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了起来,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千里当官只为财。
“呵呵,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嘛,卢大人,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用这么客气了,这样太生分了不是。”唐同这一次的笑到是真诚的,双方趁着这时候把事情定了下来,运输的生意由唐同来接,唐同组建陆地上的货运信息网,官场上的打点也由唐同负责,而卢千户把自己手下的船与罗铁山他们的船合在一起,带着手下那几百人专门跑船运。
双方的利益分成是五五开,因为罗铁山他们的船现在实际上是算在了唐同的名下,而且这些船比卢千户手下的船还多,这样一来,看上去还象是唐同吃了一点亏似的。
双方订下了合约书后,唐同便付了七百两的银子给那卢千户,这七百两银子当中有五百两是唐同这次出战的船租钱,二百两是唐同答应给卢千户的第月花销钱,那卢千户得了七百两的银子,唐同又在写给上级的战报上把主要的功劳给了卢千户,这样一来,这卢千户眉开眼笑的的带着手下离去了。
战报上的内容没写罗铁山这个匪首也投降了,而是写罗铁山逃逸了,这样写,唐同也是没法子,因为罗铁山与那秦总兵算是有些仇,自然不能让罗铁山落到那个秦总兵的手中。
要说罗铁山这些人手中的财富还是很可观的,几代大当家的积累下来,有银子四万来两,金子三千来两,各种珠宝玉器一大箱,铜钱几千贯,另有财物若干,算是便宜了唐同。
但对于唐同来说,这次的收成可不好,来的人太多,这奖金也就只能少发点了,只好每人发了十两银子意思一下,其它的钱都算入南洋开发公司,用于买船买炮。
这火炮是一定要买的,唐同因为自己不能生产,只有去买那西洋人的,南洋开发公司的股份,唐同也给手下的这些头目,象张牛角,张一横,黑皮,罗铁山,徐元化等每人百分之三的股份,次一级的小头目如各旗的旗总每人百分之一的股份,这样一来,张牛角,黑皮这些人心中高兴不说,便是罗铁山,徐元化他们这些刚投降的人心中也定了下来。
众人得胜回家,流氓军与水寇们去了海上的训练基地,唐同则带着手下的士兵回了常州,这一次的行动前后花了五十来天的时间,唐同与陈玉娴,沅儿她们也算是分别了很久了,刚一到家门口,沅儿欢快的扑入唐同的怀中,小嘴着实在唐同的脸上亲了几下,可惜唐同不知道怀中的沅儿是秦淮八艳中的陈圆圆,否则一定舍不得把脸上的口水擦掉了。
唐同抱着沅儿,侧脸看了一下微笑着站在一旁的陈玉娴,问道:“这些天,你还好吗”
这一句本是很普通的问候,一般熟人之间有时候也会问起,但绝不会似唐同的声音这般温柔,有一些女人,她的温柔也会让男人在不知不觉之间温柔起来。
“嗯,这些天,我和沅儿都过的很好。”陈玉娴柔和的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侧过身,把她身后的柳如是让了出来。
柳如是有些紧张的看着唐同,她刚到唐同家没几天,唐同便带兵出去了,对于唐同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并不清楚,虽然这些天她不断的听到别人说这位唐大人是个大善人,但现在一看到唐同那张凶恶的脸,她还是很害怕。
“呵呵,看来小柳姑娘这些日子过的也不错,脸色红润了不少嘛。”唐同与柳如是开了一个小玩笑,让柳如是的小脸更加的红了,不过心里的害怕也缓解了不少。
唐同抱着沅儿走进自己的家里,正要找个椅子坐下时,看到桌上的一样东西不由的愣了一下,忙抱着沅儿走了过去。
不知哪位哥们一下送了四朵花,让我幸福了好一阵子,呵呵,哥们,谢了。
还有那些一直支持我的哥们姐妹们,谢谢你们的推荐和收藏,谢了
正文 第四二章玻璃碗
一
桌上放着的是一只玻璃碗,唐同一眼便看出来了,若是在后世,唐同看了一眼之后绝不会再看第二眼,然而到了这明末时代,一只玻璃碗的金贵,就好象这时的一只宫廷瓷碗到了后世的价值,那可是比黄金还贵啊。
唐同拿起那只玻璃碗正要向陈玉娴询问时,陈玉娴已经先说道:“这是宋先生前几天送过来的,一共有十只,因为沅儿喜欢,所以我留了一个给沅儿用,其它的都放了起来了。”
“嗯,你们喜欢的话就拿去用吧,自家生产的东西,以后多的是,你自己留一个,给小柳一个,其它的你把它们送给张牛角,张一横他们的婆娘去,明天我让老宋他们再做一些出来,你拿几个放在你的商栈中,第只碗标上五百两银子的价钱,宰到一个算一个。”唐同点了下头,心想真正可以赚大钱的东西终于出来了。
唐同仔细的看了看这只玻璃碗,透明度还是比后世的玻璃要差,不过已经看不到气泡和杂质了,亮晶晶的还是很不错的,那旁边的陈玉娴却问道:“唐大哥,什么叫做宰到一个算一个的”
啊,唐同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把后世的口头语说了出来,这个可不好解释,一解释的话,自己可就是一个奸商形象了:“这个嘛,说的就是卖一个算一个的,没别的意思。”
唐同最后还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了一句没别的意思,陈玉娴本是个聪明的女子,听唐同这话,却反而是有一些明白了,微笑着抿了一下嘴,道:“唐大哥说的是,这东西卖一个就是一个,只是不知唐大哥以后是不是大量的生产这东西来着”
陈玉娴原本是叫唐同为大人的,后来唐同要她叫自己做大哥,虽然唐同现在的这个身体年纪比陈玉娴小一点儿,但他的心理年龄可比陈玉娴大多了,自然是要陈玉娴叫他大哥了。
“这玻璃厂是要建的,不过暂时产量不会很大,先弄了一笔钱再说。”对于陈玉娴所说的问题,唐同认为自己现在没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个大厂子,先弄个小作坊少量生产,说不定赚的钱比大量生产还来的多,这玩意儿在欧洲那里虽然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生产,但流传到大明的却不多,自己大可趁这几年捞一笔再说。
唐同与陈玉娴,沅儿说了一会儿话后,便把沅儿交给了陈玉娴,自己去找宋应星,看看这段时间这位科学狂人又有了什么新的产品没有。
现在宋应星的家人已经搬来和宋应星一起住了,但这宋应星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回家,要找他的话,只能到实验室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