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面分毫不差的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产量数额,心潮澎湃到了极点这江逐流到底是师从何人这神秘莫测的ot咒符神算ot又是哪一算学流派所创这邢中和眼里,江逐流这神秘莫测的ot咒符神算ot就如同信手涂鸦一般,偏偏就这样信手涂抹,最后就能得出五元之术的算题答案ot江老弟,你果然高明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求出正确的答案,邢某真是佩服ot邢中和强压着心中的激动,装出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样子说道,ot邢某这里还有一道算题,不知江老弟可否再为邢某计算一下ot江逐流呵呵一笑,道:ot有何不可少监大人只管出来ot邢中和提起笔来,缓缓地写下了第三道算题,这道算题名为ot六骏之惑ot,其实邢中和自己也不会计算他今日把江逐流请来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江逐流能不能帮他解开这道耗费他三年光阴的ot六骏之惑ot那么这ot六骏之惑ot究竟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学题呢原来是求ot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ot这六匹神马的速度的算题其中涉及ot和之、差之、倍之、半之、分之、越之、交之ot等七个变量这七个变量互相交织在一起,就如同一团乱麻一般,让邢中和这等算学大师也无从解其尤其是这ot六骏之惑ot表面上看似是六元之术,其实却暗含七个未知变量,实乃是在六元之术更上一层的七元之术而以邢中和的算力,也就是堪堪能解开五元之术,六元之术是万万解不开的,更别说难度远在六元之术之上的七元之术了
那么ot六骏之惑ot这道算题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给邢中和出这道ot六元之惑ot这道算题的不是别人,正是邢中和的顶头上司,判司天监李思聪这李思聪又是何许人也他乃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算学大师,道号洞渊,他所著的洞渊集更是后人研究北宋数学发展的经典算学著作那么李思聪既为邢中和的上司,为什么要给邢中和出ot六骏之惑ot这道算题,又在邢中和三年时间内没有解出来的情况下不讲授给邢中和解法了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李思聪和邢中和虽然为正副职、上下级的关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却势如水火而让两个人的关系势如水火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两个一个是佛门弟子,一个是道家传人在中国古代,有相当一部分精通天文术数的算学家是僧人和道士比如唐朝制定出大衍历的僧一行就是佛门弟子,精通天文术数而同属于唐朝,却比僧一行早几十年的道士李淳风同样也是天文学家和算学家,他制定的麟德历是僧一行的大衍历没有出现前的唐朝官方历法按理说,无论是佛门弟子还是道家传人,在数学思想上应该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无非是一个信奉的是元始天尊,一个供养的是释迦牟尼可是在古代,自然科学并没有那么发达,思想往往与宗教信仰理念混杂在一起对这些方外之人来说,算学并不是算学,而不过是他们信仰元始天尊或者释迦牟尼的附属产物一旦牵涉到宗教信仰层面的因素,事情往往就复杂起来了再回过头说司天监少监邢中和与判司天监李思聪他们两个一个信仰元始天尊,一个供奉释迦牟尼,若是两个人不在一起,本无甚相干,偏偏两个人俱在司天监任职,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在讨论算学和天文学疑难问题时难免不起争执,一旦争执起来,又难免不互相向对方阐述各自的算学思想来源,这么一来,又难免会牵扯到各自的宗教信仰,因为他们的算学思想本来就是宗教信仰的附属品这么你来我往的,最后算学之争就变成了宗教之争,再加上两个人火气都大了一些,最后就互相攻讦起来既然两个人互相攻讦,互不相让,那么怎么解决呢问题从算学开始,那么就从算学结束,两个人只能互相以算学题目考验对方,只要能把对方难住,就不证明了自己信奉的宗教比对方信奉的宗教优越吗佛经和道典虽然互不相通,但是算学语言却是相通的啊于是司天少监邢中和与判司天监李思聪互相给对方出算学题目,两人订下约定,一旦谁算不出来,谁就要向对方认输,承认自己信奉的宗教不如对方信奉的宗教邢中和自持算学天分过人,给李思聪写出了他独创的ot五谷奇算ot
