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浏阳所贷之青苗钱皆是有田地、家产之人,并无逾越之外。至于作保、抵押之说,下官则有不同看法。此间手续,不可谓繁杂小民办之不易,其间克扣、卡要之嫌断难胜数。然此节又是保证青苗钱安全回笼之必须,可谓之贷前保障。浏阳之所以不要贷前保障,大开方便之门,只大半个月便贷粮六百余石,皆因为下官有贷后保障之法。”
杨时见他三言两语将青苗法之要义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见他说法新颖,便问道:“贷后保障如何”
“便如杨大人所说,无论怎样,总有十之一、二还不上青苗钱来。为此,浏阳县已拟定了法令,凡涉及青苗钱之百姓田地、房产转户事宜一律过了冬至以后再予以办理。这样,便能防止青苗钱还不上来,尚有抵押之物。至于民间私买私卖之事,县里再三申明,一概不认。当然,那些还不上青苗钱的大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县里可酬情考虑,视财政卢以拖欠或减免只此法即为贷后保障之法。虽然增加稳甲分,但相对于大局来说,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株县的梁知县直勾勾地盯着江耘,示图看透他的内心:“下官以为,江大人在赌博。以一己之荣辱成败,换治下百姓之拥戴,值否”
“昔年王相公愿赌之,在下又有何不敢”江耘笑吟吟反问。王知县说得没错。江耘的确在赌,赌天时更赌人和。浏阳地处南方,地理灾害较少,唯一所担忧的景象,历史上却未有这段时期的记载,可以说,赢面极大。
而这一切。在座的人却并不知道。杨时为官方正持重,心存百姓,虽然对于江耘的激进之法并不认同,但碍于皇命。亦不愿相逼,思虑良久,说道:“青苗之法素来灵活,地方差异之数,不可一概而论。如今我一州之内。法令不一,到教本州为难顿了一顿,又说道:“既然江大人决意如此,本州亦乐见其成,江大人年前答应本州的话,可曾记住。
“下官谨记。漕运之数只会多不会少。而且,按我们约定的比例江耘笑道。
杨大人见江耘答应,便不再多言,总结道:“青苗法即定,水利之事,全州并无差池,免役、均税之法且议一议。还是你,江大人,听说你的免役钱收得不错,不如指教一番。
江耘见杨大人调侃,便苦着脸说道:“免役钱不好收哇,尽得罪
此言一出。惹来不少笑声。澄县知县笑道:“江大人也知这个得罪人,哈哈
江耘接道:“可不是。
本官堂堂知县,象讹人钱似的,挨家挨户地点收
潭县知县道:“此事下官也听说了,虽说闹得鸡飞狗跳,但能收上钱来,终究是好法子
对于话中的讽刺之意,江耘并不在意,正色道:“此法虽好,却是双刃剑。若放权而行,难保下属越权谋私,需慎行。”
湘县知县点点头道:“江大人言之有理,待回去之后,下官也想参照着此法,先收些免役钱上来。青苗钱一货,常平仓的压力便大了。”
杨时点头赞同道:“江大人之言持重,我亦有同感。潭州五县一体,一荣俱荣。你们要少些争端,多加强沟通协作。均税之法我有言在先。端午过后,大家一同定了章程之来。在此之前,不要妄动,坏了大局。”
江耘知道这话是和他说的,当下恭声道:“江耘谨记。”
散会之后。原本四位一体的四个知县出现了小分歧,株县的王知县和湘县的梁知县粘上了江耘,争着学习经验。也许,政治上的敏感性让他们靠近了江耘。也许,只是因为江耘业务上的创新。
对于他们,江耘毫无保留,从征粮征税单到轿牌税的征收,乃至入深宅点床铺的技术细节俱都一一探讨分享。
“梁知县援手之恩,江耘谨记,以后如有困难,尽管直言。”江耘笑咪咪道。
梁知县客气道:“原本是前任的包袱,江大人客气了,说到难事,还真有一件。你我两县之间除了官道,再有一条水路可走,只阳那一段屡次改道。已淤塞数年。李知县在任上时便多次向他提起,延误至今啊。”
江耘想起浏阳县内是有一条废弃的水道,经他提起,便问道:“是有这么一条河道,待我回去和师爷们商量一番,能修复的一定修复。”
梁知县接着道:“实不相瞒,那条水道在浏阳拐了一个弯又回到我株县境内。浏阳县的好处甚少,这也是李知县迟迟未修的缘故,苦了我县,这边上了码头赶一段路,又在北面上船。登岸换船,极是麻烦。那些从桂州来的客商叫苦不迭啊
“你说什么。从桂州来”江耘惊喜道。
“正是。广南西路之桂州,乘船耳至我株县,再经潭州往岳州、江陵方向去
“喔。”江耘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铁三角水路运输网来,若是我修好河道,再拉一条直线,连接到浏水,岂非将浏阳纳入了这条黄金
道
“善粱知县,你之所请我会慎重考虑,十日之内,必然给你满意的答复。”江耘兴奋道。
同行之间的交流大有稗益,梁知县思维活跃,脑中条条框框较少,很是合江耘胃口。湘县的王知县也是去年年初网上任,湘县山多地少,经济困难,漕运之数排在最后,求变心情急切,也有赌一把明天的迫切希望。在听了江耘那个铁三角水路运输网之后,慷慨的表示愿意整修自己县境内通往浏水码头的那条道路,以求搭一班顺风车。对此双赢之事,江耘乐见其成,并诚挚地邀请他有空来浏阳的商贸特区来看一。
新的一月。新的开始。请大家支持正版,多多订阅。晚上8点还有一章叫
第146章 岳麓书院
二事商议已毕、江耘向杨时告辞。杨时见四下再人,随甲一、少。挽留道:小子莫要急着走,明日陪老夫逛一逛岳麓山。
“岳麓山山上是不是有个岳麓书院唯楚有才那个”
“是有个岳麓书院,等等,你说什么唯楚有才妙啊,妙”杨时突然神叨起来,拈着长须,开始转起了圈,时而沉思,时而有所悟。等他回过神来,哪还有江耘的身影。
岳麓山,作为潭州境内的名山,景物非凡。自唐开元十八年伪年建岳麓书院以来,其人文景观便自成一道独特之风景,大宋真宗先帝之手书“岳麓书院”石牌坊,“程子四葳碑”名扬天下,足以让后来者景仰、凭吊。但于江耘这个看惯古迹的人,更吸引他的却是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山上草木之盛,令人叹为观止。女贞、银杏、苦捞、枫香诸种名木随处可见,玉兰、迎春、桃花正是争奇斗艳的时节。
江耘放下羁绊。回复年少心性,摘了花儿又去撵野兔,只惹得杨大人吹胡子瞪眼,好不容易逮住了他坐在爱晚亭歇息,杨时便打开了话匣子:小子。昨晚我苦思良久,终于知道那句的出处,左传之中,“虽楚有材,晋室用之。然否”
江耘却不知那么多。看老头子的神态,莫不是还不曾“惟楚有材”的说话,嘿嘿,又赚了一回,当下便故作高深地点点头。
“一字之改,妙至如斯,待会上得山去,老夫要题个字,便用这句,哈哈。”杨时大笑。畅快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