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2 / 2)

神箭传说 简单老杨 5865 字 2019-04-14

事隔多年的今天,在杨诚眼里,韩亮青仍然是一名了不起的将领。要知道在与匈奴人的战争中,不是避战、畏战就可以减少伤亡的。特别是各营在每年轮番进入草原地战斗中,逃避、胆小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韩亮青不可能总是那么运气好,每次都遇上敌人的游骑。那么他就必然有着其他将领所不具备地成功秘诀。在杨诚希望将伤亡减少到最小的今天,韩亮青这样的人便显得犹为珍贵了。这也是杨诚甘冒风险的原因之一。

或许是因为跟随的诸将留在了门外,也或许是因为杨诚脸上一直挂着善意的笑容,在双方落座之后,韩亮青已没有那么拘谨了。毕恭毕敬地向杨诚一礼之后,略有些感激地说道:“末将何德何能,竟然让招讨大将军如此礼遇。恕末将冒昧问一句:三家气数已尽。招讨大将军又已得潘家之助,荡平洛阳指日可待,又为何如此厚待我这毫无用处之人。”

杨诚微微颔首,一丝惊讶的神色在眼中一闪而逝。听到对方不再以叛将自居,显然已是诚心归降,顿时让他心中大慰:至少这第一步,自己已经达成了。不过对于韩亮青竟然知道潘家暗中投靠了朝廷,杨诚不由心中暗惊。要知道这件事除了他和刘虎以及参谋营的核心成员外,连张破舟等亲信将领也是不知道的,即使有这次潘家率先逃跑。也不能据此断定其投诚之实嘛。

似乎知道杨诚心中的想法一般,不待杨诚出言询问。韩亮青已自己解释道:“末将之前替叛军押运粮草,孟塬所贮之粮足够大军十日之需,再加上水路三天一次的补给,就算无法打通潼关,关中叛军的粮草供给也足够半月之需。身为三家之一,潘氏的将领又如何会不知呢是以一听到他们沿途散播的谣言,末将心里便有了八九分把握。不过这也是孟塬管理钱粮的郑氏守将之短视,若不是他一闻潼关失守后,不是先图夺回潼关,而是自私地考虑三家嫡系的部队,早早地便开始克扣其他外姓将士的粮草,潘家的谣言又有谁会相信呢。”

杨诚微微一笑,心里却不禁捏了一把汗。看来自己派出蔡进锐这路奇兵,实在是险之又险。他也没想到叛军的粮草竟然足够半月,要不是他成功地射杀了郑志愉,让其将大军安抚住,这半月之间完全可以改变形势了。只要叛军不乱,潼关必然无法久占,一旦再度打通,这场战争虽然不至于再无胜望,但恐怕就免不得会是一场血流成河的硬仗了,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恐怕当初能令潘家的那名持盾儒改变主意的,也有自己射杀郑志愉这原因在内。

“韩统领可知现在潼关的情形如何”杨诚心里略有些紧张地问道。想起自己差点就真把蔡进锐等人拿去白白送死了,杨诚也不禁有些后怕。虽然当初也有不惜一切代价之心,但事前却偏偏算错了叛军的粮草供应。若不是主管钱粮的人“相助”,即使是成功射杀郑志愉,潼关也将极为危险。牺牲虽然再所难免,不过若是白白的牺牲,那绝对不是杨诚希望看到的。

提起潼关,韩亮青竟然露出一副敬佩的表情:“招讨大将军麾下人才济济,三家相差太远矣奇取潼关那位将军端是了得,不仅选择了每天仅有半个时辰没有粮车通过的绝佳时机,其后又丝毫不露声色地将数千辆空返的粮车赚入潼关,仅有最后数十辆因误了时间而幸免。孟塬叛军虽然闻讯后便立即派军前往,但潼关道理狭窄,那将军又以柴草等易燃之物充塞马车,点燃后冲击叛军,不损一人便令叛军大乱。孟塬诸将中无甚将才,单凭这数千辆马车,便足可保十日无忧。”

杨诚闻言不禁如释重覆,没想到蔡进锐竟然有如此应变之术。他这火车阵虽然比不得古时的火牛阵那般威势,不过利益于道路狭窄,就算是他恐怕也要颇费些周章。如此一来,蔡进锐所虑的便只有洛阳方面的叛军了,以潼关之险,守起来想必要容易得多了。而且现在数十万叛军涌向孟塬,又缺乏一个可以压制全军的将领,再加上潘家从中策应,恐怕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放在潼关方面了。

“三家已是风中残烛,在招讨大将军诸策之下已无力回天。末将得招讨大将军礼遇,倒是有一策献上,可令三家更加迅速消亡”韩亮青起身走到中间,恭敬的跪倒在地,神情却极为坚决。这一次恐怕是他最后一次能展示自己的机会了,虽然与杨诚相谈并不久,但他却不愿再做犹豫,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韩将军何须如此大礼,杨诚愿闻其详。”杨诚急忙上前抚起韩亮青,心中不由一喜:韩亮青如此郑重,显然是经过周密思虑的,即使不像他所说那样令三家迅速消亡,也绝对会有助于现在的平叛之事。

韩亮青站了起来,正要开口,外面却突然传来一阵骚乱。数以万计的火把燃起,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第七卷 第九十五章 关洛争雄五十九

第七卷 第九十五章 关洛争雄五十九

统领大人,河间、高阳兵听到招讨大将军入营,竟然郑氏有瓜葛的将领,提着人头直往这里来了。不过他们却并不肯交出武器,直言要见大将军。你看要不要”一名裨将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将外面喧闹的缘由禀上。

韩亮青闻言不出大大的松了口气,接着却并未作答,反而以询问的目光望向一直稳坐如山的杨诚。这里毕竟还不是他的地盘,甚至加上另外两外姓部队也没占到一半之数。不过诸营之中也只有他的正统营上下齐心,就算真有什么意外,在他的小心防范下,再不济也能拼死护着杨诚突出镇外去。只是这样一来,一则会蒙受巨大损失,二来也会影响杨诚此番只身入营的用意。

虽然杨诚没有说,不过他哪里猜不到杨诚并非只是为他而来,实则是想兵不血刃的招降这六万叛军。想起杨诚的胸襟与气度,他也不禁自惭形愧,他虽然有善待士兵之名,却仅限于自己营中属下。而杨诚所念的,却是天下苍生,单是他所听闻的以生擒论功这一举措,便足显其志了。常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有多少将领能顾及到普通士兵的生死,更不要说敌对的士兵。

看到韩亮青的眼神,杨诚自然知道他已经完全投向了自己,不过他却并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是微微点头说道:“这是韩统领的大营,一切自然由韩统领作主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经决定重用这名入伍近二十年来,也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