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3(2 / 2)

曹贼 庚新 7031 字 2019-04-13

“父亲”

窦虎一听就急了,“绝不能让耿叔父回去。”

“那你想怎样让我出兵攻打耿庆吗只要我敢动手,那曹家小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红泽用兵。现在,咱们不动作,曹家小儿还无计可施,缺少一个名头。只要我敢有半点动作,红水集势必有灭顶之灾。你以为,现在大家还会齐心协力”

“可是”

没有可是

窦兰心里暗自发苦。

天要打雷,娘要嫁人,个人顾个人吧

“叔父,我不回去。”

耿钧出人意料的对窦兰道,脸上透着一股子倔强,“我留下来,曹家小儿若敢用兵,侄儿愿马踏汉军,取那曹家小儿首级。”

“好兄弟,果然是我的好兄弟。”

窦虎兴奋不已,连声呼喊。

昔年红泽三少,如今只余他和耿钧。

李丁去了凤鸣滩,再也没有回来,窦虎就明白,李丁很可能不会在回来了

心里面,一直有一丝恨意。

若非曹朋,他这些好友又岂能分道扬镳

可是窦兰却只是笑了笑,“小钧有此心意,某亦知足了。

你想要留下,且留下来吧。他日若是想回去了,告诉我一声,我也不会拦阻你。”

“我绝不回去”

窦兰伸手,拍了拍耿钧的肩膀。

其实,回不回去,结果恐怕也没什么分别。

心里面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伤,更有一种英雄末路的彷徨。我,还要再坚持吗

雪,停了。

可气温,却越来越低。

滴水成冰红泽的这个冬天,出奇的冷。泼出去一瓢水,眨眼间就会凝结成冰。

红水大营,热火朝天。

曹朋站在望楼之上,看着繁忙的工地,脸上洋溢着一抹灿烂的笑容。

“元直,都准备好了吗”

“公子放心,都已经准备妥当。”徐庶微微一笑,拱手回答。

“那就好”

曹朋转过身,向西边举目眺望。

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第三卷 第434章 一夜筑城

大雪连天之时,河西大大小小的部落大人们,都收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礼物。

河西太守,北中郎将曹朋,邀请河西部落大人,前来红水议事。

如果放在以前,根本不会有人理睬这份邀请。可是现在,随着红水大营声势越来越大,而凤鸣滩、廉堡两地,得到极大的补充后,已形成了对红水大营有力的支持。

特别是凤鸣滩置县,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凤鸣滩一战之后,邓范得羌胡俘虏万余人。而曹朋又从红水大营调拨一千五百户汉民,加上此前的汉军,人口已超过两万。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在河西足以置县。只不过,曹朋此前是借凤鸣滩,协助防守,而今一声不响的便拿走置县,令许多人感到心里不舒服,同时又觉察到了曹朋的强势,和无可改变的决心。

河西,乃朝廷治下。

我要在这里置县,乃奉朝廷所命,谁敢阻拦

挟凤鸣滩大胜之威,曹朋强夺凤鸣滩,却没有一个人敢表示出任何不同的意见。

这就是曹朋的势

如今,曹朋召集各部落大人议事,更令人心中惶惶。

有的人不屑一顾,可有的人却胆战心惊。

十月二十七日,红水大营外,热闹非凡。前来参加议事的部落大人络绎不绝,格外喧嚣。

为了安抚各部落大人,曹朋命人在红水大营以西扎下一个营寨,并派有专人负责招待。贾星自然义不容辞的担当了这招待的事务。他说着流利的凉州话,不时还会用羌胡言语和匈奴语和各部落大人招呼寒暄,令人感到心里非常舒服。

“红砂岗,檀柘大人到”

随着军士一声喊喝,已经抵达营寨的部落大人们,纷纷一振,连忙走出帐篷来。

檀柘,在河西的地位很高。

除羌胡与红泽之外,可算得上是第三大势力。

而今,连檀柘都来了,那些部落大人心里就算是不舒服,也都气顺了不少。

“连檀大人也不敢拒绝曹将军的要求”

“听说,檀大人和曹将军关系极好,而且还有非常密切的交易。此前红泽的窦大人曾向檀大人请求援兵,可是檀大人始终不肯出手,就是碍于曹将军的面子。”

“这么说来,岂不是说,河西大局已定”

“不好说,就看窦大人怎么做了否则的话,还是要有一番争斗。”

就在这时,又有军卒高声喊道:“红泽,耿庆耿大人到”

“红泽,秋奴大人到”

“”

当数名红泽部落的部落大人出现时,营寨里又是一阵骚动。

不过,曹朋依旧没有出现。

负责安排这些部落大人的,是步骘步子山。

夏侯兰率飞眊百骑相随,那肃杀凝重的气势,使得营寨中的众人,胆战心惊。

“曹将军因公务,不能亲自来招待诸公。

不过他委托在下,向诸公问好酒宴已经准备妥当,若有什么需要,只管向贾户曹提出。”

说罢,步骘上前与檀柘见礼,并与他耳语两句,就见檀柘满面春风,连连点头。

离开时,步骘还向耿庆点头问好。

并且亲切的询问了耿庆的长子,耿林。

“我家公子对大公子的学识,极为敬重。

他交代我,要好生款待耿大人明日待集会之时,在于耿大人好生畅饮一番。”

众人看耿庆的目光有点不对了

待步骘走后,秋奴一把拉住了耿庆的手臂,“老耿,你什么时候和曹将军搭上的关系”

耿庆满面红光,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笑容。

“我哪有这个资格与曹将军说话,只是我那犬子呵呵,你也知道,他平日里就喜好读书,而曹将军更是中原极有名气的名士,所以对犬子稍稍看重一些。”

一席话,令众人纷纷点头。

秋奴更赞道:“老耿啊,你却是养了个好儿子。”

以前,提起耿林,红泽的部落大人们常是不屑一顾。

在他们眼里,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读那么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处这年月虽说还没有百无一用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