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2 / 2)

21、哀帝李拀昭宗的第九个儿子892年出生,904年称帝907年6月皇上李拀恭敬地将皇位禅让给梁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朱全忠。哀帝被朱全忠封为济阴王,迁居曹州。908年2月皇上被朱全忠杀害。唐王朝灭亡。

这可是全唐历史,连每一皇帝都有记载的,我会不肯定。我来这里就是来帮助你李世民的,让历史按照正常的轨道发展下去。要不然我蓝羽还不知道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呢。

47、李世民生平

47、李世民生平泪求收藏和推荐

李世民,是为唐太宗598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和艺术家。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同时在帝范和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可谓是戎马半生,励精图治半生,为整个大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解救整个黎民百姓于水火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生有两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也算是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情。

一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一个时期以来,李世民的最有影响的官员们曾敦促他对他的两个兄弟采取强硬的立场。但是,他在制订进攻性策略时行动是缓慢的。可是,他谦恭下士,慷慨大方地笼络了洛阳地区的地方军事精英人物豪杰,而且用自己的一千人马警卫着这个城市。可能他是在想,如果一旦被迫逃出京城的话,他可利用洛阳做避风港,或者用它作为反对建成和元吉的基地。

刺激李世民采取行动来反对他的兄弟们的事件终于出现:据他的探子报告,他们计划在李世民送元吉出征突厥人之际将他杀害。这时,他秘密地把扮成道士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召进他的营地以协助他制定计划,同时,他又贿买玄武门禁军将领常何,使之听命于己。玄武门位于长安北面城垣之中心,是出入禁城的要道。由于它地处冲要,所以禁军都驻扎在它的左近,以负责防止任何敢于政变的尝试。

阴历六月初三,李世民谎奏说建成和元吉y乱后宫。唐高祖即对此事进行按验。次日早,高祖的一个妃嫔把李世民对他们的控告通知建成和元吉,他们便决定不去朝廷而径自去见皇帝求情,因此打马直奔皇宫,想为自己辩护。

可是正在这时,李世民领12名心腹部署在他此时已控制的玄武门阵地。当建成、元吉到达宫门入口处玄武门时,他们被伏兵袭击。建成被李世民砍死;元吉则被李世民的军官尉迟敬德所杀。建成和元吉的随从于是对玄武门发动攻击,但当两位被杀主子的头被拿来晓示众人时,他们的攻门努力便即刻瓦解了。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不久,唐高祖表现了颇不利于李世民的态度:他曾允许把李世民的几个要员调走,同时他也默默地看着建成在京城发展部队,使它的人数明显地多于李世民的部队。紧接着玄武门的事变,李世民派了他的可靠的将军尉迟敬德即唐高祖前不久要处死的人去向皇帝报告政变的结果。据说,在玄武门事件发生时,高祖正在宫内的湖面上划船。这时,尉迟敬德身穿全副甲胄荷戈而至这一行动通常罪当处死,把高祖两个儿子的死讯告诉了他。李世民用了这一戏剧性的手法告诉他的父亲:唐廷内的潮流变了,他现在完全控制了局势。

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阴历八月初九,唐高祖可能是由于被胁迫而放弃了皇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被谥为太宗。与此同时,唐高祖被尊为太上皇。

二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