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个不好,就会出乱子。正是考虑到这点,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派出监军,为的是维持军队地稳定。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要是没有监军,将领真的是山高皇帝远,一点顾忌也没有,为所欲为在所难免。只是,监军是临时派人去,有些皇帝更是派出宦官,这些人仗着皇恩乱指挥,瞎指挥,往往是败军覆师。
陈晚荣一直在想,要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既能维持军队的稳定,又不至于扰乱军队的指挥,听了这话,不由得灵光一闪,失声道:“皇上,臣有一策,可以既稳定军队,又不至于牵制将军们指挥。”
“呵呵说笑吧”李隆基不信,笑道:“这是几千年的难题,秦皇汉武都没有解决掉的老问题,你有法子”
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没有军队,那是不可想象的。同样的,要是对军队加强控制,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了加强军队的控制,无数人费尽了无数心血,都没有做到这点,要相信陈晚荣能解决几千年地难题,不是难,是很难
不要说李隆基不信,就是座中的姚崇他们也是不信。他们想了几十年的办法,都没有一点头绪,仍是在沿用传统的办法:派监军
这个难题,陈晚荣想了很久,乍一想到这办法,不由得很是兴奋,不管他们的神态,接着往下说道:“皇上,臣这法子说起来也不算高明。臣是想,何不把监军发展成一套官制,每一级都建立监军,建到旅就可以了。”
“胡闹,就没有这种事层层监视,还怎么打仗”李隆基脸一沉,轻斥起来。
谁说层层监视不能打仗只需要权责分明就成。陈晚荣信心十足,道:“皇上,监军可以常设,只需把监军和将军地职责区分开就是了。皇上,您别急,让臣说完,再做评判。”
李隆基本来还要喝斥,听了这话,打消了喝斥的念头道:“好吧,你说。”
这主意真要给采纳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地一件大事。陈晚荣很是振奋,声调提高了几度:“皇上,历朝历代之所以派出监军,那是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防止将领坐大,这无可厚非。可是,因为监军不是常设,变动很快,造成地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监军一般是皇帝跟前地亲信,不懂打仗,仗着皇宠,乱指挥、瞎指挥,不让将军放手去打,往往是打败仗。”
这是监军制度的一大弊端,李隆基不由得点头道:“是这样的”
陈晚荣接着道:“监军不是常设,派到军队里去,其效用也有限。原因就在于,没有监军的时候,将领就不会有异动么不一定要是有心怀叵测的将军安插亲信,谁能知道呢”
这是做皇帝最担心的事情,李隆基眉头一轩,眼里精光四射:“你以为该怎么杜绝”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十九章 传授化工
晚荣的声音依然高亢:“皇上,臣以为就是把监军常不是由朝廷指派,而是从军队中挑选,他们负有稳定军队的作用,同时,他们可对将领提出的人选进行核准。当然,为了避免引起混乱,监军对将领提出的人选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监军不能指派人手。”
略一停顿,阿晚荣接着道:“皇上请想,一个人的本事再大,可以杀掉一个监军,甚至几个,十几个,却不能把一套常设的监军制度拔除。”
李隆基一开始不信,以为是乱说,听到这里,不由得眼睛放光。陈晚荣说得没错,历史上那些作乱的将领就是因为无人监督,或者监督不得力。朝廷并非没有派监军,而是监军给他收买了,任由他胡作非为。
再者,监军的人太少,作用有限,将领可以上下其手。若是设立一套常设的监军制度,会是怎样呢
一个人再厉害,要想把一套制度给坏了,还真不容易。李隆基看着姚崇,问道:“你们以为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姚崇沉吟着没有说话,张守率先说话:“皇上,臣以为有道理。陈监军所说,监军来自于军队,那么监军也通兵法,就不至于瞎指挥,这于将领有莫大的便利。”
现在指派的监军要么文臣,要么亲信,真正懂得军事的不多,这让将领们很是苦恼。正是因为如此,陈晚荣能放手让将军们施展,不瞎指挥,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到将军们地认可。
张守是带兵地,监军对他造成的不便有多大,他再清楚不过了。
宋思索着道:“皇上,真要常设一套监军的话,那么军队里每一级都有监军,他们来自于军队,既懂兵法,又能稳定军队,将领要想坐大,也大可能,此事,可议”
姚崇接着道:“关键问题是要把职责明确下来。还要给监军以晋升之路。”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要是没有晋升之路。谁愿意去做监军
李隆基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站起身来。拧着眉头。开始踱步了。陈晚荣自打和他相识以来。凡有事情。李隆基都是一念而决。如现在这般踱步沉思地事情不多。实在是这事太过重大。这是一个千年难题。无数人费尽无数心血都没有解决地问题。李隆基不得不认真思索。
时间在无声中流逝。过了老一阵。李隆基击掌:“此事可行。朕看这事就宋担起来。再把王忠嗣调给你。先把监军制度建起来。宋。你兼领兵部尚书。这事办起来就方便多了。”
宋一代能臣。上战场也许不行。用来做兵部尚书还是没问题。众人对这一任命没有异议。宋领旨道:“遵旨”
李隆基重新落座道:“来。我们把这事好好议议。一定要议透。职责区分。晋升办法都要议清楚。”
于是,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如何设立监军一事了。
经过一番商议,细节就敲定了,一套常设监军体制就要在唐军中推行了。陈晚荣长吁一口气,心想:“要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尽管唐玄宗到时已经沉缅于享乐之中,不太爱理政了,唐朝也不会那般由盛转衰,急转直下,唐朝的繁荣再持续几十年没有问题。有了这套常设监军体制,安禄史想造反,难度大了许多。一是,他能不能安插他的亲信是一个很大地问题。即使他安插了亲信,能不能保密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上,率先发现安禄山要造反的不是别人,是诗仙李白。只是,他是一个文人,谁也不会信他的话。有了这套体制,军队稳定多了。要是连这套体制也防止不了的人,那只能说是天绝,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番商议费时极长,等到商议完,天都放亮老大一阵了。
“一个千年未解地难题,没成想,给陈晚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