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 / 2)

光绪中华 妖熊 5562 字 2019-04-15

这一年农历九月一十五日,天下优士毕聚于京师,蔡元培,谭嗣同,杨度取了前三名,其中蔡元培乃是容闳所喜爱地青年才子。谭嗣同是我特意超拔的,杨度则是才华横溢,其余才俊均乃一时之秀,诸如章炳群,汤寿潜,陈锦涛,林旭,杨锐,杨深秀等等,都是方面人才。蔡元培和章太炎都是才华横溢又有志于教育的好苗子,直接安排给了容闳。杨度,林旭安排去了教化部。杨锐才思敏捷,直接留在随驾,辅助梁启选。谭嗣同与杨深秀性情正直,勇于任事,拨给了清政衙门。汤寿潜与工商部前就有往来,是以直接去了工商部。陈锦涛则去了财政部,这些都是以往就有名胜的方面人才,自然是直接进各部听用。蔡元培,杨深秀历史上乃是90年中进士。书中有蝴蝶效应。

至于其他的各等进士,倒不像往常那样直接补州县,州县的缺额我另有用处。这些人全部进翰林。同时借着这次大比,并彰显重视教育的态度,着翰林院与教育衙门合并成教育部,容闳任尚书。同时那三个宗室亲贵留下来的职位也直接进行了调整,着刘光第晋东阁大学士,兼领大理寺正卿,户部,吏部地满尚书缺额就空缺着,毋庸理会。赐三人在京荣养,非钦命不得出京。

同时在殿试第二天的朝会上,我颁行了新的教育法,全国学童,自蒙学伊始至大学,一文钱都不用自己掏,全部都由国家教育经费拨给,进入大学后,由于要离乡背井,依从九品例发放津贴。同时,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教育,优惠与工商业优惠等同。

至此,国家的大政方针军事,教育这两项基本上已经有了国家以圣旨颁行的专门律令大清国防律令,大清教育律令保证。尽管为了这两项国家开支不少,未来数年内的岁入全部要投入到这两方面外加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但是我始终认为值得,与其把钱投入到修那些形象工程,什么政绩工程上去,还不如把钱实实在在的用在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着深远影响又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去。

慈禧投入三千万两以上的钱修成的颐和园,被我用来改成国家烈士陵园,就已经昭示了我务实的风格,虽然没有人胆敢说什么我不孝敬慈禧。但是人人都看得出来,今上不是修几个园子就能瞒得过去的庸主。

到了这年年底,从英国归来的各级民政官员三百多人,配放到各地去填补那些缺额,在北京举行的天子送行宴上,我给了这三百多人每人一个专折奏事权,同时将转折奏事权下发到从七品以上,也就是说,每个县的工商局,教育局,清政局等各部分支局的司官,都可以直接将心中所想所思,以及地方风情等事情,一一直接呈达天听,最不济也能到内阁各副总理大臣及阁员。这样一来,机枢之地就增加了大量的秘书人员,特拨文华殿,武英殿及仁智殿三殿给内阁使用,由步军衙门拨兵员二百人协助侍卫维持。

而文官派出的重点,在于沿海各省,以及辽东三省,以及新鄂省。伴随着行政官员的到位,移民计划正式展开:全国大赦出的刑事犯,轻罪流配新蜀,新湘,新鄂三省,重罪交赴马加丹黄金城,由凤翔统领的黄金部队管理开采黄金,等待明年夏天由军舰运回国内,作为将来币制改革的保证金。

这个国家的欣欣向荣,正从这一年岁在甲午的一年昂首起步。试想想吧,这样一个国家,十年后,二十年后,将会是怎样一个国家

第一七零章朝鲜监国

今科大比,除补充大批青年才俊进入各部以外,更有其他新鲜气象,江苏苏州府成为今科最大的赢家,江南本人文荟萃之地,但是一向也是江宁府独占鳌头,这苏州府今科共出了十名进士,为天下各府独一无二的盛况,之前的乡试过关的举人数目也是天下第一。

