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江逐流追出门来,只见两人手打灯笼在前方引路,赵莘和胖老者走在后面,在其身后,还有几人随行。

望着赵莘渐行渐远的背影,江逐流若有所悟。这赵莘排场甚大,莫非是哪个达官贵人家的子弟再联想他一再与自己讨论军国之事,江逐流十有八九的可以断定,赵三弟不是朝廷大臣家的公子,就是王公贵族家的子孙。

正思量间,一只油腻的大手按到他肩膀上了,江逐流一惊,猛然回首,却见崔一虎醉醺醺地张着大嘴:“好兄弟,快告诉俺老爹,俺的银子都花哪里去了”

一股酒气扑面而来

*********************

回到家中,江母拄着拐杖,沉着脸站在院子里。冬儿一手举灯,一手扶着江母,还不停地向江逐流打颜色。

“舟儿,刚才你朋友在场,为娘给你几分面子现在他们走了,为娘倒要问问你,今日到什么地方厮混去了”

江逐流脸跟苦瓜没有什么两样。江舟老兄还真照顾他,不但白送他一媳妇儿,还白送他一老妈。敢情古人早就知道搞促销,买一送一啊

“娘,官人跟我说”

冬儿抢着要回答。

“冬儿”江母不悦道:“你莫要替他掩饰,为娘是在替你出气。”

江逐流心下明白,冬儿应该替他打过掩护了,只是江母不相信吧了。这也很正常,冬儿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小女孩儿,没有撒谎经验,编起谎话来一定漏洞百出。

“舟儿,你说,你究竟到什么地方厮混去了”

江母用拐杖用力杵着地,似乎江逐流一个回答不好,那拐杖就要抡到他身上。

到哪里去了江逐流想,我总不能说到妓院去了吧那样生气的就不光是江母,恐怕还要加上冬儿吧。古代媳妇儿再三从四德,但是吃醋的心还是有的。

“嗯,启禀母亲。孩儿今日本想到市场上为冬儿买点胭脂香粉,没成想却碰到伊洛书院的几个同窗,他们邀请孩儿谈诗论文,所以就回来晚了。”

江母脸色稍霁,道:“算你有心,还知道为冬儿挑选胭脂香粉,也不枉冬儿为你掩饰,说你到泰顺号算账去了。”

冬儿连忙跪倒:“婆母赎罪。”

江母满面笑容地拉起冬儿:“乖媳妇儿,你何罪之有是老身的儿子不争气罢了”

说着,江母又拿着拐杖戳点着江逐流,“舟儿,你不要以为手中有几个铜板,又身处洛阳这花花之地,就可以丢下冬儿到外边胡天鬼地的。我告诉你,以后只要我发现你有一点对不起我的乖媳妇儿,小心为娘把你的狗腿打断。”

江逐流一哆嗦,心中叫道,江母,你真是我的亲妈呀他迈着自己的“狗腿”,上前扶着江母,口中连声说道:“娘,你放心。糟糠之妻不下堂。舟儿以后无论如何飞黄腾达,都不会对不起冬儿的。”

冬儿低头微笑,眼波流转,神情动人之极。

****************

安抚完老太太,江逐流拉着冬儿回房。昏黄的灯光下,冬儿的俏脸粉莹莹的,两只大眼睛如秋天的湖水一般清澈明净,小巧可爱的鼻头微微发翘,樱桃小口中呵气如兰

江逐流不由得食指大动,上前一把抱住冬儿。

冬儿浑身发软,口中却叫道:“官人,冬儿先去为你烧水烫脚。”

“烫什么脚”江逐流大嘴已经罩上冬儿的樱唇。

“唔”冬儿浑身摊的跟面条似的,想挣脱却没有丝毫力气。

江逐流却不管不顾,拉着冬儿的手下自己下身滑去

冬儿小脸跟红布似的,小声叫道:“官人,门还没上好呢”

江逐流翻身而起,迅速地去把门拴插好,然后飞快地跑来过来,压在冬儿身上。

“官人,灯还亮着呢”冬儿声如蚊呐。

“管它呢”江逐流说了一句,手已经解开冬儿的衣服,越过她的小衣,伸向她的小腹。

冬儿想叫又不敢叫,也不敢挣扎,生怕惊动刚就寝的江母。只好任灯亮着,让江逐流在她小腹处搓揉。也几下的功夫,她已经香汗淋漓。

“乖冬儿,”江逐流嘴巴含着冬儿的耳朵,“想哥了吧”

“官人”

冬儿大羞,紧逼着大眼睛不敢看江逐流。

江逐流欲火焚身,他一把扯下冬儿的小衣

一时间满屋春色

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 三元及第王孝先

第二日一早,江逐流早早出去,为冬儿买了胭脂香粉,把小姑娘逗得眉开眼笑。

无意间又看到赵莘烫金名刺,江逐流打开,看着上面龙飞凤舞的“涿州赵莘”四个字苦苦思索起来。

这个赵莘,究竟会是哪家王公贵族子弟呢江逐流脑海里忽然间闪过一个念头,涿州会不会就是涿郡啊记得宋太祖赵匡胤是涿郡人氏,假如这个涿州就是涿郡,赵莘又和宋太祖一个姓,那么他很可能就是皇族中的人。

一念及此,江逐流就豁然开朗,再联想起赵莘昨天的奇怪表现,这一切都有了答案。现在,唯一需要确定的,就是涿郡到底是不是涿州。

可是,江逐流又猛然发现,他竟然忘记问赵莘住在洛阳哪里。是赵莘昨晚走的匆忙忘记告诉他呢还是赵莘本来就没有打算告诉他呢不过赵莘既然留下名刺,那么总有相见之日,这个谜团总会解开的。

算了,不想赵莘了,还是去拜见大文豪欧阳修吧,这个宋朝文坛的未来领袖可一定要好好结交一下。

欧阳修寄居在庐陵同乡家中,就在天津桥左近,非常好找。他见江逐流过来,不由得大喜,遂拉着江逐流到附近的董家酒楼。

董家酒楼坐在洛水之滨,上得二楼,正好可以眺望远处的天津桥。

天津桥又名洛阳桥,建于隋代,本为浮桥,唐朝重修时改成石柱桥,其横跨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