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后,由于占卜的兴盛,这才让夏朝的民间俗体字派上了用场,将占卜过程及结果,用夏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才有了甲骨文。
夏朝的官方文字,仍保留着比商朝的民间俗体字先进的优势,用一个不确切的比喻,尽管是三百年前的京城女子,也比三百年后的乡野丫头时尚得多,这正是为什么,造成夏朝文字比商朝甲骨文进步的根本原因。
周朝的甲骨文是沿习和继承了商朝的甲骨文,并无多大发展。
周人原是生活在岐水一代的姬姓民族,农耕发达,与姒姓同根同源,人少无文字,夏时使用夏文字,商时使用甲骨文,周武王讨纣伐商时,是打着奉帝命复有夏的旗号。
当把商纣赶走,建立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又恢复和使用了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这就是周篆为什么与夏篆如此接近和相似的真正原因。
如果之前还有人认为,那些都是推测,那么夏篆帖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夏朝的官方文字的本来面目,它不但不比商朝甲骨文原始,落后,还比商朝甲骨文进步,成熟,美观。
公元九百九十二年,翰林学士王着,受宋太宗赵匡义之命,编著刻印“淳化阁帖”十卷,其中在卷五内,有“仓颉书”二十八字,“夏禹书”十二字。
历史上记载的夏朝的故事,最出名的肯定是大禹治水,而这里的夏篆记载的是什么,于山是十分好奇的。
“你们说这些石头是怎么回事”于山一边拼凑石块,一边问道。
“谁知道,这些零碎的石头肯定没有什么大用,你还是挖掘一下这座小山丘吧我怀疑这下面全都是这种碎石。”唐宝宝道。
于山想了一下,还真有这种可能,不过,他也不能随便挖啊
“还是看看再说吧”于山想了一下,是不是他来挖,想要仔细想想。
于山虽然做了完全都准备,不害怕被人偷袭,但是,如果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对他没用,那么于山也不像劳心劳力的弄这些东西。
“要不我们想点其他办法只要把这里占下来,我们想要怎么挖都可以。”唐宝宝转了转眼珠子道。
于山直接把所有石块全都收了起来,道:“这里地面平整,我看很适合种植蔬菜,不如在这里搞蔬菜种植”
“你想把这一片都承包下来”唐宝宝贼笑道。
于山一本正经的道:“这里很不错,那边还有一条小河,不会是原来的汶水吧”
大隐 正文 第六百六十章人多瞎胡乱
“大汶口文化的影响范围,肯定达到了这里,甚至这里也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一部分。 ranenrane n `org”唐宝宝道。
“我们就这么办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继续留在这里只能是自找麻烦。”有了办法,于山当机立断,直接离开这里。
其实于山的想法还是不少的,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文字,自然是先要找人翻译一下,看看价值怎么样。
如果没有任何价值,他直接雇佣一些挖掘机,把那个土丘挖开,拯救一下那几只小鬼就好了。
当然,如果有价值,就不能粗暴的进行挖掘了,而是需要慢慢的考古。
想要找人翻译文字,最简单的还是去大学之中,寻找历史、考古方面的专家教授,而泰山学院虽然弱了点,但是这方面的人才也是有的。
给那位副院长打了个电话,于山立即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且从李副院长那兴奋地言语之中,于山知道,他这次是找对人了。
等到他拉着两位小美女到达学校的时候,学校已经安排人在等他,当然,李副院长也在。
看着四五个人在等着,于山笑着道:“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的。”
李副院长笑呵呵的道:“我们学校的老师,不就是为你们学生服务的吗那些石刻呢”
李副院长这么说,于山竟然无言以对,不过,这位像官僚更多过学着的院长,能够认识夏篆
“东西都在后车厢,我这就搬下楼。”于山早有准备,打开了后车厢,里面堆满了一些碎石块。
“咦还真的像是夏篆,在我们附近找到的”李副院长还真是有点本事,他拿起一块石头,立即认出了上面的文字。
“这是水字,确实要比甲骨文更加优美,也更加容易辨认。”李副院长有点惊喜的道。
“能认出来”于山也充满了惊喜,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认出来了,看来这位能够当上副院长,绝对不是侥幸。
“哈哈,如果真是夏篆,可不是那么容易认出来,只不过这个水字更加容易认识,这个是爱,也很容易认识。”李副院长小心的拿出一块块碎石,很多他只是看一眼就交给身边的人,而看了十几块,他就认出来了两个字。
李副院长的小心翼翼,还有认出一个字之后的欣喜若狂,立即逗笑了唐宝宝和秋芙蓉。
李副院长看了一眼两个美丽的小姑娘,笑着道:“我有点搞笑是吧知道仓颉书小姑娘还需要学习啊”
唐宝宝和秋芙蓉能够在这个年纪考上大学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知识就算了吧reads
不要说仓颉书,她们连历史书都了解的不清不楚。
于山倒是知道“仓颉书”,这个历史上曾有记载,南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说:“仓颉石室记,有二十八字在仓颉北海墓中,士人呼为藏书室。周时自无人识,后李斯识其八,叔孙通识其十三,孔子至齐尝访焉。”
所以,于山也知道李副院长为什么高兴,周时自无人识,后李斯识其八,叔孙通识其十三,而李副院长虽然站在了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够轻易的认出几个字,也是很厉害的。 gtgtgt棉、花糖小說
“这个字是禹,如果引申猜测的话,禹字后面的这个字,很可能是王字,而刚才那个水前面的字,很可能是治水,这很可能说的是禹王治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大禹治水,难道这又是一个夏本纪”
李副院长很快,就忘了其他事情,蹲在车厢跟前,研究起石块上的文字。
“哈哈,我知道了,这跟岣嵝碑文很像啊,如果这样来翻译的话,我认识的字就不是十几个了,而是几十个。”刚开始的嘟囔的李副院长很快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李,你在这里发什么疯”这个时候,一名教授从这边走过,正好看到李副院长蹲在那里,没有任何形象的大笑。
“老赵,你快过来看看,看我发现了什么,这是夏篆,内容跟夏本纪和禹书、禹贡的一部分相似,我已经认出来了不少自己,可惜太过零碎了,增加了辨识的难度。”李副院长看到了那老教授,立即兴奋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