邢中和心想,这四元之术已经是世间顶尖的算题,我这五元之术更是顶尖中的顶尖,你李思聪再厉害,这次总要吃个哑巴亏吧可是邢中和万万没有想到,他认为难上之难的ot五谷奇算ot李思聪在三天之内就计算出了答案更让邢中和没有想到的是,李思聪竟然给他出了一道ot六骏之惑ot而这个李思聪还分外缺德,在这号称ot六元之惑ot的算学题目之中竟然暗藏七个未知变量这名为六元实乃七元的ot六元之惑ot算题,一下子就把邢中和难为住了邢中和整整算了一个月,也没有求出七个未知变量最后邢中和不得不向李思聪俯首称臣,违心地向李思聪承认自己信奉的释迦牟尼不如李思聪信仰的元始天尊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邢中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解这道ot六骏之惑ot的算题上面,可是整整三年时间下来,邢中和也没有找出解算ot六骏之惑的门径出来而那李思聪每次在司天监中见到邢中和后,就是忘不了挖苦邢中和,劝邢中和脱离佛家,皈依道家这让邢中和怎么能忍受下去无奈之下,邢中和只好借口帮山陵使司衙门堪舆风水,整日里在山陵使司衙门厮混若不是这层缘故,他邢中和堂堂一个正五品的司天监少监,整日里出没山陵使司衙门算什么事情啊那么是不是道家算学果然比佛门算学高深呢其实并不尽然,在中国古代,道家算学和佛门算学各有所长,各擅胜场可是具体到天元之术上,道家算学就要比佛家算学高上一筹因为天元之术所谓的ot元ot,就是来源于道家典藏从古算学上来讲,河图、洛书和五行都是来源道家思想,天元之术又是从河图、洛书和五行中发端,而ot立天元一ot更是道家算学的独创,最后被佛家算学借鉴过去因此,邢中和和李思聪这一场佛道之争可谓输得冤枉,用后世流行的话来说,邢中和等于是和李思聪ot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找一场错误的战争ot这次邢中和在长庆楼遇到江逐流,又见江逐流的算学造诣果然如传说中的那般厉害,自然心中就想起来了李思聪三年前为他出的ot六骏之惑ot,这江逐流算学造诣如此了得,是不是能帮他解开这道困扰了他三年的ot六骏之惑ot呢邢中和把这ot六骏之惑ot充满期待地递给江逐流,他心中说道,江老弟,我邢中和能不能洗刷这三年之耻辱,就全靠老弟你了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大便宜
王魁发把这凭空飞来的二十万贯转赠给江逐流的举动王魁福、王魁财两兄弟本来是强烈反对的。在他们看来,泰顺号因这二十万贯被封,现在罪名被消除了,这二十万贯自然而然也归泰顺号所有,要不,王魁发这二十多天牢狱之灾不是白受了吗王魁发呵斥两个弟弟愚钝,他告诉他们二人,对泰顺号来说,钱财再多,又有什么用一张轻飘飘的官府文书,就可以把泰顺号的一切都剥夺走。比如这次真定府的牢狱之灾,虽然说真定府分号的刘掌柜恶人先告状在前,可是却清楚说明了泰顺号脆弱的处境。若是没有在官府中找到扎实的靠山,即使刘掌柜不恶人告状,也架不住某一日某个小人跳出来诬告泰顺号。那么今日有江逐流的相助,泰顺号摆平了这一切,那么今后呢若是没有江逐流的相助,泰顺号又该如何面对呢王魁发说,最稳妥的办法莫若在官府找一个扎实的靠山,把这个靠山捆绑在泰顺号这艘大船上。那么这个靠山要想不被泰顺号拖到水下,唯一的途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保证泰顺号不会沉没,只有这样,他才不会陪泰顺号殉葬。找靠山也是一门学问,一是要有门路,二是要有眼光,若是要找眼下朝廷中最炙手可热的红人,一个是泰顺号没有这样的门路,二则是即使泰顺号有这样的门路。也不知道这炙手可热的红人会不会把泰顺号的大礼放在眼里,第三呢,则还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结果,那就是虽然寻找到炙手可热的红人,这位炙手可热地红人也收下了泰顺号的大礼。但是这个红人却胃口巨大,吞下了泰顺号的大礼之后。
还想连同泰顺号一并吞下,到时候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即使没有前面说的三种情况这么严重,那也还存在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所寻地官府靠山只收礼不办事。这次事件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平日里收受泰顺号好处地官员还少吗怎么泰顺号一被查封。这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官员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找江逐流做靠山,则可以避免以上几种情况。