这种现象在光猪二十年岁末,被称为苏州现象,教育部不待年关过后,即行派员下江南调查汲取经验,江苏省学台瞿鸿机,苏州学正李传威居功不小,然而其中苏州府治下常熟县,无锡县却又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子。盖因翁同龢致仕后闲居乡里,以老中堂之余威开设私学,请县府省三级学司衙门给予支援,不仅免了学生学费,还无偿供给食宿,教授圣人之学。这老头不认命,在他心中,还是那个只要持正法天敬祖,天下自然大同的理念。二字以蔽之清流。

他教出来的学生也一个个都是正人君子,新科无锡县进士周以荣,便是活脱脱一个小翁同龢,学问没得说,要是单考八股,估计他要做状元,可惜策论一塌糊涂,原本应当是进翰林的,可惜容闳不喜他的老式思想,心中不喜,但又心取他的正直,便荐他去了清正衙门,清流来做廉政,错倒是不错,只是持身太刚,又不太合群,估计成就也是有限。在中国,已经过了那种以清议显名的年代了。

倒是这三甲中,有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却是史书上读过的那个清末民初的江苏都督程德全,录在三甲第一十二名。稍稍留意了一下,此人是被军部要了去。

这次科举定制变动极大,除了废翰林及不授州县以外。另外彻底废除了捐生,自本年起,捐班补缺全部结束。待补的百数十人,全部补到了新鄂省,当然,那些有钱人基本上都不爱去,所以,另有恩旨下去,凡不愿接受此最后的补缺安排者。可到各省藩可衙门退还捐班银子。

为补地方各部直属行政机构地人员缺额,授权各部可由各地拔举人易地任官。同级的直属机构举人出身的官员,比同级地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低两级,比进士出身的低一级。以此弥补各科专门学校还没有铺展开或者刚刚开展尚无各种专业行政人员的缺陷。

其中,工商部狮子大开口。沿诲省份的各州府县近千个司局一下子补了历年举人三千余名,都不够他一个部补的,张之洞还特别请旨,请不设限增补工商人才入部辖职办差。

中国自古以来有官必异地,吏必本地的传统。以求外来势力与本地势力的平衡节制,所以,既然张之洞请旨要补官缺,工业又是重要,我也一一依允,只是再三强调要异地调配使用而已。毕竟压在张之洞身上地担子最重一五计划开展以来,钢铁产量才刚刚突破百万吨,离本世纪末五百万吨的目标。还有相当地距离,这需要一面引进德国的体系工业,特别是重点的重工业,也需要本身的技术官僚地培养,专门产业工人的培养,人才正是最缺乏的东西。

而德国人针对天津和武汉的考察结束后,对这两个地方的交通环境,周边地矿产资源,以及产业基本素质的平衡之下,觉得极难取舍,经请示国内后,德国人决定在两地分别办厂,天津重造船业,克虏伯武汉公司着重的是岸防炮以及要塞炮的设计和制造,为了弥补钢铁质量的缺憾,克虏伯公司与汉阳铁厂进行了合股,以改进汉阳铁厂的铁水质量。而克虏伯天津公司则注重可移动火炮的设计与制造,并且向直隶总督衙门请批了一块大型的火炮试射场,由直隶总督衙门派员值守。

当然,随着德国人似乎渐渐要控制中国地工业革新,辜鸿铭又一次以私人身份访问了英国,对于这位精通数国西方语言的中国人,英国人有着非常的好奇,辜鸿铭甚至还受邀在下院以英文发表了演讲,题为中英的友谊与世界和平的关系。

事实上,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敲定我明年出访英国与德国的行程以及接待等等事宜。这是有史以来远东的君主首次对西方进行正式访问,所以礼制,接待规模,行程等等,都是需要太费周章的事情。

阿姆斯特朗船厂受制于国内船台订单的增多,出于扩大在华业务份额的考虑,提出在旅顺口新辟一个造船船台,而将原先的旅顺口的船舶维修设施降级处里。

在中国的另一个英国人,作为中国海军的总顾问的琅威利则提交了一个远东第一海军的建设规划。在这份规划里,他提出了一个清晰的观点,作为远东一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