冲陈晚荣抱拳作揖道:“王毛仲见过陈先生。陈先生对犬子地援手之德,毛仲没齿不忘。”
他和王少华的关系,陈晚荣早就从王少华嘴里知道了,把手里地官袍鱼袋交给陈王氏,这才抱拳还礼:“王大人说哪去了,区区之事不要放在心上。”
“陈大人好品格”王毛仲赞一句,退到一边。
陈再荣指着一个个头高大,肌肉虬结,颏下无须的汉子介绍道:“哥,这位是杨大人。哥,杨大人的武功很高,快见过。”
光看他的架势就知道他身怀上乘武学,陈再荣历来很少夸人,能得他提一句,其人艺业定然不凡。陈晚荣抱拳行礼道:“见过杨大人。”
杨大人的声音尖细刺耳:“杨思勖见过陈先生。”
陈晚荣心里一惊,心想原来是太监。如此一条汉子,居然是太监,实在是让人想不到。陈晚荣历史知识不行,不知道杨思勖不仅是太监,还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太监,其人武艺高强自是不用说,还是精通兵法的名将,一生打了很多仗。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沿着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旧道进入安南,平定安南叛乱,为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安南就是现在越南地北部,唐时是中国地领土。
杨思勖叙礼毕,自行退开。陈再荣指着最后一个年青人介绍道:“哥,这位是高公公。”
这年青人和陈晚荣在敬贤亭照过面,当时他只是静静的站着,没引陈晚荣地注意,抱拳道:“见过高公公。”
高公公大步上来:“高力士见过陈先生”
李隆基身为太子,带一个太监照顾饮食起居很正常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他就是为后人诟病、中伤李白的太监高力士,陈晚荣只觉脑袋充血,头脑发昏,嗡嗡直响。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一一九章 好事喜事
高力士接着道:“敬贤亭初遇先生,多有不敬,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当日在敬贤亭遇到李隆基时,李隆基和陈晚荣之间颇多言语冲突,身为仆人的高力士对陈晚荣多有不屑,说的就是这事。
陈晚荣真是没有想到这个为后人不齿的太监居然如此谦恭,一见面就认错,笑道:“公公言重了,是我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公公见谅。”
“陈先生言重了。”高力士退开。
到现在,陈晚荣还没有回过神来。打量着高力士,眉清目秀,颇为英俊,除了说话尖细、颏下无须以外,和常人并无二致。
“陈先生,久闻你多巧思,今日前来一观,还请不要怨我唐突之罪。”李隆基抱拳。
想当初在敬贤亭初遇时,两人言词交锋,斗得何等激烈,而现在的李隆基对陈晚荣颇多礼遇,也许正如他说的,让他服气会待以上宾吧。陈晚荣忙抱拳回礼:“太子言重了,一点小伎俩,恐不入太子法眼。太子,请坐,奉茶。”
李隆基坐了下来,青萼端着茶盘进来,陈晚荣端起茶杯:“太子,请用茶。”李隆基接过道:“你们也坐下。今天出来走走,不要老是端着那些礼仪。”
杨思勖他们应一块,找位子坐了下来。青萼奉上茶水,退了出去。
“这位是郑老爷子”李隆基冲郑建秋道:“再荣,你们一家多时未见,不要陪着我了,你们去说说话。这里有郑老爷子陪着就行了。”
他还真是通情达理,陈再荣有很多话要对父母兄长说,高高兴兴的应一声,拉着陈晚荣出去,陈老实夫妇忙跟上来。
“哥,我们好好说说话。”陈再荣推开陈晚荣的房间。一家子进去,陈老实不愿有人来打扰,顺手把门带上。
陈王氏喜滋滋拿起官袍:“晚荣,你试试,看合不合身。”
陈晚荣并无做官之意,不过有了官家这道护身符更加便利。见了陈老实夫妇一副急迫模样,不忍拂逆其意,脱下外套,在陈老实夫妇的帮衬下。把青衫穿在身上,挺合适,跟量身订做的差不多。
“嗯。有官样,晚荣,你天生就是做官的料”陈老实摸着脸蛋,左右一打量,很是欢喜,不住夸赞。
这话太逗了,陈晚荣笑道:“爹。您莫要乱说,我哪是做官的料。这东西,我只是想以后可以方便罢了。”
陈王氏帮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