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3(1 / 2)

巅峰武道 毒刺骨 7536 字 2019-04-15

是朕多年以来随身携带之物,现在就将它赠与你,只要你还没出帝都的边境,这块玉佩就代表着朕。”说着,将一块龙形的玉佩递到周枫的手里。

周枫见推辞不掉,只得接过玉佩。

这时一个身穿御医装束的老人走到老皇帝的面前,行了一礼,说道:“启奏陛下,周公子受的伤不是特别的严重,只是断臂之时大量出血,才会显得比较虚弱。至于掉了那半段手臂,因为气血都被吸干,即使是微臣动用接驳之术,也不能将其恢复如初,或许也只有先天高手才知道如何能够将叶公子的断臂恢复吧”

“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太子子胥焦急的对着御医说道。

周正祥几人的眼睛也是一眨不眨的盯着那个御医。

“回殿下,微臣实在是没有一点办法。”那个御医摇了摇头,对着太子子胥几人说道。

太子子胥几人听到这里,眼神里都露出了哀伤之色。

“你们不用这么担心,至少我现在还有命在,不是吗再说只是少了一条手臂,不会影响我的实力的。”周枫笑着宽慰着众人,只是眼中的落寞之色,是怎么样也掩饰不了的。

诚然,对于一个惯于使用右臂出拳出掌的武者来说,断掉右臂无异于丢失掉手里的武器,想要完全适应过来,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

颠倒黑白 26

老皇帝拍了拍周枫的肩膀,说道:“孩子,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周枫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谢谢陛下,我没有事,您应该先安排李老元帅的后事。”

老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来人,通知整个国家,李老元帅十天后发丧。”老皇帝对着赶来的内侍说道。

十天之期转眼即至,这十天的时间,周枫将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子里,就连吃饭都没有露面。

太子子胥几人想见他都不能够,也只有空自着急的份了。

离楚国中各大势力也纷纷派来代表,表示哀悼,即使这些势力有些是暗自欢喜,但是还是礼貌性的派来了代表。

第一百八十三章准备离开

这一日的天气和前几天相比,多多少少有些阴霾,李武元帅也就在这一天出殡,安葬在皇家寝陵,这在离楚国历史中,也是第一次了,历代臣子之中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周枫也在这天的清晨迈出了房门,他的脸色虽然有些苍白,但是眼神又恢复了以往的那种自信。

断臂又如何我命由己不由天,想开一切的周枫,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尽快的适应自己的左臂,以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右臂的程度。

离楚皇陵,据说是整个帝都内风水最好的地方,还有人说之所以离楚的皇陵会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离楚国的龙脉所在,安葬在这里的皇室,就是为了守护这里的龙脉,以使得帝都传承万代。

不管传闻如何,皇陵的风景确实很美:青松翠柏,流水潺潺,花草如茵,鸟鸣幽幽。布局更是穷道门之变化,外围呈乾坤之势,天地交泰;内层则是四象之形,寝陵则是位于四象的正中心,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何以载德唯有后土。陵墓群就建在这后土的位置之上,取义入土为安。

周枫几人是跟着老皇帝一起到来的,这时的寝陵前一派肃穆,白幡飘扬,花圈罗列。各个势力的代表神情严肃的站在寝陵的右边,而帝都的文武朝臣则是站在右边。

李武只有一子,却在早年死去,此时唯有一个孙女却不在国都。太子子胥主动为李武披麻戴孝,跪在棺柩的前面,答谢前来吊唁的宾朋。

周枫几人看见太子子胥跪在灵前,才知道为什么一早就不见他的身影了。

老皇帝阻止住正要宣读悼文的内侍,将悼文接到手中,走到灵前,缓缓看了四周的人影后,竟然亲自宣读悼文:我离楚痛失李武老帅,老帅一生戎马,战功赫赫。老帅仙逝举国皆恸。元帅一生,率领子弟兵巡我边关,虽非刀枪浴血,却是殚精竭虑,被誉军神。此番离去实乃痛心,此为朕之痛、皇室之痛、离楚之痛。呜呼哀哉,老帅英灵不远,望卿走好

颠倒黑白 27

老皇帝读到最后,已是泪流满面,真可谓是举国皆恸。

待老皇帝读完悼文之后,李武的棺柩被安葬在上一任离楚皇帝之旁。

待到众人离去之后,老皇帝扶着墓碑又是大哭一场后,才带着仪仗队离开。

李武顺利下葬,老皇帝痛哭一场之后回到帝都,酬谢那些使者,不管在没有人的地方,老皇帝表现的再怎么脆弱,再怎么痛苦,可是一但到了外人面前,他就要装的若无其事。

哪怕是有人当着他的面前频频提起李武之事,他也要表现的波澜不惊,因为这个时候,他所代表的是整个离楚国。作为一国君主,他绝对不能让别人看他的笑话。这才是一方霸主的表现:喜怒不形于色,随时随地都保持着冷静和高贵的气质。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据服侍他的人说,老皇帝在李武逝世的当天,自己一个人坐在寝宫里整整一宿。

不管怎么说吧,死者已矣,生者还要为自己的未来所努力,不管有多少的无奈和彷徨。

周枫自李武出殡以后,就仿佛回到了从前一样,断臂的事情仿佛随着李武一同被深埋在了地下。

太子子胥几人也都十分知趣的没有再提那天的事情。只是他们偶尔也会在夜深的时候看见周枫一个人望着天空发呆。这是他们所不能去劝解的,这个心结只有靠他自己一个人去慢慢解开、

二皇子已然伏诛,太子子胥也证实是被冤枉的。作为老皇帝仅剩的子嗣,他未来储君的位置几乎是铜打铁筑的稳固。

文武百官对原来这个不受宠爱,没有实权的太子的态度顿时转变,此时太子府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门庭若市,时不时的就会有朝中大员的马车停于门外。

而老皇帝似乎也默认了这种现象,并且经常让太子子胥与他一起参政议政。

太子子胥本就是聪慧之人,此时被一朝重用,更是如鱼得水。对老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计划,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帝都因为军神李武的逝世产生所产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