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 / 2)

朱门风流 府天 5775 字 2019-04-14

“荣伯”

那中年人听得这一声立刻转过头来,看清楚发声的人便朝身后吆喝了一声,旋即提着前头的袍子下摆一阵风似的奔了过来。待到近前,他笑呵呵地一撩袍就要下拜行礼,膝盖才弯下去,这胳膊却被人严严实实地托着,于是他便顺势站起身,脸上堆满了和煦的笑容。

“这一晃四年多没见,想不到赳少爷您还记得小的。”

“荣伯,我就是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想当初那竹马可不是你给我做的”

“不过是几根竹子的勾当,这点子小事赳少爷您居然还记得,小的实在是担当不起”

荣伯此时乐得连嘴都乐歪了,还待再奉承几句,忽地瞧见两个衣衫华丽的少年已经是来到了张赳身后。此时此刻,他立刻收起了那上翘的嘴角,露出了恭敬得体的微笑,上前极其利索地拜了下去:“小的荣善拜见超少爷,越少爷”

刚刚这边两人见面寒暄的时候,张越一把拉住了想要上前的张超,直到等他们说了几句话方才慢慢赶上来。此时见那荣善屈膝欲跪,他连忙上前一步双手将其搀扶了起来,因笑道:“我们都年轻,可经不起荣伯你这个长者如此大礼。我和大哥都是头一次来南京城,以后少不得还要请你多多提点,免得我们行错了地步闹了笑话。”

“岂敢岂敢,越少爷这一说岂不是折杀了小的”嘴里这么谦逊着,荣善旋即转过身对一群穿着整齐号衣的健仆沉声发令道,“赶紧把三位侄少爷的东西搬到马车上,小心别磕着碰着还有,再到船上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拉下了,再打赏那船家几吊钱”

他忽地又转过头来,低声问道:“三位少爷的行李中,可有什么要紧东西”

荣善原是看着张超和张赳,却不料想这一对兄弟全都扭头看着张越。此时,他不觉心中一凛,连忙把目光转到了张越身上。

张越只看荣善这本能流露的态度,便知道对方原本在三人之中最看轻自己。只这种态度他之前品尝惯了,此时便是展眉微微一笑:“我们三兄弟此次前来也没带什么,就是家里人拼凑了一些黄金,眼下是我那两个丫头管着,烦请荣伯派人照应一二。”

黄金这两个字只是让荣善眼皮子微微一跳,但一听说管着金子的是两个丫头,他方才有些动容,旋即竟是告罪一声亲自去打点人手安排。这时候,张超方才上前一步挨着张越身边,低低嘟囔了一声:“这家伙不好打交道,三弟你小心些。”

第二卷 家门变 第021章 初入第一名门

这入城原本是坐轿最便利,不过英国公张辅是武将出身,府中倒是没那些讲究,张超张越坚持骑马,荣善便笑着应了。等看见往日在京城最讲规矩的张赳也跟着爬上了马背,他方才真正有些奇怪,暗想这赳少爷回了一趟老家,竟是硬生生连脾性也改了。

南京乃是六朝金粉古都,这帝都不单单流转着一种江南的妩媚气息,同时更有一种雄浑大气的磅礴。张越骑在马上看繁华街市人流攒动,看那些华冠丽服的官员,看那些葛衣麻袍的寻常百姓,看装饰华丽的马车,看打马飞驰的各路使者总而言之,比起也曾经是名城的开封,南京毕竟是今日之都城,便让人生出一种在天子脚下的渺小来。

他这一路走来左顾右盼固然是在观察这帝都风流景致,却不料别人也在观察他。

那荣善乃是英国公府的外管家,平素里管的就是往来宾客接待,看过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这小一辈的少年童子自也是没少见过。张赳他是当年就熟悉的,早就有神童之名;张超虽只是初见,可他和张攸打过数次交道,观其父知其子,见张超一路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好奇和惊叹,那脾性他也就摸得差不多了。然而,这张越他却看着总觉得有些纳罕。

祥符张家的三房向来便是不起眼的,他倒是听说过张倬前年中了个举人,但区区一个尚未授官的举人,放在学士满地走侍郎不稀奇的南京城算得了什么相比之下,倒是张越十三岁得中秀才,十四岁便岁考入了一等,可以直接参加乡试更稀奇些,但和京城的勋戚子弟一落地就有爵位钱粮相比,不过也就是个聪颖些的少年罢了。

可倘若单单是聪颖些的少年,为何此番前来三个人中,隐隐却以张越居首须知张赳乃是长房长孙,又有神童之名;张超乃是长兄,其父在张信一倒后便该是张家的主心骨;总而言之,居然让三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孙儿挑大梁,那位顾老太君究竟是怎么想的

英国公府坐落在户部街北街,这三间兽头正门前头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大门紧闭并无人进出,顶头挂着黑底金漆匾,别显公府威严。一行人从西边角门进了,却是立刻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厮到门口搬行李。张超一心惦记那两箱金子,于是频频以目视张越。到最后张越实在经受不住他那古古怪怪的目光,遂趁着少人注意把他拖到了一边。

“有琥珀和秋痕再加上高管家看着,出不了事。”

“三弟,那可是两千两黄金,总得小心些”

“难道你以为堂堂英国公府会出飞贼大哥,这一趟如果没有英国公,我们别说带两千两,就是两万两黄金也是白搭”

张超也就是小时候见过英国公张辅两回,尽管知道是家中的至亲,可毕竟不像自幼往来的张赳那样对其有信心;也不像张越多了几百年沧桑见识,笃定人家看不上那么一丁点钱;于是他口中作罢,心里却直犯嘀咕。可走了老半天还只是刚刚到第一层仪门,他方才渐渐变了脸色,等到再穿过一处正堂大厅,看见那内仪门的时候,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国公府。

那规制竟是比自家大一倍不止

荣善乃是外管家,早在仪门之外就退避了,此时引路的便是几个婆子。虽然都是年过半百,但几人的发髻却梳得纹丝不乱,隐隐几根白发非但不显得苍老,反而流露出一种异样的庄重来。跟在后头的张越见她们走路一丝声息也无,那裙摆甚至只是微动,不禁为之叹为观止,心想自家祖母身边那位高大娘虽说有那么几分气派,比起这几位还是大大不如。

绕过了穿堂中的大理石插屏,前头便是一个敞亮的大院子,迎面是一排五间上房。居中一间的门口肃然站着六个身穿浅紫色衣裳的年少丫头,俱是低头屏息垂手侍立。等到众人近前,六人方才齐齐屈膝拜了下去,异口同声地说:“侄少爷万安。”

此时里头亦有人高高打起了帘子,于是张超带头,张越居中,张赳在后,三人鱼贯而入。等到进房之后,张越方才看见一个身着大红的中年妇人坐在当中,两边站了七八个姿容不俗的女子,有桃红的茄紫的嫩黄的,俱是好奇地朝他们这边打量了过来。

他早知道英国公张辅膝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