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8(1 / 2)

,自己就可以稳胜券了,再加上最厉害的那个中国人好像就没有出价的意思,让他彻底放下了心,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乔致庸这一嗓子,差点儿把他从椅子上面掀翻下来。一千万自己还能超过这个数字吗也许还可以,不过要是咬着牙继续加价的话,自己就要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穷光蛋了,到了那时,即使获得了这座金矿也毫无意义啊。伯瑞急得一跺脚,愤然离场。

斯蒂芬金最后高兴的宣布道:“大金河上1号金矿开采权归属于乔致庸先生。”

现场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即使是那些一无所获的淘金客。也不得不对乔致庸无与伦比的财力和拍卖场上的极致而折服。在掌声中,乔致庸与罗曼德的签订了开采合同,从这一刻起,他和他的乔氏集团正式成为爱达荷金矿的主人

北京,乾清宫。

关续清愉快的接见了几个外国人,陪同他们前来的是帝国科技部部长康广仁。这样的接见级别就可想而知,关续清对于这几个外国人是多么看重了。

康广仁向皇上行过礼之后,介绍道:“皇上,臣奉您之命历时半年多的时间,才把这几位科学家请到北京,他们听说了是您授命邀请的,于是都欣然前往。臣先来介绍一下”他一指靠左边的那个棕色头发的中年男人说道:“这位是瑞典科学家拉瓦尔,单级冲击式汽轮机发明者。曾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工业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1882年发明了单级冲动式汽轮机。7年之后取得了膨胀式喷管的英国专利。他对喷管形状的研究、喷嘴的设计和强度设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拉瓦尔毕恭毕敬的向关续清鞠躬致意:“尊敬的大皇帝陛下,见到您我感到无比荣幸。”

关续清笑着点点头。

康广仁又一指中间那位留着一头乱发的人,介绍道:“这位是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堪称是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从1880年开始就开始研究飞艇、流线型飞机、气垫火车和星际火箭的基本原理了。三年前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为研究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齐奥尔科夫斯基恭敬的说道:“大皇帝陛下,您一直都是我最尊敬,最渴望见到的人。”

关续清仰面大笑:“欢迎来到中国。”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百六十九章 火箭计划

康广仁又介绍道:“这位是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奥伯特。曾在世界大战中被征召入奥匈帝国军队当兵,中断了学习,但他专注于宇宙航行的基础理论研究。退役后在维也纳工程军院从事火箭研究,后又在德累斯顿大学研制液体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兴趣在固体火箭方面,是德国火箭研究方面的绝对权威。”

“这位是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是美国著名的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主要研究者。”

康光仁对皇上说道:“这四位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受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的影响,而迷上了星际旅行的。”

关绪清非常高兴,眼前的这四个人被后世誉为现代火箭事业的奠基人,康光仁不负众望,一举把这四位都请到了北京,将来帝国的航空事业将会迅猛发展。“朕久仰四位的大名,一直都很想与你们见面,没想到今日朕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四个人一起躬身道:“大皇帝陛下,您太客气了,能够与您这样伟大的帝王见面才是我们毕生的荣耀。”

奥伯特面有难色的说:“陛下实在是抬举我了,其实我并不像您所夸奖的那样,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我在德国的处境就已经比较艰难了,那时我就觉得太空飞行的运载工具研制已经不是一种推测,很快就将变为现实。只有火箭才能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飞行,人完全可以乘坐这种飞行器到太空中飞行并且可以保证安全。那一年,我向海德堡大学提交了题为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的论文,但没想到该论文被当时的德国科学界断定是最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作。我并不甘心,于是拿着我的理论研究成果走遍了柏林和慕尼黑的所有大学,并向政府兜售我的理论,但遗憾的是,我并不被科学界所认可,只有时任陆军部总参谋长的小毛奇看到我的著作之后觉得很好奇,便接见了我,并在陆军部为我安排了一个空有其名的职位。这么多年过去了,政府和军方显然并不看中我的理论,一不给资金,二不给助手,在别人眼中,我就像是一个异想天开、哗众取宠的小丑,现在德皇下台了,兴登堡把持的政府一举把我赶出了军事部门。没有办法我就只好落魄到了慕尼黑,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做教员。就在这个时候,康先生派人找到了我,并且热情的邀请我到中国来发展,我早就知道您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中国科学院早已闻名于世界,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会得到您的亲自接见,我实在是太意外了。”

美国人戈达德深有同感的说:“是啊,我的经历与奥伯特先生非常相似除了凡尔纳那本科幻巨著对我的影响之外,从16岁起我就阅读了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星际战争,开始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仰望东方的天空时,我突然想要是我们能够做个飞行器飞向火星,那该有多好我幻想着有这么个小玩艺可以从地上腾空而起,飞向蓝天。从那时起,我像变了个人,定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与奥伯特先生所不同的是后来我迷上了液体燃料作为动力的火箭研究。全世界都知道,原始的火箭是由聪慧的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一千多年来,人们对火箭的兴趣似乎从来都没有增加过,我希望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最初我的精力集中在固体燃料作为动力的火箭研究上,并且试验出了几枚微型火箭,并取得了成功,我试图把这一成果向美国政府和军方推广,但是遭到了拒绝,被人嘲笑为是异想天开的愚蠢行为,而且也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对我的研究进行投资。我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终于懂得了怎样让火箭飞得比什么都高。但我干得太累了,又病倒了,不得不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经过检查,我患上了肺结核。医生说我只能再活两周,让我长期休息。但我很想活下去,我不能死,我要工作。两周后,我真的没有死,于是又开始工作了。虽然疾病虽然没有把我打垮,但是面对人们的不理解,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科技部的官员联系到了我,邀请我到中国来,我知道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这里有居里夫妇、卡尔本茨、约翰诺兰等这些世界科学巨匠,甚至还有伟大的莱特兄弟。是您让他们实现了自己毕生的理想,这也是每一个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就来到这里,愿意倾尽我所有的才智为大皇帝陛下服务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