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与海市与在广州开是两回事的,一旦开放,有长江大运河,带来的收益是惊人的,带来的冲击更是惊人的。因此,他想到了宋明,宋朝特别是南宋航海业十分发达,做得也好,不249山不249水的就支持了国家大量的经济。可是到了明朝,因为郑和下西洋,那不叫占领,不叫贸易,是叫耀武扬威,只要诚服,两ui一弯,立即从船上抬布、抬茶呆、抬瓷器,抬银子给你,七次下西洋,耗去了国家六百万两银子。于是刘大夏烧船图纸,于是禁海,于是有了倭寇。
现在说,有些画蛇添足,但说比不说好。
这个倒也是,不过没有人在意,四件事,每件事都是大事,所有人都在考虑事情轻重。
李威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市舶司是必须决议的,主要是指南针。孤听闻了一些,从大食到广州,一来一去需要一年半时间。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方向,只好等候季风。有了指南针,又是不同。”
不知道现在船舶是什么样子,大约一小时静水速度十节总归有的,也就是一天能航行两百来海里,从大食到广州大约六七千海里。当然,不可能一月到达,各种耽搁,三四个月总归能到达的,也就是说包括装卸货在内,大半年或者不到一年时间,可以来回一趟。
这有一个前提,得有方向感。没有方向,航行风险依然很大,甚至失去方向,船舶漂到南极洲与美洲都未必可知。甚至李威i下胡猜,玛雅人的金字塔是不是大食的海船飘过去指导当地土著人建造的。
有了指南针,航海就等于迎来了un天。如果唐朝放开百姓禁止出国这条命令,以唐朝的文明,技术,在这个落后的年代里,将会疯狂地掠夺南海、大食、师子以及东非,甚至包括欧洲一些国家的财富。可是李威话到嘴边,又忍了回去。开设蕃市与海市,还能找到借口,让百姓出海经商,纯粹是谋利了。只要自己一说出口,马上这些大臣立即十有八九对自己弹劾不休。
只说了小半句,大家听了后,都以为是太子说有了指南针,海船会多,收入的关税会增加。增了关税,等于增加了收入。又不是以谋利为名,换外国人的金银铜铁,做货币嘛,更是心许。
但不仅是这一点,许多大臣皆狐疑地看了李威一眼。
刘审礼说道:“虽然殿下说得几条,臣十分赞同,可非是小事,要不要经圣上恩准”
“这个让孤回去后禀报吧,各位先回去思考一下,明天再来商议。”
让诸人散去,然后李威又开始看各地奏报,尝试着批阅。没有做过份,父亲让他受诸司事务的,所做的只是他的本份。不算是亲政,说亲政还没那资格,算是开始真正亲事。
下了朝后,回到东宫,正准备到大明宫,狄仁杰与魏元忠到来。这四件大事,非同小可的,两人立即听闻,狄仁杰不安地问道:“殿下,你今日”
李威答道:“孤早过了加冠之年了。”a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亮剑
第二百四十九章亮剑
李威这个身体二十二岁了。十几岁监国唯唯诺诺,学习,倒是可以。现在似乎做得过于低调了,做太子低调的好,可皇帝一二再地让你监国,又是二十多岁的大人,一点作为没有,也许大臣能理解,可也会让大臣们产生一种太子不果敢的想法。
想赢得大臣欣赏,西南一战还是不行,毕竟唐朝现在大一统,不是五胡乱华,不是三国,帝王需要军事才华,文武双全是好的,可文占了主要地位。因此李世民以武打天下,可以文字为谥号。虽有仁爱之名,仁爱远远不够,还要有处理事务的能力。李威现摆了一下,是让这些重要的大臣看到自己不但仁爱,还有处理事务的能力,才能真正全力支持。
一旦各个宰辅及这些大佬大部分都会支持自己,父亲虽不悦,处理自己会更加慎重。
不仅于此,自己不作为不好,作为了父亲又有想法,岁数越长,父亲顾忌越重。他老人家病情越拖越恶劣,最后为了所谓平衡,会交给母亲更多实权。母亲一旦得到足够的实权,自己与二弟不谈了,几年下来,就是父亲想收都收不回去。最好结果是逼迫父亲在病重时,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不论做得好与不好,一场血雨腥风能避免的。想要这个结果,这些大佬不能旁观,需他们直接ch手。想要他们ch手进来,必须要给一些能力给他们看。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举动。
狄仁杰不语,知道太子是受了徐杨二人死讯刺ji才这样做的。可听出他大部分的话音,也不能说不对。一直低调下去,终不是长久之计,难免会让朝中的各个重臣看清。但是这次高调,皇上肯定会有一些想法。
拿不准轻重,只好说道:“殿下,请示陛下时,陛下准继续商议,不准别争。”
“好,”李威点头道。
说着进了大明宫,首先关心父亲的病情,道:“父皇,身体可好些”
疟疾就是打摆子,在这时代同样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因此李治才匆匆忙忙让李威监国,并且受诸司事宜。缩在棉被里,李治脸sè很苍白,答道:“稍稍好些。这几天国事如何了”
“国事尚可,父亲需要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