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侄子再亲,亲不过儿子
同样的道理,太平公主和睿宗的关系很好,只是她毕竟是妹妹,不如李隆基这个儿子亲。这话,问到睿宗的痛处了,愣了一阵,睿宗长叹一声道:“晚荣,这话很犯忌,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你的忠心。若无三郎,朕不可能复位,也不会有今天。不过,若是三郎因此而对小妹下手,那他就不配做朕的儿子。”
睿宗极为看重亲情,若是李隆基对太平公主下手,那么李隆基在他眼里就是禽兽不如了。
事实上,是太平公主要对李隆基下手,李隆基在掌握了确凿证据之后,先下手为强,这才导致了太平公主的覆灭。
陈晚荣委婉的提醒一句:“皇上,若事情不是这样地呢”
这话没有明说,不过,睿宗也是个精明人,点头道:“那小妹就太让朕失望了。”
看来,睿宗也是个明白人,他明明知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二人之间必有一人先动手,只不过,碍于亲情,他不便出手,只能假手于他人,这个人就是陈晚荣了。
陈晚荣兴高采烈地来赴宴,没想到居然揽上这档子棘手事,愣怔一阵,道:“皇上,也许事情没有那么严重,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决。”
“权势这东西很害人,除此之外没有他途。”睿宗没有明白陈晚荣话里地意思,还以为陈晚荣在安慰他。
陈晚荣委婉的提醒一句道:“皇上,依臣之见,现在补救也还来得及。”
睿宗摇头道:“晚了,真地是晚了要是去年朕才复位之时,那时把小妹放到洛阳去,不会有现在这局势。现在嘛,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小妹的势力已成,我想动她,很难。除非,除非”
连说了两个除非,没有再说下去。他不明说,陈晚荣也明白,那就是说除非血流成河,那是睿宗最不愿见到地,肯定不行。
陈晚荣语意模糊的道:“皇上圣明,一定会想出好办法”
历史上的睿宗正是因为受够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争斗,让他左右为难,在太平公主再次中伤李隆基之后,他突然传位给李隆基,让太平公主乱了阵脚。
陈晚荣这话的意思是说睿宗可以禅位,只是这话不能明说,而且现在也不能说,不敢说。睿宗现在风头正劲,陈晚荣要是说出让他禅位的话,无论睿宗对陈晚荣多么信任,也不会再存一点信任之心。
睿宗理解成别的意思,点头道:“朕一直在想办法,只是苦思无策。晚荣说得没错,朕再想想,说不定就有办法,呵呵。”
要是能化解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争斗,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笑得着实开心。
“按照时间算,睿宗禅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朝中真的要生大事了”尽管陈晚荣的历史不怎么样,不过对睿宗禅位一事还是有所了解,在心中暗自告诫道:“得找个机会,让睿宗领悟我话里的意思。”
睿宗指着李靖的画像道:“晚荣,李靖当年最先现高祖之谋,赶到关中向隋炀帝告。只是,当他赶到之时,关中已乱,这才没有得逞。后来,得太宗皇上简拔,李靖方才有灭突厥的功劳。晚荣,今日之事,你若做好了,就是朕的李靖,自有后来之封赏你。”
李靖是典型的“用功不用过”,他最初和李渊是死对头,要揭李渊谋反。李渊记恨在心,找机会要杀他,唐太宗赏识他的才华,把他救了,才有后来的名将李靖。
陈晚荣与李靖的情势不能比,不过,托以大事是相同的,睿宗居然如此安排,陈晚荣无论如何是想不到,不由得愣住了。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八0 墀德祖赞的末路
睿宗这不过是在玩权谋。中国历史上,一些帝王在安排身后事时,把一些看重的臣子找个由头给贬了,发配到山穷水恶的地方去了。这些恶劣的环境往往会让这些臣子心怀不满,直到新君登基,一道诏命把他们召回去,官复原职,从而对新君忠心耿耿。
这是帝王的权术之道,睿宗现在玩的就是这权术。
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不过,睿宗信任陈晚荣,也只对陈晚荣说,别人是不可能知道。
想明白此节,陈晚荣不由得暗中纳闷“睿宗这是在做什么难道他已萌生退意,是在安排后事了”
这不合情理,现在的睿宗因为吐蕃大捷风头正劲,在唐朝百姓的心目中他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虽然赶不上唐太宗,至少和曾经的高宗相差不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萌生退意让人想不通。不过,若是他没有退意,那么,他为何如此安排呢为何把风华正茂的陈晚荣留给后来之君
陈晚荣一时之间哪里想得明白其中的道理,只听睿宗接着道:“晚荣,你对军队不是那么熟。虽然经过吐蕃这一战,你对军务有所了解了,还不够,是以,朕把哥舒翰也派给你。哥舒翰强悍,精通军务,有他襄助你,这事朕就放心了。”
哥舒翰强势,若是出事,为害也烈。不过,有陈晚荣在前面,哥舒翰的强悍就不会出事了,反而有很大的助益。这的确是一个不错地安排。
对睿宗这番心思,陈晚荣还真是没话说。只得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办好”
“好”有陈晚荣这话,睿宗也就放心了,很是开心。不再说这事,接着给陈晚荣介绍凌烟阁的功臣。
直到介绍完了。两人这才出了屋,睿宗对着李隆基和段辉道:“你们不知道,晚荣见到功臣们地画像,惊得呆了”
凡是初次进入凌烟阁的人都会和陈晚荣一样,会给惊呆。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睿宗是在掩饰一些东西。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好象他很欣赏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