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避免了很多弯路。
龚明华得到了修炼地煞七十二变之法,还未大成,又贪上了天罡三十六变,据说天罡三十六变比地煞七十二变还要厉害,只可惜现在没有地方学。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修炼的天罡三十六变,据说猪八戒只是略得皮毛而已,就能够在天庭混得个天蓬元帅,统领天河水师。
他也知道如果想要超脱仙界,达到仙尊境界,甚至是超过仙尊,首先就必须要有一门属于自己的修炼功法。这一点龚明华根本不担心,他打算以自己创造的噬魂为主,再多多修习其他的厉害功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实力大大提升。
让龚明华感觉有些痛苦的就是天使转生池居然没有增加的灵魂,而且与异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一般,龚明华知道这是大神通者隔绝了地球这边的世界和异世界那边造成的。失去了修炼之源,龚明华无法在噬魂上面下功夫,而且噬魂还有待改良,还需要创出以后修炼的部分。还好龚明华得到了五条祖龙的龙珠,里面有足够的灵魂能量,至少他很长一段时间修炼噬魂不用借用其他人的灵魂了。龚明华身负复兴龙族的使命,也由不得他不努力修炼,每次吸收了龙珠内的灵魂能量,就要顺便疏通整理庞大驳杂混乱的记忆,这样就会耽搁去很多时间。这些空余的时间龚明华就用来修炼其他的功法,譬如地煞七十二变。
龚明华和孙银琴二人由于共同修炼地煞七十二变,所以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
龚明华花了几个月才堪堪悟通了十几项变化,但孙银琴的七十二变已经修炼了一半。速度比她爹孙悟空也丝毫不弱。如果一直这么修炼下去,不出两年,孙银琴就能神功大成。
一学期在常人眼里是很漫长的,但是在那些混时间过日子的人眼中只不过是弹指间的事情,特别是修炼之人。龚明华和孙银琴就是属于这一种类,由于迷上了修炼七十二变,两人都是极少参加户外活动,甚至经常逃课,一有空就在自己的卧室内抓紧时间参悟地煞七十二变。但这一学期的时间,两人的收获也是不小的。孙银琴从最初的元婴期一跃成了合体期的高手,放眼整个修真界,孙银琴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手了。而龚明华本来就是带着修为来开始修炼七十二变的,所以暂时他的修为并没有什么提高。唯一增加的本事就是能够随心所欲的变化人,还可以变一些物了。
第一百九十章 过春节
一学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假,龚明华要回家过年。这是他回到地球过后过的第一个年,春节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习俗,在异界并没有这个习俗。孙紫烟又不愿和龚明华一起回去,她现在正在劲头上,找到了修炼七十二变的感觉,一点也不肯松懈,生怕一停止了修炼过一阵她就会忘掉这样的感觉。龚明华停止了继续修炼,在所有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坐车回了家。
这一年是龚明华家过得最好的年,因为之前龚明华出了车祸,肇事司机最终被抓到,而且赔偿了很大一笔钱。原本龚明华的父母也没把这笔钱当回事,连儿子都没了,他再赔偿这些钱也没有用处。现在龚明华居然活生生的回来了,这笔钱自然就该他们家白得了。龚明华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
龚明华的心情大好,他并不想借用他本身的实力为这个家的生活作出任何改善,这样就等同于作弊,他本来就是想过回以前的生活,不然他也不可能听父母的劝跑到大学去。虽然上学很无聊,不过龚明华也找到了女朋友一起混日子。龚明华很想把女朋友孙紫烟也带回来给父母看,但想来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应该再等一年,反正孙紫烟是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如果过早的把女朋友领回家里,免不了又被父母说服教育。
龚明华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大年了,如果按正常时间算是足足有一百多年,只不过异界的时间和地球的时间运转不同,在那边感觉是过了一百多年,估计在地球可能连一个月都不到。
春节的来历是源于一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龚明华现在是有了修为之人,当然知道这些传说都是真。
一到春节,龚明华他们家乡的习俗就是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