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3(2 / 2)

曹贼 庚新 6688 字 2019-04-13

“你给我看仔细一点。”

家臣战战兢兢,走到了尸体旁边。

他蹲下身子,仔细辨认了一下,抬起头道:“司空,就是小迷糊。我见过的平日里给五公子磨墨的小迷糊。本来叫什么,我们不是太清楚。不过她总是迷迷糊糊,丢三落四的,所以我们就叫她小迷糊。没错,小人绝不会认错若司空不信,可以再找人来辨认一下。”

五公子,那不就是曹冲

这一来,连曹朋也闭上了嘴,退到一旁不再出声。

这件事看上去,似乎变得有些复杂了。怎么好端端,把曹冲也给牵累进来了曹冲,不是已经送去了颍川读书吗难道说,他不满曹操的安排,所以派人刺杀曹操这听上去很荒谬,可又不是不可能。自古以来,父子反目的事例多了去,父杀子,子弑父也并非没有可能。

曹朋相信,这件事和曹冲怕是没有关系。

可是在这种时候,他也不敢再开口,因为他看到,曹操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

曹操双手握紧了拳头,片刻后突然一声怒吼:“曹真何在”

“末将在”

曹真从大厅外,飞奔进来。

“你立刻带人,星夜赶赴颍川书院,给我把那逆子抓回来。”

“这个”

“怎么,你要抗命不成”

曹真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他犹豫了一下,拱手道:“卑职不敢,这就领命。”

“慢”

曹朋突然站出来,在曹操身前跪下,“叔父,此事和仓舒,绝无关联。仓舒素明白事理,怎可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以侄儿见,此事当有蹊跷。恐怕连仓舒也不知道,此女的来历。

最好还是先询问一下,这女子是如何混到了仓舒公子身边。

若主公心怀疑虑,大可以让兄长亲自前去颍川书院询问一下,何必大张旗鼓,与主公绝无益处。”

曹操,也不禁犹豫起来。

他也知道,曹冲不会干出这样的事。

可是这刺客被认出,是曹冲身边的人。他若是不做出表态,弄不好就会被高顺误会。偷偷向高顺看了一眼,却见高顺面色如常,迈步走上前来,“司空,依我看,曹公子所言颇有道理。若是大张旗鼓的追查,反而不美。还是先查一查,这女子如何混入府中,再问五公子不迟。”

既然高顺开口了,曹操自然也不再坚持。

片刻后,许褚返回,“回禀司空,在酒房后面的雪堆中,发现了一裸身女子,正是那个小玉。”

“查,给我查清楚,这女人如何混进府内。”

曹操这一次,可真是怒了。

这么一个女人混进府里,居然没有人觉察。

万一她要刺杀曹操,那曹操可真的是非常危险也幸亏了曹操平日里戒备心甚重,典韦和许褚二人,总有一个跟随左右。若不然曹操激灵灵打了个寒蝉,不由得心生惧意。

这时候,一名老管家走过来。

“司空,老奴对这女子,倒是有些印象。”

“哦”

“应该是年初吧,有一次五公子出门,回来时带着这个女子。当时老奴记得,夫人还询问,五公子说是他和周不疑去坊市时,看到这女子卖身葬父,故而心生不忍,便买回身边服侍。

没错,就是这个女子

老奴还记得,夫人一开始是打算让她去厨上,但五公子说,她识得字,所以便留在五公子身边。”

“你可确定”

“老奴千真万确”

曹朋脸色,在这时候却突然一变。

他呼的站起身来,大叫一声,“不好”

不等曹操询问,他便冲出了厅堂。

“君明,快带人,随阿福过去。”

曹操虽然不太明白曹朋为何会反应如此激烈,但本能的,他还是选择了相信曹朋这一遭。

典韦答应一声,带上十名卫士,紧随曹朋而去。

曹操立于厅堂上,看了一眼堂上的尸体,扭头又看了看高顺,脸上不由得泛起一抹苦涩笑容

第四卷 第554章 险死还生

“谁知道周不疑的住处”

曹朋在司空府大门外跨坐上马,大声问道。

“公子,我知道。”

“前面带路。”

曹朋也不废话,马鞭一指那家臣。

家臣更不敢怠慢,连忙上马,在前面领路。直到曹朋已经离开,典韦才带着人来到府门外。

见曹朋已经走了,典韦气得破口大骂:“尔等还不立刻备马。”

司空府的家臣们,立刻七手八脚的忙碌起来。片刻后,马匹前来,典韦一把就推开了家臣,翻身上马,朝着曹朋离去的方向,打马扬鞭而去。

夜风,阵阵。

初雪过后,气温陡降,许都的夜晚,极为寒冷。

曹朋骑在马上,迎着风,疾驰。

自高顺等人入许都后,汉帝一党一直表现的太过于平静。不是曹朋想要生事,而是于情于理,帝党都不应该如此平静才是。越是平静,就越是说明帝党在酝酿一个大动作。否则,眼睁睁看着吕氏汉国归附,曹操因此而获得巨大的名望,进一步架空汉帝,岂不是坐以待毙

曹朋自认,若他是帝党,绝不会就此罢休。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曹朋的警惕性也渐渐松懈下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帝党竟然是这样子来进行安排。酒席宴上,若高顺被毒死,刚刚归附过来的吕汉,会是什么态度高顺是吕汉的肱骨之臣。如果他死了,就算吕汉依旧有心归附,只怕也无法继续牵制高句丽。他们在三韩,必然会面临一个混乱的局面,甚至会落入下风。

谁都知道,吕汉而今是两面受敌。

之所以归附中原,固然是有私人的因素在里面。

但就公事方面,吕汉也希望借由此次归附,来谋求中原的援助和支持。毕竟而今三韩,的确是一个蛮荒。特别是百济马韩,在此之前不过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体制非常松散。想要对抗高句丽这样的庞然大物,若无外力支持,的确是一桩麻烦事。历史上,高句丽在曹魏以后,不断发展壮大。历经五百年发展,他们几乎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