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 / 2)

,宁愿帮助外人也不愿为自己的亲弟弟出一次援手,不过也够愚蠢的,聪明的话,就应该声援李治,李世民可是很乐意看到兄弟间互相友爱的,尤其是一个充满友爱的兄长,这个名头,甚至直接关系着皇位的归属。

可惜,自己这位四哥,实在是太“小白”了,要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李治都懒得花心思在自己这位四哥身上。

不过,自己今天来芳林苑,就没准备再低调下去了。

天下党,也要正式进入众人的视线才行,那么,就从今天开始。

站起身,拿过石台上的酒壶,豪爽的仰头喝了一大口,朗声笑道:“既然这样,那就请崔先生出题了。”

崔善游连道不敢,看了看李治手中的酒壶,笑道:“既然殿下手里拿着酒壶,不如就以酒为题,如何”

李泰嘴巴动了动,但随即没说什么,看着崔善游的目光却很是满意,以酒为题,自然不难,但也正因为不难,古今像这类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想要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很难。

李治从芳林苑的凉亭上渡步而下,走在两边铺满金菊的碎石道上,又是喝了一口酒,周围人也看出李治正在构思,而立身凉亭拐角处的武媚娘此时却是眼角含笑,再没有人比自己更明白自己这位夫君才学如何了,那诗词歌赋做的,每每让自己心折迷醉,叹服不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词既已做完,李治将手中的玉壶甩上天空,朝苑外大步而去,大笑道:“四哥,小九告辞,媚娘,回去,为夫给你画眉,哈哈哈。”

武媚娘朝众人福了一礼,丹凤眼笑成了一个美丽的月牙儿,朝李治而去。

只是到门口的时候,又突然回头看了一眼众人,那本来如秋水一样平静的眸子中,闪过浓浓的煞气,随即恢复平常,消失在苑外。

气的手都颤了起来,“啪”的一下,将手中珍爱的玉杯摔的粉碎,李泰眼角狠狠的看着李治消失的方向:“好好好,小九啊,你还真狂妄啊。”

周围士子也是连声斥责李治最后的无礼,只有崔善游的瞳仁却是莫名的缩了缩。

“好诗啊,足可名传千古,如此之人,当真是纨绔不成真是笑话啊。”崔善游的目光越发的深邃不可捉摸了。

可爱的分界线

小妖梦语:大章送上,各位签到、收藏、推荐啊,小妖求包养啊。猪脚又要开始牛逼了,需要你们的支持啊。

大唐皇帝李治 第十二章 天生的阴谋家夫妻

更新时间:20111013 2:30:06 本章字数:580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今整个长安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谁不知素有“长安第一纨绔”的晋王李治在魏王的诗词会上,赋诗了一首。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惊讶的,但关键是这一首诗,非是千古绝句,不能形容。

但不知何时,一则消息在民间传开,顿时间谣言四起,不知谁放出消息,说,李治的诗是找人代写,非自身所创,当不得真,人心往往总是以恶度人,再加上之前李治的名声和才子根本都不搭边,一时间,晋王李治非但没有因为将进酒而出名,反而颇有臭名昭著的意思。

晋王府,客议大厅。

李业诩、萧陵、房遗直、李敬业大唐天下党众多纨绔核心四人,此刻焦虑的看着坐在上方不急不躁品着茶的李治,又看了看一旁居然在绣着花不,准确说是在绣着手套的武媚娘,一时间,颇为迷糊的看着两人。

李敬业皱着眉咳嗽一声:“党魁啊,如今长安关于你的流言风语可是风头正盛啊,要是长期如此,党魁您的名声可就”

房遗直更是直言道:“党魁,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反制啊,如今的局面对党魁越来越不利,万一被认定为事实,陛下绝不会将皇位传给一位欺世盗名之徒啊。”

李治好整以暇的看着众人焦急的神态,笑了笑,这些和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兄弟们的心思,李治自然是了解的,他们不仅与自己有朋友兄弟之谊,利益上更是关乎他们的前程,李治的事就是他们的事。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看着众人的疑惑眼神,李治笑道:“意思就是说,风险越大,利益也就越大。如今长安百姓对对本王越加的重伤,那么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时,也会越加的惭愧,同情本王。本王十年名声不显,如今正可借这一事件,扬名天下。这也是本王突然出席我那四哥诗词会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