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人家奉天子定都许昌,是咱大汉的顶梁柱。估计用不了多久,曹公说不定就会兵发南阳。”
“曹公”
“就是年初时,迎奉天子定都许昌的曹公我好像和你提过这件事吧。”
“呃,我忘记了”
从前的曹朋,因为身体的缘故,对外界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是属于那种得过且过,没什么大志向的人。至少在曹朋得到的记忆里面,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值一提。
王买眼中流露出一丝向往之色。
他叹了口气,轻声道:“他日若曹公兵临舞阴,我定会从军。”
“从军”
“是啊,凭我的本事,到时候一定能封侯,做将军阿福,等到了那时候,我就请你当我的军师。”
曹朋不由得笑了,“好啊,我等你来请我出山。”
王买颇有些苟富贵,勿相忘的豪气,胸怀远大理想。
而曹朋呢,似乎曾读过一些书,识得一些字。根据他的记忆,曹朋小时候,中阳镇曾住过一个术士。曹朋跟着那术士学了几天,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中途放弃。没过多久,术士也走了,以后再也没有音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说不定早就成为他人的刀下亡魂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子,曹朋也算是识字的人。
在王买心里,识字的人,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王买,回家了”
王猛这时候也和曹汲说完了事情,站起身来招呼王买。
“阿福,那我先回去了明天我再来找你。”
曹汲坐在门槛上,笑呵呵的点了点头,目送王猛父子走出小院。
“朋儿,你也回屋歇一会儿吧,这天气不好,莫要着了凉,你娘到时候又该怪罪我了”
“知道了”
曹汲点头答应,站起身来。
按照王买的说法,曹操是年初迎奉天子,而后定都许昌。
记得也就是在这一年,汉室改元为建安建安元年,没想到我居然重生于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
曹朋回到屋中,并没有躺下来。
这简陋的土坯房,分内外两间。因为他之前昏迷不醒,所以住在内间的小屋子,而曹汲夫妇则住在外间,方便随时照顾曹朋。总体而言,曹汲一家并不富庶,但也不能说是家徒四壁。
普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
可曹朋却知道,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怕是谁也得不到宁静。
南阳郡迟早会燃起战火,到时候这中阳镇,也无可避免的会遭遇战火的波及,乃至生灵涂炭。
在这么一个乱世,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曹朋站在小屋门内,下意识的握紧拳头,陷入沉思
第一卷 第003章 我欲刚强
其实,卧床的十多天里,曹朋已想了很多事情。
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重生在古代,多少还是有些遗憾。被最好的朋友出卖,如同一根刺扎在心里,让他很不舒服。可不舒服又能怎样他已经回不去了这是一个他无法改变的现实。
前世的种种遭遇,让曹朋也感到很疲惫。
特别是扬子开枪之前的那句话,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下辈子,别再逞英雄
英雄
听上去好像很风光,可背后的血泪,谁又能知道
人常说好人没好报曹朋原本不信可是现在,又容不得他不信。经济时代,西风渐进。改革开放令华夏腾飞,但何尝又不是一种堕落曹朋无力改变,只想做好自己。可即便是这样,仍落得个凄惨结局回想起来,曹朋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更感到莫名疲乏。
重生于建安元年,曹朋必须要做出选择
准确的说,建安元年并非三国,而是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
曹操,刚开始奉天子以令诸侯;孙权,似乎还没有上位;至于那位大汉皇叔,似乎也没有得到正名。
这仍是一个时局未明朗的乱世。
也许,自己能融入这个乱世可是曹朋心里很明白,三国尚未出现,然鼎足之势已隐隐呈现出来。曹朋今年方十三岁,想要加入这场游戏,已经晚了他错过了最好的崛起时机。
既然如此,唯有依附
可是,他能依附何人
从情感上,曹朋偏向刘备。
但从理智上,曹朋知道,最好的选择,是曹操。
刘备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江东孙吴,更从一开始便被曹朋丢到一旁。江东孙吴的结构,是一个江东士族掌握的朝廷。可以说,整个江东最有实力的,不是孙氏,而是那些依附孙氏的士族。这些士族因长年与当地山越交锋,所以家家蓄养私兵。记得三国末期,整个江东的兵力,几乎被陆家一手掌控而这个陆家,正是江东古老的士族。
赤壁之战时,为何那些士族文臣都要投降
并不是他们不忠诚,而是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孙氏政权,而是他们的家族。
哪怕是归附了曹操,他们一样可以凭借手中兵马,在江东稳如泰山故而,鲁肃才会劝说孙权:江东任何人都可以投降,为主公不可降
所以,曹朋也不可能选择东吴。
至于袁绍、刘表之流,更不会有曹朋的出头之日
这样一来的话,曹朋能选择的对象,似乎只剩下曹操一人。不过曹朋很清楚,曹操虽说是不计出身,提拔选用寒门庶族,这里面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才华就如同曹操的招贤令中所说,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录用。那么,自己又有什么长处,能够被曹操看重,甚至重用
低下头,曹朋摊开手掌。
突然,他双手握拳,顿足拧腰,一拳空击。
乱世之中想要出人头地,唯武力和智谋
智谋
曹朋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出色。毕竟,如果他真的擅长这阴谋诡计的话,也不会被好友背叛。
武力吗
曹朋似乎多出了一些信心。
前世,他曾拜师本地的白猿通背拳大师,学了三年拳法。但在末武时代,武术的地位极为尴尬,十年苦练,挡不住人家的一颗子弹。所以长大以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