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2 / 2)

江逐流虽然拥有后世一千多年的见识,但是对于治国方略还真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尤其是对古代的治国方略,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耶律良这么一说,他觉得还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看看在这个时代,究竟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治国方略,能够和当时的特定历史客观条件相吻合,让国家强大富裕起来。

梅尧臣不忿耶律良的狂妄,他站起来道:“梅某不才,请教耶律大人,何为治国之道。”

耶律良淡淡一笑,道:“治国之道其实就是孔孟之道。可惜在你们中原,孔孟之道早已经失传。”

辽国皇帝为了笼络汉人,也仿照宋朝举办科举,以孔孟之道为治国方针。按照耶律良的意思,孔孟之道真传在辽国。这颇有点二十一世纪时日本人叫嚣真正的儒家文化在日本一样的味道。

梅尧臣讥笑道:“这就奇了,孔圣祖庙曲阜在我朝境内,其子孙都在我天朝境内繁衍,耶律大人如何敢断言孔孟之道在我中原,孔孟知道已经失传”

耶律良端起茶杯轻吮了一口茶,将茶杯放在矮几上,这才回答道:“梅主簿,尔等可知道檀渊之盟乎”

赵莘浑身微微一颤。

梅尧臣面红耳赤,双目紧盯着耶律良道:“梅某知晓。”

“哈哈”耶律良仰天狂笑,“治国之道乃孔孟之道,若是中原以孔孟之道治国,那檀渊之败又当何解”

梅尧臣双目如赤,他怒声喝道:“那檀渊之战乃我朝大胜,贵国大败。”

“哦是吗”耶律良又喝了一口茶,“耶律良阅遍古史,从未闻胜国输送岁贡于败国者。”

梅尧臣恨恨地坐回座位上。这个问题他不是不会回答,只是不能回答。难道他要说真宗皇帝无能,胆小怕事,在大胜的情况苟且求和这诽谤朝廷可是大罪。

欧阳修面色青紫。

赵莘气得浑身发抖,把嘴唇都咬出血来。

香香也玉容惨淡,宋朝这么多才子在此,偏偏任一个契丹狗在这里狂吠。

江逐流摇了摇头,看来,只有他出马了。虽然不一定能胜过耶律良,但是凭他多了以前多年的见识,至少不会败。

“耶律大人,江某想向大人请教孔孟之道。”江逐流拱了拱手,决定剑走偏锋。

耶律良傲然一笑,颇有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感觉。

“愿闻其详。”

“孔圣人曾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敢问耶律大人如何理解”

“哈哈,”耶律良大笑道:“这很简单。孔圣人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千年书

赵莘咦了一声,没有想到辽邦蛮夷之地竟然能将孔夫子的话理解的如此顺畅。

欧阳修和梅尧臣对视一眼,心道这耶律良理解的虽然稍微一点偏差,但总得来讲还说得过去,基本上反应了孔圣人的意思。

香香微微摇头,不知道是对孔夫子的话不以为然还是对耶律良的解释不以为然。

丁首宁却竖起了大拇指:“耶律大人果然博学多才,对孔圣人之语发微见义,实在是我辈望尘莫及啊。”

这下子连王汝城都面露鄙夷之色,即使要讨好番邦大员,只是也要给老祖宗留一点气节啊。

江逐流将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果然不出所料,除了香香,其他人的反应大体还在他把握之中。

“呵呵,耶律大人,辽国就是如此理解孔孟之道的吗怪不得贵邦凋敝如斯。”江逐流掸了掸衣袍,坐回到座位上去。

耶律良不愠不怒,他拿着茶杯盖轻轻敲击着杯沿,漫不经心地说道:“请问江公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江逐流笑道:“孔孟之道至深至博,要想真正理解清楚没有其他办法,唯有与时俱进四字真言。”

“哦”众人皆都感到新奇,与时俱进这四个字还是第一次听说。

梅尧臣开口道:“请问江公子,何为与时俱进。”

众人皆盯着江逐流,香香的俏目更是一眨不眨,看他如何解释与时俱进。

江逐流一笑,道:“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人的观念和行动要随时代一起进步,正所谓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则理解不同。”

好险,江逐流差点顺嘴把“情变则法不同”说出来,那么不是煽动变法吗

欧阳修站起来拱手问道:“江公子,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时代变了,形势就不一样了形势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理解孔圣人的话也要不一样”

江逐流点头笑道:“对,我们的思维必须跟着时代一起进步,才能真正理解孔圣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思。”

众人皆点头,若有所思。香香饶有兴趣地盯着江逐流,期待他继续讲下去。

丁首宁见香香目光全放在江逐流身上,眼中怨毒之光大盛。

赵莘插言道:“江二哥,你说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是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的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啊。”

“其实很简单,只要结合到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环境来理解孔圣人这句话就没问题了。”江逐流说道:“上古时期,混沌初开,民皆愚昧,唯圣人先知先觉。在这个时候,究竟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怎么做是好,怎么做又是坏的,基本上只有圣人清楚。故伏羲教先民结网而渔,神农制耒、耜教先民耕种。如果先知先觉的伏羲、神农不是果断采取做了再讲的办法,而是先向大家讲为什么要编网、为什么要制作耒、耜,编网、制作耒、耜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想等所有的人都弄明白了,先民也都饿死了”

江逐流的比喻虽然粗浅通俗,但是却很形象的让所有人都理解了他所要表达清楚的意思。

“对的,对的。”西夏王族李元江就非常赞同江逐流的意见,“有的事情的就是要先做了再说的。比如俺打仗时的布置命令,绝对的不会跟每个的士兵解释清楚的,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的要绝对服从否则,等给的他们解释清楚了,肥的羊也早就逃跑了”

“呵呵,李王爷说的不错。”江逐流道:“这个时期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阶段,就是可以让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为什么。”

说道这里,江逐流冲耶律良一笑,“耶律大人,这也是贵邦目前所处的阶段。”

耶律良正听得津津有味,见江逐流忽然间提到他,不由得冷哼了一声。但是他却不愿发作出来,生怕江逐流一怒不继续往下说。江逐流的理论新鲜而有趣,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

江逐流不为已甚,轻微刺激一下耶律良,就继续说下去。

“第二个阶段,就是孔圣人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传播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传,收养门徒,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运动。这个时候,文化知识由贵族逐渐向平民传播,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比起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大有提高。”

“在这个时期,孔圣人的话其实已经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众人都咦了一声,这样的断句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按照江逐流这种断句方式,似乎并无不可。

香香美目中更是异彩连连。

江逐流继续道:“这时候,很多事情已经不能象远古洪荒时期的采用一味的要求老百姓去做而不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去做那种简单的手段了。为什么呢前面说过,时移则事异,情况跟当初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变化是,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事情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假如简简单单的让老百姓照着死板的命令去做,很可能做不好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