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4(2 / 2)

曹贼 庚新 6715 字 2019-04-13

“文若,还在犹豫吗”

“啊”

堂外,鹅毛大雪飘飞,好壮观一副雪景。

郭嘉给荀彧斟上一杯酒,一双星目凝视荀彧,“文若莫骗我,难道看不出大王这一段的行为,究竟是何意思文若,对许都是舍弃不掉吗”

“我”

“若真如此,我劝文若,立刻辞官。”

荀彧低着头,却不回答。

伸出手,转动酒杯,他呆呆出神。

“一旦大事成就,容不得文若你在三心二意。你若不舍,现在便请辞离去,我自会在大王面前,保你荀氏三代不衰。更何况还有阿福他们在,你不必担心。可若你留下来,且不能再犹豫,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

荀彧,幽幽叹息一声。

“大王,果真要如此吗”

郭嘉轻声道:“谁也没有想到,西川战事竟迅猛如斯不过想想也是,建安八年,阿福初为河西太守,便开始对西川实行攻略。那时候你我谁又能想到,短短八年时光,会有如斯态势而今建安十六年,天下一统在望。大王在这八年里,平定北方,扩土开疆,征伐荆南,成绩斐然。

如此态势之下,你以为许都那位,还有存在意义吗”

荀彧,顿时沉默了

“阿福这次在西川,做的漂亮。

谁也没想到,他攻略西川八年,到头来却把首功,让给了子文彰世子经此一战,再也无人能够阻其上位。然则彰世子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他不够心狠手辣,过于宽厚。大王这样做,说穿了,便是为彰世子开路。

如果丕世子还活着的话,大王说不定不必如此

然则形式不如人,大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必然会为彰世子扫清一切障碍。”

“许都,只是第一个。”

荀彧,苦涩一笑。

突然间,他脸色一变,“难道说,阿福会成为障碍吗”

郭嘉沉默许久,轻声道:“阿福会不会成为障碍,还要看他自己选择

我相信,大王已经为他设计好了考验。如果他能够渡过,必将成为彰世子身边,最可依赖,乃至于最可信赖之人。但若不能性命危矣。”

荀彧,沉默了

堂外,狂风裹挟鹅毛大雪,肆虐苍穹。

整个世界在一片雪白之中,变得朦朦胧胧,看似模糊异常。

荀彧站起来,走到门口。

他静静看着外面飞扬大雪,心中却在念叨:也不知阿福这次,能否经得住考验呢

建安十六年底,以华歆、董昭、满宠等人为首的朝中大臣,联合各州州牧共百余人,联名上书,劝说汉帝禅位,将帝位让与曹操。不禁如此,还有西域三十六国,以及荆南各部落,甚至包括海外吕氏汉国,也同样递交国书,表示只尊曹魏,不奉汉室。刘协本不愿低头,奈何大势已去,他手中无兵无将,更连个心腹都没有,最终只得同意禅位。

建安十七年正月,刘协正式宣布,交出玉玺,禅让帝位。

而曹操在三让之后,最终答允,表示接受。

正月二十九日,曹操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兴隆,意欲曹魏兴旺之意。

而后,曹操将都城,设立于长安。

说来也巧,就在曹操定都时,长安城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隐隐有大兴气象。

随后曹操又设立雒阳为东都,同时还将谯县和南阳,设立为陪都。

兴隆元年三月,曹操迁都长安。

册封退位汉帝为山阳公,而后分封百官,普天同庆。

就在曹操入主长安当天,一纸诏书,飞往成都:特立征西大将军曹朋为骠骑大将军,见诏书后,即刻启程,返回长安接受册封,不得延误

第五卷 第727章 最后考验

不知不觉,已是建安十七年的春天。

暮春时节的成都,自有一番慵懒之美。漫山的烂桃树结了果,空气中弥漫着一抹淡淡的桃香。山野间,桃红杏白的凋零洒满小径,更添一抹幽幽之美。

益州战事,已经结束。

虽然还有些地方尚在战斗,比如蜀郡属国等地区但大都是当地山民和曹军的冲突,并无太大麻烦。曹彰在占领成都之后,启用许多成都本地世族。比如郑度,比如黄权,比如刘巴这些都是巴蜀人杰,才干非凡。而例如费观和吴懿之流,则押解去邺都,交由曹操处置。

在处理吴懿的时候,曹彰颇有些头疼。

盖因这吴懿,和曹氏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曹操的祖母,也就是曹腾的对食吴老夫人,是陈留吴氏族人。而吴懿,恰恰也出自陈留吴氏,论辈分,竟然与曹操平辈。换句话说,这个吴懿,还是曹彰的长辈

偏偏也就是这吴懿,是刘备的忠实拥趸。

在得知刘备死讯之后,竟放声大哭。

这也让曹彰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便派人,把吴懿送往邺都。

“此彰世子宽仁,然不免妇人之仁。”

曹朋在成都攻陷之后,除了在第二天出现了一下之外,便率本部白驼兵、飞驼兵以及无当飞军共八千人,驻扎在郫县,再也没有踏足成都。

益州之战,是曹彰立威之战。

成都将是曹彰施展才华,展露威严之处,不适合他过去参与。

随同他驻扎郫县的,还有黄忠赵云两人。严颜在攻克广都后,便辞去军中职务。从他的语气中,曹朋听出他不想继续留在益州,于是便邀请严颜一同驻扎郫县。严颜也欣然应允,毕竟在曹朋麾下,还有个和他年纪相若的老卒。两人虽然经历不同,可是在一起,却颇有谈资。

暮春的郫县,景色极美。

曹朋坐在府衙中,使人在成都找来了几个工匠,做成一个红泥小火炉。

里面点上炭火,置一陶罐于火上。

而后又取来清明时才采摘下来的蒙顶黄芽,经过简单烘焙之后,碾成碎末。这时候的茶叶,还没有系统的烘焙工艺。曹朋也不太懂这技术,只是依照前世在杭州时,看茶农炒茶学来的知识,进行简单烘焙。

蒙顶黄牙,是蜀茶极品。

不过在后世,已经很少出产,大都是大棚工艺,味道也差了许多。

把那碾碎的茶末,洒入陶罐中。用木勺轻轻搅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茶香。

舀了一勺茶水,注入白色茶碗。

金黄色的茶汤,格外诱人,令在座众人不由得心动。

“如此凉风,如此美景,配上如此清茶哈哈,我突然有点懂了,公子何以能写出陋室铭这等佳作。公子之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