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0(2 / 2)

神箭传说 简单老杨 5840 字 2019-04-14

杨诚接替两名看护士兵,亲手扶住了张晋根。“这里风大,有事叫人通知一声就可以了,你怎么跑来了。”杨诚皱眉轻责,对张晋根的固执也有些无可奈何。

“我们要不要留下他们呢”张晋根似乎完全没有听到杨诚的责备一般,望着前方的洛阳城自顾说道:“粮食已经越渐不够了,就算全都喝粥,恐怕也支持不住。这五千人还只是一部分,若是消息传开,恐怕还会有更多人涌来。这虽是好事,可是却也是个大大的难题。”在交州,张识文是杨诚的管家;到了战场,张晋根和咨事营便成了总管一切的大管家了。钱粮调度,伤残阵亡将士的安排,百姓安抚,军械兵甲除了不用亲临前线外,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咨事营居中调度。

杨诚闻言也不由叹了口气。现在他最头痛的,就是这粮草问题了。当然,只要有战争,粮草便永远都是一个逃不脱的重要话题。可是之前的诸多战争,粮草问题都远不如这次严峻。洛阳数十万饥民与五万大军已经吃了好几天粥了,虽然士气还没受到什么影响,但总归不能让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要是真打起仗来,不能吃饱的战士如何能发挥其全部实力。

说起来这粮草他现在倒也不是很缺,之前关中两座巨型粮仓中的粮食都被搬入了内城,并没有遭到叛军的洗劫。作为大陈帝国战略储备的这批粮食,足以让他支撑到南方的水稻成熟。但关键是,运输补给完全跟不上。照理说交州商会拥有大陈最为庞大的车队,运输能力甚至不逊于三家当初为补给关中叛军的那支车队。

可是现在刘虎在渭北还有着数万大军,加上潘氏那批降兵,数量便超过了十万,他们所需的军粮也全都需要从长安运去。如此一来,交州商会的车队便要负责从交州到关中,从关中到渭北,从关中到洛阳这三条运输线,同时还得保持大量的商业贸易,以赚取利润维持商会的运转。虽然接收了关中几乎全部的马车,但如此庞大而漫长的运输,也大大超过了其极限了。

“来者不拒,全都收下”杨诚咬了咬牙,决然说道:“十日,我们要赶在十日内筑起一座牢笼。郑氏想要死守,那我就满足他们即使他们后悔了想要出来,我还不同意呢”

第七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决战洛阳十七

第七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决战洛阳十七

一千两”陈博大声喊道,示威似瞥了一眼不远处那华贵的青年公子。陈顺坐在旁边,一边给给陈博扇着扇子,一边频频加入双方的眼神拼杀之中。唯有裴成奇坐在那里,脸上一直挂着高深莫测的笑容,至始至终都没说一个字。

拜访过张识文后,陈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游兴大发。原本再盘桓一两日就该走了,否则皇帝巡幸的船队抵达长沙,他这个正主却没出现,恐怕那些早就急不可耐的朝臣们立刻就要闹翻了天。可是陈博却根本没把这放在心上,独断专横的雇了两辆马车,当天便去了苍梧。在苍梧转了一天后,紧接着又去了南海。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后,陈博自然兴奋得望乎所以,就连随行的陈顺和四个护卫也是新奇、震憾。

在海边足足呆了两天后,陈博仍是意犹未尽,竟又想随着商会的大船去珠崖。陈顺虽然一向都不敢逆陈博之意,但这次却也不敢再一声不吭了。从南海到长沙,即使快马疾驰也得两天,若是雇马车,就算日夜不停也只能勉强赶在船队到长沙时赶回。不过他哪劝得住陈博,最后还是裴成奇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好言劝说之后终于说动了陈博。要是陈博不能按时回去,那些大臣们只怕会把荆州给翻个底儿朝天来,甚至再拖久一天,连交州也不能幸免。作为杨诚的朋友,他当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好不容易雇到了马车。连夜赶到安平时,陈博却又不肯走了。在返程地路上,他们听了不少安平今日会有盛事的传闻,陈博毕竟是少年心性。当然喜欢热闹新奇。而这一盛事,便是由交州商会组织,一个月才有一次的竞拍大会。说起来这竞拍大会,也还是张识文执掌交州后才有的新鲜事儿。自从杨诚平定交州,叶浩天定下重商之策后,极低地赋税和相对太平得多的环境,以及大量从海外贩来的新奇珍宝,当然还有后来日趋完善的各种原料生产及加工,这一切对于天下各地的商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抵挡的诱惑。

随着交州的名声越来越大。来往的商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交州虽然发展迅速,但却哪能满足如此多的商人的需求,于是便逐渐出现了货物供不应求地局面,商人们为争抢货源,几乎是挖空了心思。叶浩天在时,往往根据对方背景以及一些长远的利益作为衡量,由此来判定货物卖给哪些商人。还别说,这一招虽然并不怎么公平,但却令交州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令交州商会逐渐打入交州以外的各郡县。逐渐扩大了实力。

但张识文来到交州时,各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与交州以外的其他势力之间也渐渐成为互相依互的关系。再不用像之前那样需要巴结别人。是以当那些商人们如往常般的找到刺史府时,张识文开始还耐心接待,但到后面知道刺史府易主的消息后,越来越多的商人都涌来了,巴望着与其搭上关系,以便能够涉足以往难以进入地利润丰厚的行业。每天成百上千的商人求见。简直让张识文不胜其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便决定一改之前叶浩天地作法,以公开竞争的方式来解决商业分配的问题。

毕竟当时的交州已经与之前完全不同。而且张识文又远不如叶浩天那般熟悉各地的势力情况,要想像叶浩天那样准确的权衡利益得失,根本就是不可能地。倒不如借此彰显官府地公平公正,一来让交州地商业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来也可以丢掉这个沉重地包袱,要知道最初那一两个月,仅是这些商业上的问题便要占却他大半的精力,让他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处理政务。

没想到这一举措一出,竟然获得了绝大数商人的拥戴,就连预想中会得罪一批“老关系”的局面,也没有出现。事后张识文才知道,那些通过官府而获得独占某一行业的商人们,虽然获得甚丰,但却有不少都被叶浩天盘剥去了。一年辛苦下来,赚得最多的反而是刺史府,这简直让那些商人有口难言。若是不拿出大半利润给叶浩天,那么便只得与其他商人去竞争那些利润相对较低的行业,不论精力消耗和风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