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那个病秧子他死了还阴魂不散,这个畜牲,这个阴魂不散的小畜牲”
朱高煦一听到事情竟然是牵涉到自己死掉的长子,顿时更是怒不可遏。发完了好一通脾气之后,他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于是一手撑着高几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然后才抬头看着全正山道:“拷问了这么久,就只问出了这么些只言片语”
“还有,还有一位妈妈捱不住刑罚,吐露王妃曾经在外头重金收过丹药,这些年则是从乐安的一处道观重金买了不少散剂,说是昔日白莲教那位佛母的秘方,最是灵验,加在饮食里能让千岁爷一直宠爱她”说到这里,全正山看到朱高煦那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顿时止住了话头,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心里更是大骂起了已死的韦妃和世子朱瞻坦。
这两位一死就一了百了,他们这些做下人的可是得顶缸
“好,真是好极了,一个是本藩的长子,一个是本藩的妻子,居然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算计下来”
朱高煦气急败坏地拔出佩剑,胡乱砍向了椅子高几,直到将那些东西都砍得稀烂不成样子,这才停止了动作。此时,原先的茶盏早已是摔在地上砸了个粉碎,黄绿的茶水和青翠的茶叶把地上弄得一片狼藉,而全正山早已是蜷缩在地上不敢抬头。
“派兵出去,把那个道观给剿了至于那个贱人用过的人,全部杀了,挫骨扬灰至于韦妃”虽说心中恨极,但朱高煦毕竟还要颜面,上奏朝廷给韦妃安一个罪名容易,可招惹出来的事情却是巨大的麻烦,因此他只得恨恨地说,“她是死了,可她的那些家人却还在。找个法子,本藩要让她家里的人谪戍边疆,永世不得翻身她的死讯上报朝廷,横竖本藩杀妻已经出名了”
大汗淋漓的全正山连声答应,爬起身来的时候却又低声说:“小的已经吩咐人去暗中请那些医术高明的大夫,还有那位曾经调护过英国公嫡子的冯大夫也悄悄弄到了乐安。有这么些人细心调护,千岁爷大可不必担心。”
听得此语,朱高煦面色稍霁,随即就想起了同样雄风不振的朱棣。他还年轻,还有的是挽救的机会,可是他那个曾经英明神武的父亲山陵崩的日子应该已经不远了
第十三卷 山陵崩 第045章 孰为豺狼
虏中降者的军报并未向朝官隐瞒,但阿鲁台曾经败于瓦剌的消息却是绝密,整个京城之中知道这消息的人寥寥无几,也就是五府都督及六部都察院七卿等等诸如此类的实权人物,方才知道此中隐情。因而,当听到皇帝让开平守将武安侯郑亨派兵将那降者护送到京师的时候,不少不明所以的朝官都在背地里议论了起来。
五军都督府中,以中、左、右、前、后区分座次,每府虽有左右两位都督,但朱棣素来都是再任命勋贵一人执掌府事。英国公张辅不在,如今在京的勋贵身份上自然是以成国公朱勇为尊,可他毕竟才三十出头。因此月初朱棣重定五府的人事,中军都督府是安远侯柳升,其余左右前后四府依次是阳武侯薛禄、宁阳侯陈懋、成山侯王通、保定侯孟瑛。
如此措置,兵部上下少不得也是一片忙乱。然而,就在郑亨派人将降者送到京师的时候,朱棣却由于近日一热一冷感染了风寒,无法召人闻讯。于是,东宫便传出谕命来,吩咐由鸿胪寺安置人,四夷馆派通事随侍,由兵部派人先行问询。尽管如此,李庆和赵羾更在意的却是皇帝的病,于是就把这事情直接派给了职方司。
尽管如此,情知皇帝最在意此事,若有可能仍会亲自接见,职方司众人便等了几天,眼见朱棣确实是不能见了,最后走这一趟的又是张越。
永乐年间诸国使节众多,自迁都北京之后更是年年朝贡不断,因此京师东城宣武门左手边的一大块地方都是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的房舍,一色都是梁檐青碧的四合院。为了译书方便,四夷馆也设在这里,平日但有使节前来则由通事从旁翻译。由于所有译字和通事用的都是国子监监生,俱与科举出身,因此在这上头有天赋的往往都走了这条捷径。
如今不是万国来朝的时节,平安胡同自是冷冷清清,空空荡荡没几个人影。头一次来的张越想到昨日兵部那两位大佬说什么要显示天朝气度,不用派兵看守降人,可另一边却派人去后军都督府,暗示把开平护送此人回来的一百精兵全都留下,心中忍不住暗叹这些老大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很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顶缸。
有通事领路,他很快就找到了那座院子。果然,这里守备异常森严,不但围墙外设了数十名精壮士卒,而且对面虚掩的院子中也能看到兵器的闪光。从外门进去,绕过前头的照壁墙进了屏门,他就见到了一个老熟人。
“张大人”正在二门前头踱步的王瑜一看到张越就快步迎上前来。“我就知道这一次兵部准会派你过来。”
双双行过礼后寒暄了一阵,他就言归正传道:“此次的降者乃是鞑靼的伪知院古纳台,此人会说汉话,倒是用不着通事。但他实在是啰嗦得很,一路上只是唠叨阿鲁台如何背信弃义凶残横暴,一心请皇上出兵剿灭,还说愿意为前锋,随行将士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
听到这样的说法,张越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先头军报说此人率属下百余前来开平请降,随行既没有妻儿妇孺,也没有牛羊牲畜,是不是这么回事”
“是,他说因为阿鲁台侵逼太急,所以他只来得及带着心腹部属跑了出来。但使天兵降临,他会立即率部众族民归附,少说也有上万人。他还说,如今鞑靼各部兵马有七八万之众,一旦犯边那就了不得。”
张越心里本就有数,此时便没有再多话。尽管王瑜说古纳台懂得汉语,但他思量单身去见闲话多多,于是仍带上了那个四夷馆通事。进了二门便是一个偌大的院子,正房门口站着一个身穿半旧不新不合季毡袍的蒙古老人。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那老人在他和通事的身上一扫,随即便掀开帘子对里头吼道:“主人,大明天子派人来了”
话音刚落,里头便匆匆忙忙冲出了一个人,正是古纳台。他大约四十岁上下,秃发髭须,却是生了一双完全不合那粗豪相貌的小眼睛。上上下下打量了张越一阵,他便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