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你别说了。”武碧娘终于在萧淑然一连串揭短下,忍不住跳脚的恼怒了起来。
“你不是说,不认识我嘛,天下又不止一个武碧娘,我说的是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跟你有什么关系。”萧淑然高手寂寞的拿跷起来,抱着胸,很是得意的昂头侧目俯视武碧娘。
能不跳出来嘛,再不跳出来,丑事都被你说光了,要是传到九哥哥耳中,指不定他就不要碧娘做妃子了。
心中,武碧娘眼珠子一转,也学着萧淑然抱起了胸,悠悠然的道:“那不知谁小时候偷偷的在家看黄帝内经,被人发现了,还恐吓人家,生怕别人知道呢。”
“你你胡说,我才没有看呢。”
感受武媚娘、上官青衣、金喜善、武丽娘突然汇聚过来的惊讶疑惑的目光,萧淑然急了。
就连杨氏也是捂着嘴,带着点不可思议,打量着这个自家小女儿当年曾经说的在长安最要好的朋友,呵呵,果然是能和碧娘玩在一起的女娃,那么小就偷偷看起了黄帝内经,想到这儿,杨氏眼中的笑意更甚。
“你你胡说,我没看,那是稚奴哥哥的,他说那黄帝内经是旷世经典,道家秘藏,学了之后能够腿也不酸,腰也不痛,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能帮助骨骼成长,我我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还给他了,你们要相信我,那真的不是我的书。”
萧淑然很委屈,当年自己是被骗了才看那种,真不是有意的。
后来那本书也确实还给了李治,当然,在没人知道的时候,萧淑然又偷偷的买了一本,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这是自己一个人的秘密,不能说的秘密,如今就更不可能告诉武碧娘这个臭丫头了,所以,萧淑然很干脆的痛快淋漓的把李治给出卖了。
听萧淑然这么一说,众女都有点呆,果不其然啊,这才是真正的陛下啊,从小就那么
咳嗽了两声,武媚娘打断了武碧娘和萧淑然的揭短,要不然两人还不知道捅出多少秘闻,这东西私下里跟自己说说可以,但现在自家夫君的丈母娘在场呢。
杨氏也笑了,只不过笑的实在有点勉强,那时记得陛下好像才十岁多一点,还还真是天赋异禀,不同于常人啊。
“呃没想到陛下幼时竟是如此爱好读书学习了,着实可敬,可敬啊,呵呵呵”
“嘶”
好冷,众女没想到杨氏竟会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超冷的笑话,一时间,场面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当然,李治此时可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丈母娘心中已经和一个活流氓等同了,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的,反正你家女儿也逃不出自己的兜裆裤之下了。
况且此时的李治很是开心,要问多开心,嗯,就是很开心。
可爱的分界线
皇帝内经大家看过吗,故老相传,经典的姿势啊,小妖最喜欢“虎步”了,你们呢,嘿嘿嘿淫笑中
大唐皇帝李治 第三十六章 如此进贡,薛延陀也和亲
更新时间:20111013 2:32:07 本章字数:8615
这是一年的最后几天,太极殿上正在进行龙渊元年最后一次大朝会,长安城文武百官,算得上名号全提溜过来了,但此刻太极殿上的气氛却着实有点诡异。
坐在龙椅上,李治看着御阶下跪着的那些来自天下各道的三十多位行军大总管,脸上挂着自认为最亲切的灿烂笑容,一双修目都眯起了一条线,看不见以往犀利的瞳子,此时的李治,无论从哪副角度看,都极有后世国家领导人视察基层的和善模样,单凭着这副慈眉善目的笑容,若去经商,肯定能卖了一票人。
这些行军大总管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但似乎换了性取向,彼此间拥有心灵感应般,一股脑全涌到了太极殿,齐齐的给李治来贺新年了。
其中很多人,进京已经有数日,却到这时联合来请安,如今看的御阶下跪得黑麻麻一片一身甲胄的行军大总管们,很具压迫力啊,倒是颇让小李同学受宠若惊。
虽然已经早早递了述职报告,但这些行军大总管们,还是一个个向李治报告了各道布防和兵士训练,以及军政分离的状况。
每听一个,李治就频频点头,待见到虢国公张士贵之时,李治首次打断,笑道:“虢国公啊,说起来朕十年前下江南游玩,和老国公一见如故,后来更是有幸和老国公平僚人叛乱,如今想来却是还如梦一场啊,那时,老国公朕杀了第一个人,还是老国公教会了朕这战阵之上,不是你生就是我亡的残酷,老国公算是朕半个老师了。”
李治这一番话如果是私下里说,张士贵固然荣幸,但对这样征战一生的老爷子来说,仅此而已,但此时当着文武百官,天下各个封疆大吏,认他为半个老师,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以张士贵的曾经沧海,也依然感到受宠若惊。
赶忙抱拳恭声道:“陛下如此夸赞老臣,老臣实不敢当,这实乃为臣者的本份。”
“唉”李治一脸笑意的皱着眉打断道:“老国公不必如此自谦,就说前些时候,大军远征辽东,老国公在绛州招兵,竭尽所能维持大唐远征军后勤不断,功不可没啊。你是父皇身边的诸葛武侯,如今父皇崩,你不替朕分忧,还让朕去指望谁呢”
李治最后一句话,轻飘飘的脱口而出,而殿下百官,那些心思灵活的一干老国公们,却全都因此心中一紧,知道肉戏来了,陛下这是在指桑骂槐,借东家说西家呢。
大唐年间可没有什么罗贯中,更不可能有三国演义,虽然李治曾经想过再做一次文学大盗,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除了第一章那首明朝杨慎的开头“滚滚长江东逝水”之外,就只记得“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后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情节,实在无从写起,但这并不妨碍李治了解三国,嗯,真正的史诗三国。
和这个时代所有世家子弟了解三国一样,孔颖达也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入手教李治三国的,而作为正史,三国志中的诸葛武侯可没有演义中算无遗策的光环,除了那篇显耀于世的”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