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骑司马是谁”
“我六哥。”
“步兵司马是谁”
“我三哥”
李儒道:“若我猜得不错,长水和射声两营的司马,和你也不会陌生。”
“哦”
“北军中候监察五营校尉之时,其兵权暂由营中司马掌控。如此一来,当你入营监察时,则五营尽归你掌控。你可以凭北军中候之权力,缉拿五营校尉,而且是做到兵不刃血的拿下。”
“你是说”
李儒笑道:“所以我要恭喜公子,曹孟德这是在给你送功劳。”
话说到这个地步,曹朋如果还不明白曹操要他对付什么人,那就是个傻子了。先架空五营校尉,旋即以曹朋出面,负责监察。此次雒阳大案,牵扯到了长水校尉种辑而种辑又是衣带诏的主谋之一。曹操用攻打刘备,来转移衣带诏上众人的视线,转而以雷霆之势
曹朋看着李儒,心思不免有些复杂。
如果种辑是落在他手里,那他不可避免的,要落一个曹操帮凶的名声。
曹操是老曹贼,那他就是小曹贼曹操还真看得起自己。怪不得李儒说,一定要答应
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投名状
第二卷 第284章 曹贼凶猛
建安四年七月底,曹纯自定颖出击,率虎豹骑直逼上蔡。
上蔡守将张赤,原本是流窜于汝南地区的黄巾余孽,麾下有数千人,势力颇为雄厚。历史上,张赤被李通所击杀。但由于刘备抢先进入汝南,加之刘辟龚都等人的推荐,使得刘备在汝南地区收获颇丰,短短数月间,共招降六路盗匪。其中大的如张赤这种数千人的黄巾余孽,小的也有似吴霸瞿恭这种只有数百人或者千人上下的山贼盗匪,一时间势力暴涨。
得知曹纯只率三千骑军,张赤顿生狂妄之心。
本来,凭借上蔡坚城,他大可以支持一段时间。可这张赤竟生出要和曹纯决战的想法,陈兵于城外,与曹纯进行野战。虎豹骑又岂能畏惧野战,两军甫一接触,张赤军随之溃败。
六千大军完全挡不住虎豹骑的冲击,战斗只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便结束了
曹真在阵前斩张赤首级
夏侯衡与曹休,先登攻入上蔡,虎豹骑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曹仁自梁郡出兵,与朱灵合兵一处,斩龚都首级后,八千大军直逼汝阴。所到之处,城县不战而降者不计其数,以至于曹仁几乎未能受到太大的阻碍,便兵临汝阴城下。
攻破汝阴,即可直逼新蔡。
魏延受命之后,率部跨确山,攻克郎陵。
八月初六,曹洪与曹纯兵分两路,向平舆扑来。
夏侯惇亲率三万大军随后,一时间平舆城中,刀光剑影,风声鹤唳。
刘备面色阴沉,显得焦虑不安。
他没想到,曹操竟然在袁绍十万大军屯驻黎阳之际,敢出兵攻打自己。此前,刘备还觉得自己实力增加不少,应该能抵挡一下。谁料想,短短数日光景,形势急转直下,平舆已危在旦夕。
“诸君,可有妙策退敌”
刘备虽然表现的很平静,但心里面却有些七上八下。
麋竺说:“如今态势,平舆必不可守。”
“我何尝不知,可若弃平舆,又当如何”
张飞咆哮,“哥哥何需担心,若曹军到来,小弟愿率一支兵马出击,将那曹军击溃。”
废话
连关羽都忍不住给了张飞一个白眼。
你说击溃就击溃,你当那些曹军都是乌合之众吗
“弃平舆,走汝阴,奔荆襄。”麋竺给出了一个选择。
刘备道:“荆州暂不可去,我虽为陛下归宗,但刘景升未必肯接纳我。而且荆襄世族多归附刘景升,我此刻前往,必不得重用。以我之见,倒不如往青州投奔了袁绍,或能有所收获。”
“投河北袁绍”
简雍露出沉吟之色。
刘备的这个选择,看上去荒诞,其实却很聪明。
历史上,刘备投奔荆襄,刘表之所以愿以接纳,主要是因为张绣归附,袁绍灭亡,曹操一统北方之势,已经显露无疑。所以,刘表才会接纳刘备,目的是要刘备在新野,抵挡曹操。
而现在,袁绍势力正强横,荆襄在刘表掌控下,稳如泰山。
这样的情势下,刘表断然不会允许一方势力冒然进入他的治下,说不得就会引狼入室。
而袁绍不一样,袁绍有四州之地,在河北根深蒂固。
刘备到了他帐下,根本掀不起半点风浪。同时为了加强己方势力,袁绍倒也不会介意收留刘备。
只是投奔袁绍
刘备手下众将,不禁有些犹豫。
从汝南到冀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间要跨两州之地,行程千里。即便是能到了冀州,在座的这些人还有多少能活下来特别是汝南东面已经被清剿,甚至连个接应的人都没有。到冀州,实在是太困难了哪怕关羽张飞再强横,估计也很难顺利的通过曹操地盘。
“要不然我们退往淮南”
“不可”
刘备果断否定。
“孙策与刘表争斗正酣,我们这时候若是过去,势必会遭到两人同仇敌忾。淮南虽大,但对于孙刘而言,却很小。而且曹孟德断然不会允许我们坐拥淮南,他会使孙策出兵击之。”
刘备说着,露出一抹苦意。
他现在的情况,着实有些尴尬
想自立,却没有机会;想依附,可供的选择又那么少。
思来想去,也只有袁绍一个可以投奔。
刘备一咬牙,沉声道:“就这么决定,我们从汝阴突破,设法从徐州通过,转道青州。
公佑,你即刻出发,向青州袁谭求援。
若他能从青州出兵相助,那么我们至少有五成机会,通过徐州”
“明公往袁绍,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曹军即将兵临城下,如果我们弃城而走,曹军乘胜追击,我们会立刻溃败。必须要有人守在平舆,至少要阻挡住曹军的三日。明公可借此机会,集中兵马,将曹仁击溃,顺势突围。”
简雍抬起头,提醒刘备。
这句话一出口,屋中众人再次沉默。
谁都知道,留守平舆的人,绝对是九死一生。
这话说出来容易,可是要做起来,似乎并没那么简单。谁愿意明知死路一条,而留在平舆
这时候,从屋角站出一人。
“明公,若明公信我,辟愿留守平舆。”
“从孝”
站起来的人,名叫刘辟,原本是黄巾军小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