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3(2 / 2)

曹贼 庚新 6767 字 2019-04-13

在往书院拜见胡昭的路上,曹朋好奇的问道。

青年温和而笑,“大名不敢当,在下温县司马懿。”

“原来是司马师兄”

曹朋心里蓦地一阵,猛然停住了脚步。

重生这世上三年多,曹朋见过的名士牛人也多了去。一开始,他还会感到震惊,比如魏延,比如典韦可如今,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连自己的外甥都变成了邓艾,他又有什么震惊

可这一次,他真的惊了

司马懿,这家伙就是司马懿

那个把三国的牛人都给耗死,最后篡夺了曹魏政权,儿子建立西晋的司马懿

三国演义里,有几个曹朋最讨厌的人物。很不幸,这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司马懿才是得了刘邦的真传,又厚又黑。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能使诸葛亮感到恐惧的对手。

司马懿,也愣住了

我叫司马懿,你也不用这么大反应吧。

“曹公子,怎么了”

曹朋回过神来,忙展颜一笑,“没什么,只是听人提起过司马公子之名。”

“哦”

“令兄,可是前成皋令司马伯达”

司马伯达,就是司马朗。建安二年时,被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任成皋令。建安三年,司马朗因病去职,如今在温县老家养病。司马朗,也就是司马懿的哥哥。

司马懿点头,“正是,曹公子也知吾兄”

“哈哈,何止令兄,司马八达,名满天下,谁人不知”

司马懿闻听,顿时露出一抹得意笑容。

此时的司马懿,还不是那个后世喜怒不形于色,荣辱不惊,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他今年方二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听曹朋夸赞,不由得心里高兴。不过,并不是说所有人夸奖他,他都会高兴,这也要因人而异。曹朋是什么人那是以八百字而声名鹊起的少年俊才。

别看司马懿在陆浑山,可是对外面的事情,并不陌生。

特别是曹操为使曹朋拜师成功,在向胡昭推荐的时候,还命人将八百字文抄录,送至胡昭面前。

胡昭看罢之后,也是大为赞叹。

私下里曾对司马懿说:“单以文采,曹八百不输蔡伯喈。”

这是一个何等骇人的评价

蔡伯喈,蔡邕胡昭竟然说,曹朋的文采不输蔡邕司马懿身为世家子弟,也是个骨子里极高傲之人。一开始,他也不甚服气,但读过了八百字文,后又找到那篇陋室铭之后,司马懿心悦诚服。所以,听说曹朋要来拜师胡昭,司马懿心里面,也非常的高兴。

将来回去,与兄长和弟弟们说起时,曹八百是我师弟,听着就有面子。

而今又听曹朋称赞自己,司马懿心中又怎能不得意

“贤弟,你过奖了”

好家伙,从公子一下子变成了贤弟。

听上去可能少了些尊敬,可实际上,却又透出了亲热。

曹朋不知为何,陡然间毛骨悚然。

也许是年迈后的司马懿,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那种阴鸷诡谲的印象,使得司马懿称呼曹朋为贤弟的时候,曹朋竟感到了一丝恐惧。好在,他马上就缓过来,与司马懿客套。

司马懿兄弟八个人,他行二。

而其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其父司马防,历任雒阳令,河南尹,年老时转为骑都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单独提起司马防这个人。

司马防这一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在他出任雒阳令的时候,提拔了当时不过二十的曹操为雒阳北部尉。那也是曹操一生,极为重要的转折之一。以至于曹操得势之后,对司马家族非常厚待。特别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曹操无比重用。如果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后来能篡夺曹魏政权。那司马防当年的无意之举,就是篡夺曹魏政权的基础

“贤弟,老师就在屋中,你自己去吧。”

曹朋思绪此起彼伏,忽听司马懿呼唤他的名字。

抬头看去,只见在林荫小径的尽头,一座红瓦青砖营造而成的书舍,静静的矗立在眼前。

第二卷 第260章 学做人

卧龙潭书院,别有洞天。

如果只从外面看,书院并不大。可走进来,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整体而言,卧龙潭书院仿周代前堂后寝的体制,在中轴线上布置前后堂以及大门第三、四进的大宅。过门庑,进门有院,即为书院主体。而依照礼制,这里是前堂所在。房间分为室与厢,堂上有承尘。这也是这所宅院的主要建筑,体型高大,有东西两阶,设一道横墙,与后院分开。横墙上开了一道门,称之为中阁。过中阁,即进入后堂,也是胡昭的家。

书院和宅邸融为一体,形成了卧龙潭最具风格的建筑。

后堂有山水,有阶,有轩,还有楼亭。在中轴线左右有院墙,在墙内设回廊一周,礼制上叫做两庑,是后堂和门庑相连接,形成数重院落的格局,也显示出庄严和肃穆之气。

胡昭,年四十八岁,但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

也许是寄情于山水,不问世事的缘故,使得他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不少。至少在曹朋看来,胡昭似乎比荀衍还小。以至于当曹朋脱下纹履,走进房间的时候,不由得为之愣了一下。

时近初夏,胡昭一袭白裳,博领大衫,卓尔不群。

“学生曹朋,拜见先生。”

胡昭身材不高,面颊瘦削。

他跪坐在床榻上,正拿着一本小册子翻阅。

见曹朋行大礼,他放下书册,微微一笑,“曹友学。”

“学生在。”

“我正在看你的八百字文。”

“学生惶恐。”

胡昭摆手示意曹朋在一旁的坐榻上坐下,取铜爵,抿了一口水,而后轻轻咳嗽了两声。

“本来,我已无意收弟子,然则看罢你两篇文章,竟欲罢不能。

加之曹公亲自推荐,我也不好推辞,所以便让你过来曹朋,我才疏学浅,无意于功名。此乱世时,但求避于一隅,苟全于世。所以,如果你想要学权谋,求功名,我恐怕教不得你,请你回去。”

胡昭的话,意思很明白。

曹朋倒是有所准备,他也知道,这时代的名士,大都有一些古怪的性子。即便有曹操举荐,也只是一个敲门砖。想要拜入胡昭门下,还要经过胡昭的考试。这番话,也是一桩试炼。

“学生此来,不求权谋,不为策术,更无意功名。”

“哦”胡昭微微一笑,“那你求个什么”

“我只求,做人的道理。”

这一句话,令胡昭的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