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1 / 2)

德大使去详谈这份两国军事同盟协议的。”关绪清果然没有猜错,如果德国人不是傻子就该知道,这个时候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大清。毕竟他在远东还有一支舰队、两万多陆军需要大清的庇护。

“啊伟大的皇帝陛下,我这就去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德国人民。”艾德宝高兴的站起来说道。

中德两国军事同盟的签订更让俄国紧张的不行。毕竟一南一西两边的领国签订军事同盟协议,代表了什么自己被两个盟国夹在中间,这个也太危险了。亚历山大三世主动的找到了威廉二世表示愿意与德国签订军事同盟协议,但是仍然不愿意与大清签订任何协议。

虽然三国军事同盟协议没有签订,但是对于德国来讲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既跟俄国结盟,可以专心的对付法国。又得到了大清在远东的支持,对泰国殖民地的统治也更加稳当了。

光绪十六年十月,公元1890年。赴德学习的首批大清军官载着荣誉回到了大清,他们几乎囊括了这三年所有的德国陆军军事学院的各种奖项。

关绪清亲自在紫禁城门口迎接了他们,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规格了。三跪九叩之后众人跟着关绪清来到了太和殿。

众人站定后,关绪清坐在龙椅上说道:“四年之前,朕在这里送你们离开。四年之后的今天,朕亲自在宫门口迎接你们回来。知道为什么吗你们是大清的希望,是大清的未来。自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今天,朕得到了你们十几个猛将。天下何愁不定大清何愁不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前些天出访德国,见平生所未见之物,闻平生所未闻之事。我大清地大物博,兵多将广,但为什么这几十年来都一直被洋人所欺负就是因为洋人在进步,而我们固步自封,自称天下第一。可是真正打起来呢一败涂地。虽然这几年,整个趋势不错,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朕整军经武,还是那句话,富国必先强兵。如今我大清百万雄狮却无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将来万一再和洋人开战定要吃亏。所以朕要改革现有的兵制。”关绪清慷慨激昂的说道。

话毕,底下交头接耳嗡嗡声不断。李鸿章首先站了出来说道:“皇上,如今我大清兵制完善,并连胜英、法、俄等强国。上升势头良好,不易改变啊。再说改变兵制,如影响到现在的那些将军权益,臣恐怕会闹出乱子来。到时不好收拾啊。”

“改革兵制,是为了我大清更强。怎会影响这良好的上升势头再说,如果哪个将军不愿意交出兵权,那么迟早还是会出乱子的,如果真是这样,朕到希望来的早点。”关绪清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红章一时无语,退了下去。

关绪清扫了一眼下面的人,目光停留在刚从德国回来的冯相华身上,问道:“相华,你在德国学习了3年多,德国陆军与我大清陆军比,谁强”

冯相华清了清嗓子,说道:“回皇上,我大清陆军虽然勇猛。但是比起德国陆军,不论是单兵素质还是团队配合,都与德国陆军有一定的差距。”

醇亲王首先跳出来:“你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是否被德国蛮夷妖化了”

“妖言惑众,蛊惑军心啊。”

“一定是德国人下的药,让大清对其产生恐惧。”

“”

一时间对冯相华的喷击不绝于耳,有的甚至就差没冲上去揍他了。

“住口。”关绪清大声吼道。

底下果然都安静了下来,低着头暗自窃喜,想着这些军队是皇上一手建立的。你说他们比不上德国人,这下还有你的好果子吃

“朕刚刚说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洋人在改革,在进步。我们呢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又觉得是天下无敌了不用进步了吗”关绪清走下龙椅,继续说道:“大清陆军100万常规军,分成40个师。以师为单位,方便统一调度。另外10个师组成一个集团军,今后我大清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集团军。”

一片寂静,不知道多少次了。关绪清乾坤独断,如果说之前还有强烈的争吵和反对意见的话,现在大家都习惯性的沉没。

因为这个小皇帝创造的辉煌实在太多了,事实证明他说的一定是对的。

关绪清立下规矩,改编后的番号是活动的,军饷也是按等级发,番号一到十的师排在第一等。他们代表第一流的王牌主力师。采用的是“三三”大编制,一个师有三个旅,一个旅有三个团,全师人数超过25万人。

而如何评定这王牌主力师呢战争时期通过战功,非战争时期就在每年的师与师之间的军事演习中分出高低。

逐鹿东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左宗棠

在关绪清一语定乾坤之后,就让恭亲王拟旨颁布,并当场宣布让冯相华负责军队改编的事情。

早朝就在这种严肃的气愤下草草收场。而此时,在大清军队中有着相当高威望的左宗棠已经奄奄一息,连早朝都上不了了。

北京德安门大街,飞也似地开过来了两列马队。那些高大的蒙古骏马上全部都是身穿藏青色军服的士兵,在他们后面是一两四马并辔拖拉的一辆马车,在马车两侧和后面也全都是士兵。这些士兵到了一座府邸门口时,全部跳下马来,整齐地站到两边。上了刺刀的毛瑟步枪横端在他们胸前,只要靠近他们三米之内就能感觉到冰冷地杀气。路上的行人都躲在了街边。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穿着不同的威武之师。

有见识的人认出了其中几个人,他们是晚清十大高手中的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杜心武、大刀王五。他们五人是自发的跑到京城来当关绪清贴身护卫的。而原先的贴身侍卫张玉在被王风的那次模拟刺杀中羞辱的无地自容,自己提出辞呈。

由于正好赶上军队改制,张玉从小也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在关绪清身边呆了十几年,也学到了不少军事理论。所以关绪清给张玉外放了一个师长的职务。

关绪清从龙辇上下来,突然有股愧疚的感觉,左宗棠的情况据说很不乐观。这都怪自己啊左宗棠的身体不好。他是完全清楚地。他也尽了一定的努力让左宗棠有静养的机会。但是国家复兴刚踏出第一步,需要人才的地方极多。尤其是有些事情,没有左宗棠这样既有能力又正直,富有威望地人去处理就是不行。于是自己把兵部沉重的担子全部压在了他身上,从编练新军。到仿照西方制定新的典,从中法战争中的统筹调度、分配军需,到这次地中英缅甸之战前的购买武器、训练军队,繁重的工作摧垮了左宗棠地健康。他地肺病越来越严重了。但就是这样,他依然带着几十万大军开赴了缅甸。车马萧萧,汉唐以来。多少人长途跋涉,远赴绝域,令万国臣服。祖宗遗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在民族危亡地时刻。他拍案而起,挺身而出。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投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地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场。

关绪清至今还记得冯伟林先生为左宗棠写的那篇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