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米的二号营地位于是主山脊上东北卫峰4887和主峰之间的鞍部,山脊的宽度大概有几米,比较平坦,另一侧东南是一个突出的小雪檐,下面是几百米高的陡壁。半圈巨石围绕着营地,提供了挡风和视觉上的安全感。这里是一个风口,天气不好时狂风都能把帐篷撕烂。
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
离开二号营地就开始攀登通往主峰的山体,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个300米左右的大雪壁,平均坡度在60度。在降雪较多的年份,雪壁雪质松软,踩下去就到了大腿根。由于坡度太陡,前方攀登队员带下的大量流雪冲击着随后的攀登者,不小心就有被流雪裹下去的危。攀登这个大雪壁要尽量靠右侧,这一点很重要。2005年7月一支四人结组在雪壁顶端发生,一直滑倒300米下的“v”型谷底,如果他们靠雪壁左侧的攀登,滑坠后将直接沿着雪壁下方的漏斗掉入南坡的万丈深渊。
在接近海拔4900处就进入了冰岩石混合地带,首先要向南横切,横切距离大约40米,坡度在65度,在降雪少的年份,这段线路往往是很硬的冰雪,很容易侧滑,一旦滑坠也是致命的。
在接近5080米的三号营地时有一冰槽,坡度近80度,冰槽的下方是尽千米的悬崖,上方是一块较平坦的坡度在50度的大岩石板,岩板上附了一层薄冰,几乎没有支点,攀登起来极为危险和困难。
5080米的三号在山下都能看像是通往主峰的一个小台阶,它是一个20平米的雪檐,此处风很大,是4700米到顶峰唯一可以设营的地方。建营时一定要尽量向下方,千万不能建在雪檐上。在有的年份这个台阶上全是硬冰,建营时要用冰镐挖出平台,很耗费体力。从4700米到5080米,垂直高度不足400米,则要攀登910小时,攀登难度由此可见。
通往博格达峰之巅
从三号营地到顶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雪坡上行,然后顺东北山脊的岩石上攀,线路的平均坡度在6070度,局部达8090度。在攀登到山脊顶部时可发现山脊与主峰时间是有三米左右的断崖,之间有一个板凳大小突出的岩石,攀登者需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踏上这个岩石跳跃个断崖。1998年8月4日,王铁男和张东首次沿这条道路用9个半小时登上主峰。
通常的攀登线路是沿雪坡上攀到岩石部,再横切60米,到达冰岩石混合地带,有一条通向主峰的雪槽,长约30米,最陡处坡度达70度左右,这条路最危险处是一是横切,再就是这个雪槽,如发生滑坠是致命的,因下方50米就是1000多米的悬崖,如发生滑坠在很短的距离内很难制动。1998年8月15号,香港攀石会三名队员就是在这条线路上失踪的。过雪后就进入了冰岩混合地带,由于坡度很陡,攀登也很危险。
过冰岩混合地带,沿着一个巨大的雪槽向上攀登100多米就登上会登上一个大雪包,这也是攀登者常说的假顶。因为在天气不好时在这个大雪包上根本看不见主峰,一致把这个雪包误认为是主峰,再向前走几十米开始攀登一个30度左右的大雪坡,上升30米才能到达真正的顶峰。博格达主峰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大雪檐,雪檐东高西低长约50米,白雪皑皑,看不到任何岩石。
攀登博格达峰注意应该注意的方面
1、博格达峰攀登线路多样化,冰岩混合线路较多,要求攀登者要有一定的攀岩和冰雪技术,初学者不宜选择这座山峰。
2、对一般攀登者而言,请一位熟悉线路和博格达峰的情况的向导至关重要。因为在博格达峰登山中,线路走错不但很难登顶,而且会给攀登者带来致命的危险。
3、由于博格达峰山体陡峭,不宜结组攀登,对技术较为全面的登山者来说可采取交替保护的方式攀登,对一般的登山者来说,采取铺设线路绳的方式攀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4、向博格达峰这样技术型的山峰,要求攀登装备要符合技术攀登的要求。
5、博格达峰气候多变,注意把握天气变化,天气不好时常常是狂风暴雪,能见度极低,绝对不能攀登。
结束语
博格达峰对登山者来说是一座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攀登技术的山峰。针对我国登山传统中的重高度、轻难度、重登顶、轻风格、重体力、轻技术的沿袭,我们相信通过这座山峰攀登能够给山友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感受。随着国内登山运动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友来到博格达峰,用纯粹的阿尔卑斯风格来体验攀登的乐趣。
入静的三层境界
入静的三层境界
入静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入静是修炼者取效的关键所在,修炼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入静的程度深浅。功夫的高低几乎可以用功者入静的深度来衡量。精神上的入静层次深浅,关系到功夫进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
入静又称虚静。人静是气功修炼过程中逐渐达到一种思想宁静,意念集中,轻松舒适,头脑有序化的境界。人静状态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状态,亦不同于睡眠状态,更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因为它还保持着炼功的意念活动。由于每个炼功者的情况不同,每一套功法要求也不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