第一,江逐流虽然才是个正七品的小京官,但是交际甚广,能力不可限量。即使当朝宰相丁谓,也会卖他几分面子。这次真定府的牢狱之灾,不就是江逐流通过宰相丁谓,才顺利疏通了真定知府的吗这种官职虽小,却手眼通天的人物,正是泰顺号靠山的最佳人选。而此时正是泰顺号和江逐流结盟的最佳时机,因为江逐流正处于要发迹尚未发迹之时。制造他的人几乎没有,此时泰顺号果断地选择江逐流做靠山,为江逐流送上一份如此大礼,江逐流一定会铭记在心。若是等江逐流日后发迹了,泰顺号再选择制造,那么江逐流肯不肯收留还是另外一码事呢。第二,和别的官员不同,江逐流城书火灯心性王魁发非常了解。江逐流心地善良、古道热肠,和那些龌龊地官吏不同。泰顺号根本不用担心,江逐流吃了好处。却不为泰顺号办事,也不用担心,江逐流收了大礼之后,还惦记着泰顺号的庞大商产。也不必担心以后双方合作之中起什么龌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泰顺号这二十万贯钱财本身就非泰顺号之物。这飞来横财来的容易,散去的也迅快。不如趁此机会拿来买一个人情,把泰顺号和江逐流系在一起,使泰顺号今后多了一个官场强援。借别人地钱财办自己的事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一举两得美事吗
王魁财、王魁福也是久经商海的老手,非是那目光短浅之辈,只是这二十万贯飞来横财数额太过巨大,一时蒙蔽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听了大哥王魁发的详细解释后,他们认同了王魁发的想法。只是情理上虽然想通了,但是二十万贯巨财确实是诱人心动,现在把它们送给江逐流,在内心深处王魁福、王魁财两兄弟不免还是有点肉痛。所以当王魁发向江逐流提起此事时,王魁福不由得犹豫了一下。毕竟,这是两倍于泰顺号财产规模的巨款啊。对于江逐流的回答,王魁发不由得抚髯大笑。果然是在他意料之中,他没有看错人,江逐流并不是贪财之人,这更说明王魁发决定把这二十万贯横财赠送给江逐流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与聪明。“呵呵,江贤侄,你勿要推辞”王魁发笑着说道,“没有江贤侄的仗义出手,老朽非但连泰顺号的老本都保不住,还要搭上一条老命。现在,有了江贤侄的襄助,老朽保住了泰顺号,也保住了这条老命,这已经是老朽几世修行,才换来的神气,又安敢奢望那凭空飞来的二十万贯横财若是江贤侄你不收下,让老朽如何处理这二十万贯钱财难道说让老朽把这钱财赠送给朝廷不成”江逐流点头道:“伯父,是可以捐给朝廷,做为赈济灾民的专款之用啊。”王魁发摇头道:“江贤侄,你怎么如此糊涂难道不闻树大招风吗二十万贯是多少相信贤侄心中有数,以贤侄七品之官职,若是全靠俸禄,恐怕不吃不喝干上个一千余年,才能赚来如此数额吧这次泰顺号能捐给朝廷二十万贯,难保不招致官吏们的红眼病,无论泰顺号如何说这二十万贯是无端多出来的横财,官府之人断是不肯相信的。那些官吏只会想,泰顺号既然能捐出二十万贯,说明家大业大,底子肥厚。那么下次若有什么事情,有可能让泰顺号捐出三十万贯。可是天地怜见,我泰顺号所有商号本钱拢在一起不过才十万贯,到时候如何去捐这三十万贯,就是泰顺号把所有家底拢共交给官府,那些官吏也不定满意,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罗织罪名,以敲诈出泰顺号剩余的钱财。到那个时候,即使江贤侄有心相助,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以你一己之力,能对抗整个朝廷的官吏吗”
王魁发此话让江逐流无言以对,因为他明白,王魁发说的的确是事实。在古代中国,讲求的是财不外露,商人们一旦暴露出巨额财富,那下场可想而知。别的不说,明朝天下第一大富豪沈万三就是明显的例子,当他巨额的家产暴露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眼前的时候,朱元璋想尽各种办法把沈万三的家产给籍没充公,沈万三也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伯父,那,贵号能不能把这些货物还给那些小商小贩呢他们小本经营,也不容易啊。”江逐流又说道。“呵呵,江贤侄。不是老朽记仇。当初官府查封这些商贩的货物的时候,他们一致把这些货物推到泰顺号头上,才导致老朽险些丧命,泰顺号险些被籍没充公,现在,老朽从囹圄中脱困了,反而要把这些货物送给他们”王魁发大摇其头。
缓了一缓,王魁发又说道:“退一步说,即使老夫愿意把这些货物发还给这些小商小贩,可是他们有胆子过来要吗他们就不怕过来索要货物时,官府制他们一个诬告他人之罪即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