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8(1 / 2)

的家伙,朕原本想通过那一篇声明表明帝国的立场,然后就名正言顺的对德国用兵,没想到希特勒竟然顺情说话。”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揭穿希特勒的图谋”

“暂时还不能,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那一天,既然希特勒向中国示好,那我们就陪着他把这场戏演下去。”

关绪清就趁着希特勒制造的虚假和平的景象,号召世界各国成立了旨在推进世界友好和平事业的国际联盟组织,总部设在北京,由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梁启超出面担任国联的首任秘书长,希特勒马上在柏林响应,第一个提出加入国联,接着英国、法国戴高乐在伦敦成立了自由法国政府、意大利、美国、苏联、挪威、丹麦等13个国家先后表示愿意加入国联,又上述国家的外交部长充任国联的执行委员。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联合组织宣告成立

接下来,梁启超又像模像样的制定了国联的章程和会议制度。

在中德两国一系列外交表演下,世界媒体的风声开始转向,对于希特勒亲近和平的举动广发欢迎,同时希望纳粹早日在行动上体现出和平事业的要求,从列宁格勒撤兵。除水深火热的苏联之外,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报道:中德关系已经进入到蜜月期,纳粹德国成为和平事业的最后保障者,世界将重新恢复安宁。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绪清马上授意伍廷芳向德国外交部发出访问邀请,目的是促进中德关系,就世界和平事业进行友好磋商,自以为阴谋得逞的希特勒马上向北京回电,将会派出由德意志第三帝国副元首郝斯领衔的外交代表团访问中国。只不过这一次的邀请并没有向世界媒体公布,关绪清显然对此另有打算。

1904年12月15日,北京城外的一个军用机场。

上午十点钟左右,一架满载着纳粹高官的ju52容克运输机顺利抵达。此时的西郊国际机场上冷冷清清,从表面上看,除了周围的一排排警戒深严的士兵外,就只有前来迎接的中国官员了,可见,中国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不错。此次访问,本来就是秘密进行了,德国方面担心苏联会对访问进行干扰,因此也同意采取保密的方式进行。

郝斯站在飞机门口,朝着四周打量了一下,北京朔风正紧,令他感觉到了一股股的寒意。这个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一个普通机场,只因为离紫禁城最近,才被临时征用来迎接德国客人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机场,跑道上却停了约两百架飞机,一架架银光闪闪,威风凛凛。郝斯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蓝翔”二型飞机,日本人的联合舰队就是被这种飞机毁灭掉的,到现在纳粹专家们都在想方设法超越蓝翔型战机,但一直未获成功。

虽然事先两国已经做了一些沟通,但是对于中国方面如此低调的接待形式,郝斯还是觉得心里有点儿不爽。当看到前来迎接的是中国外交部长伍廷芳时,郝斯的心里才稍微高兴了一些。虽然从级别上说,伍廷芳比自己好象低了半级,可人家是前来迎接的,低了半级,在国际上也相当的正常,只有在正式谈判的时候,中国方面才会派出真正有份量的人。

按郝斯的想法,中国方面应该派出内阁总理大臣梁启超,甚至是名震寰宇的军事统帅冯相华,才能表示出对自己的重视。当然,中国皇帝陛下也可能亲自出面接见自己,但是对此郝斯不敢奢望,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受到皇帝接见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一想到就要与伟大的中国皇帝见面,郝斯的心里不免有些儿慌张,人家是什么人,连自己的元首希特勒都惧怕三分,就凭自己能够对付得了吗郝斯心里没底,不过到这个时候,也由不得自己有底没底,硬着头皮上就是了。要知道,他身为纳粹副元首,肯到中国来进行访问,就给了中国人极大的面子了。要不然,大伙儿战场上见,就算我们德国打输了,天知道你们中国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胡思乱想的时候,郝斯已经下机与伍廷芳亲切握手,此时他意外的发现了冯相华的身影,他正以朋友的名义,与外交部前来接机的。郝斯心里不由得心花怒发,看起来中国方面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到访的,把大名鼎鼎的冯相华也派来接机,足见对自己的重视。

冯相华与伍廷芳一边一个,紧握着郝斯的手,亲切的向德国贵宾问好,然后带着客人们朝着机场上的候机室走去。

郝斯有点儿纳闷,不由得问道:“冯将军、伍部长,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尽快到国联开始谈话吧。”

冯相华摇了摇头,一脸的笑意:“副元首先生,不用那么着急吧,你和你的代表团长途跋涉。一定十分劳累,从柏林到北京,万里之遥,转航了十几次,飞行了整整两天两夜,不休息一下怎么行呢,这也是帝国皇帝陛下的意思。呵呵”

郝斯想了想,也只好如此了,这几天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飞机上,军用飞机坐起来也不舒服,的确是该休息一下了。

外面北风凛历,候机室里却温暖如春,只不过窗户都关得严严实实的,而且,还用黑布给蒙上了,房子的门也关着的,门外站着几个全付武装的士兵。对此,郝斯开始有些奇怪,马上便露出了微笑,中国人的安全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连这些细节问题都想到了。想到这里,郝斯偷眼瞥了一下冯相华和伍廷芳,两个人也都微笑着,不过怎么看怎么像是冷笑。

刚刚跨进候机室,郝斯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屋子里面,并不是他想象的空无一人,而是坐得满满当当,随便瞄一下,起码有上百人。更加要命的是,这些人手中还拿着各式各样的照相机,一看就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