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7(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7857 字 2019-04-15

“不用住客栈了,屈某来的时间短,没有带女眷,你就先住在我处,怎么说,我们还是乡里。”

“那么谢过屈司马了。”孔正方松了一口气,这几个尾巴跟着,让他很不舒服,心中多少也有些害怕。

回到了客栈拿行李,几个跟班询问,不过听到他要搬到屈平家中,都没有再问。来的目标就是为了策反屈平的,两人一碰面,屈平就让他搬到自家住,说明两人感情好。

在屈家住了下来,孔正方松了一口气,谁知三天后,他刚出来,其中一个侍卫悄悄跟来,问道:“孔先生,事情谈得怎么样了”

“不能急,让我慢慢与他沟通。”

“孔先生,时间不能再拖下去,唐军快到并州了。”

“是,我知道了。”孔正方说完,立即返回屈府。然后愁眉苦脸的想,这事儿该怎么办不能让屈平带着几个衙役将他们抓起来,抓起来容易,然而一问,结果如何你为什么说我是你的好朋,又为什么勾结突厥入侵云朔,还打着什么反武复唐的旗号几天谈下来,屈平也表达了对陛下的仰慕,可是人心隔肚皮,自己敢不敢明说

这样拖也不是办法的,几个尾巴怎么也不会让自己拖二十天时间。

坐在屈平小院的西厢,孔正方想了一天,头发都想白了,也没有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但他疏忽了一件事,人的贪婪与欲望,中下层官吏对名位的渴望。

屈平试探了三天,断定孔正方身藏着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而且前年他在武承嗣府折了武承崩的面子,仅凭后面一条,将孔正方向武承崩出卖,也能换取一次升迁的机会。

就在孔正方在他家中想化解几个尾巴策略时,屈平正在写一封密报信,准备送到洛阳去。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四

四十几个人,被黑齿常之打老远的,从各自地盘请过来到了鄯州城,又被带到城外。

走了二十几里地,远远的是一个山谷,山谷地形略有些凶恶,两边是大山峭岭,中间有一道小溪涓涓流出。此时小溪全部冰封,四下里都是一片茫茫白色,只有挺拨的松柏,在厚实的积雪中,露出少许苍翠的碧意,预示着大地还存在着生机。

接近了山谷,看得更仔细。顺着小溪两边有宽达几百米平坦的地形,尽头处是一个农庄,与青海其他各处农庄一样,砌着厚实的泥巴墙,屋顶铺着厚实的麦秸与白茅。不过几个人马就发觉到不同之处,这个农庄没有一个百姓走动,相反的,有许多佩刀挂弓的侍卫在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这”疏勒国的国王疑惑地向黑齿常之问道。

四十几个人都是来自西域岭西最大的势力。比如十姓,处月等部,再比如石国、曹国、何国等河中大国,或者吐火罗的叶护,再比如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大国,他们都是各自的国王,或者能代表国家的王叔、王弟、长子,或者一部的酋首。

皇帝生死不明,非常时刻,看到此处地形,心中觉得很不安。

黑齿常之哈哈一乐,说道“各位,某让你们丢下侍卫,单独前来,是为了给你们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是什么好消息”

“马就知,请。”

带进了一户宽敝的农户人家,客厅里端坐着一个人。

看到此人,大多数都见过面,忽然惊喜连连的跪下来,一个个捶胸顿足,大号道“陛下啊,陛下。”

有的泣不成声。

李威一笑,胡人嘛心思眼简单,许多行动在中原人眼里看来很单纯,道“各位,仅是一年余时间没有见面,何至于如此”

尉迟伏雄眼中带着泪花,抽泣道“陛下外面的传言这一年多,陛下到了哪儿”

“外面的传言你们怎能相信传言呢,是黑齿将军说的,还是王都护说的,或者是李都护说的,,

“这

“朕一直在青海,居中指挥。难道非得要朕战场,才正常吗”

“是啊,可”这一绕,伏雄也糊涂了。

“不要管它朕喊你们前来,是有一件要紧的事商议。朕为了西方战事耽搁太久,而国内不见朕回去,发生了许多事朕也要必须回去了,但朕在回京之前必须将骨咄录的暴乱镇压下去。需要你们协助。”

李威生死不明,各部各国都产生了一丝迷茫,可李威活着,心里面有了底气,一个个拍着胸脯说喏。

“但是吐火罗兵力不能动,西有大食的压力,波斯人还不能单独举起反抗的大旗。东南还有吐蕃,野心一直没有停止。还有天山南部特别是于阗、疏勒等部更不能动。”

“陛下,我们可以抽一些兵力去。”疏勒国王说道。

“不可朕也喊你们前来,特地说一件事,昔日吐谷浑阿柴筷子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你们都要团结,不能有私心,一旦大军离开,你们各部又有私心,敌人又要乘机而入。你们要明白,各部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能不能为西域岭西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百姓安居乐业,前方军队安然无忧,全在你们一念之间。我也会留下一些官员,要听从他们指挥。”

“喏,”其中十几个人不情不愿地答道。跟陛下打仗好啊,奖赏公平,而且还有胜利保障。摒弃在外了,心中也不乐意了。

但这是战略需要,迫不得己。

李威这才转向其他人,说道“前年冬天发生了一些不快的事,朕想到了吐蕃人会北侵,但没有想到骨咄录会入侵,更没有想到葛逻禄与车鼻施会暴乱。是朕的疏忽,朕在这里向你们道歉了。”

“陛下不敢哪。”几十人慌忙地伏下。

虽然那次疏忽,一度导致西域局势很紧张,但最后捱了逐来。后面唐朝,不对,是皇帝做得很好不仅给予大量的补偿,征剿车鼻施与葛逻禄所得的财产、人口与牛羊,大部分按照各自的战功奉献,全部奖赏给了他们。到了南征德黑兰与俾路支斯坦、马克兰、信德时所得的财产,又陆续地给了各部一些赏赐。

包括河中与吐火罗地区,没有得到多少金银,也得到了其他的物质分配,就是粗重一些,可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现在天可汗又好好的活在人间,那么也意味着唐朝政策不会发生重大的转移。还有什么好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