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7(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7667 字 2019-04-15

以前与太子不熟的,与儿子见了面,才听到一些事,太子对自己很有好感,甚至隐隐在大非川大败上,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所以对太子投之以李,十分看重。正因为如此,听到太子命令后,大军追击到了聿赍城后,立即赶回来。否则他追击得还要远。

“没什么,”虽是这样说,李威表情不大好,心中懊丧地差一点想敲自己的脑袋。记得不多,可知道这个少女是将来吐蕃的一代女王,吐蕃的武则天,甚至一些史书对她好评如云,说是吐蕃中兴都与她有关,最要命的是吐蕃将来赞普唯一的儿子,就是她生下来的。

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呢

可也晕了,即使吐蕃人不守什么礼制,但你好歹是一个堂堂的大国王妃,还是正品的王妃,跑到前线来玩玩就算了,做什么间谍

这真让他郁闷了。

郁闷的不是他一个人,后悔的人大有人在,李威释放墀玛类回去,皆没有反对意见,姑娘不算可恶,又与所谓的神马姐姐救了许多唐朝士兵,不管怎么说,如墀玛类所言,屡次利用了她,心中有歉意。可没有想到是赞普的王妃,军部还在商议,要捉此女回来,破坏吐蕃与羊同的关系。只是到了逻些城,又与赞普完婚了,这才作罢的。

捉住了一个堂堂的赞普王妃,可以打出许多筹码。

裴行俭都失去了儒将的风格,默然良久,说道:“她上了我们的当,我们也上了她的当”

后悔已晚,铁桥拆除,除非长了翅膀,否则再也捉不回她。一行人怏怏不乐地带着大军返回。直接到了洱海,要做的事还是有很多的,主要是分赃。

心甘情愿地做了唐朝的弟,牺牲又重,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有许多东西要瓜分的,比如领地,战俘,族民,物资。黑齿常之说道:“殿下,不用管,让他们自己去。”

这句话代表着大家的想法,天气又热了,呆在南方,军队很不适应。只有裴行俭摇了摇头,但没有言,毕竟这件事,需要李威来办,更有威信。李威更没有同意,不知道南诏最后如何独立的,可是让他们自己瓜分,必然会让少数几个部族就着唐军大胜的势头,一枝独大,独大了,以后又能打着唐朝的旗号吞并其他部族,越来越大,最后野心也就有了。

命令手下,将各部喊来商议。

但梁积寿赶了过来,说道:“殿下,救臣。”

诏书还没有下来,可战事结束,应当班师回朝。朝廷会如何处置呢

“梁将军,这次大捷,你又有功劳,朝廷即使处执,也不会太重。就是稍稍贬一下,以后依然会重用。”

“但是,但是”

“梁将军,狄某可以告诉你一个好办法。”狄仁杰忽然说道。裴行俭提示的话,李威都忘到脑后,狄仁杰却预感到一个问题,这次大捷胜得十分光彩。以后太子登基也会变得更容易了,唐朝重武,一个文武双全的太子,百姓会不会拥护尽管太子只射杀一人,也杀了敌人的。可与当今圣上又会有些古古怪怪的事生。

有时候狄仁杰忍不住在想,于其这样,不如真正学李世民吧。索xg来个bi宫,省得这些麻烦,至少看起来,太子做皇帝,比圣上做皇帝会略略强些,最少在仁爱上,两位圣上皆远远不及。

当然,这一次回去,圣上会头更痛,拥护的人越多,甚至军方,就是皇上也不敢轻易变动的。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让圣上不必产生不需要的联想,太子依然少说为妙。这过节,梁积寿不知的。梁积寿立即开心地问道:“狄司马,有何良策”

不用寺丞实职称呼,用了行军司马军职称呼,十分尊敬。

但狄仁杰种种能耐梁积寿也看到的,作战看似是黑齿常之等人的光彩,甚至裴行俭与太子的谋划,可是后勤与军队管理,也很重要。在狄仁杰默默无闻管理下,大军一路西下,没有出任何差错。这就是本事不愧为太子手下要幕僚。即使梁积寿也十分佩服。

狄仁杰说道:“圣上要处执你,可是殿下没有处执,却大胆启用你,已经给了你一个机会。再出面,不大好。但有一人,可以相助,薛将军。”

其实不能称为将军,只是白衣带军,可谁敢不称呼薛仁贵为将军

梁积寿有些i茫。

狄仁杰又说道:“当时薛将军大败,朝廷上下,纷纷要求处斩薛将军,可是最后结果”

“你是说是两位圣上关护”

狄仁杰没有再说。

梁积寿细细回想着大前年的事。当时朝廷很怒火的,薛仁贵又是主帅,郭待封相辨,因为郭家的底蕴,朝中旧臣拥护得多。但朝廷派出钦差询问,随后两两相贬。似乎

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又从高丽流到了象州”

“只是贬几年,不贬群臣众议如何平息大非川之事过去,想启用岂是难事。”

“谢过狄司马。”再不明白,不要在朝堂hun了。

乐颠颠地找薛仁贵,又是送礼,又是请薛仁贵喝酒。薛仁贵忍无可忍,问道:“梁将军,你想做什么,直接说吧。”

梁积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薛仁贵说道:“梁将军,莫要忘记,薛某还是一介白衣,怎么替你求情。”

“是太子殿下让我求你帮助的,”篡改了一下,不过狄仁杰提拨时,太子确实在一边默不作声,也能称为默许。听到是太子说的,薛仁贵不吭声了。过了半天,说道:“想回京不大可能,一回京无论谁求情,只会遭到贬职流放,与薛某一样。”

“薛将军意思是”

“在姚州,你与各部关系算是融洽,姚州荒远,又遭到几次战火涂炭,朝廷其他官员皆不会肯来。实际殿下这一次出征,各个有敌意部落皆已平灭,只要不胡作非为,治理十分容易,也容易出政绩。薛某可以替你上书一封,写你的军功,仅于此,作用不会很大。”实际薛仁贵也想启用,不想老死在象州,即便求情,也会顾虑自己,不用明说,梁积寿也明白。因此薛仁贵又说道:“但想留在姚州,不是薛某,要这些蛮僚的各部酋上书。他们一道上书求情,比薛某管用十倍。”

梁积寿也不大愿意留在姚州,看看那些百姓吧,十户人家,至少有五户人家妻离子散,还是薛仁贵找了一些百姓回来,否则更惨。可无可奈何,只好再次找这些部族的族长们帮忙。但不是找,是命令。不算恶,各部酋长心中也愿意,虽然大胜,依然怕吐蕃人卷土重来,有一员得力的将军驻守,安全有了保障。于是一起上书求情。

有些出忽李威意料,找到梁积寿,说道:“梁将军,你留在姚州,孤不反对,可那个象墓”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