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2 / 2)

极品重生 山客氏 5947 字 2019-04-16

“中央方面希望你能够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

张建成微微一愣,问道:“什么节目呢”

“东方之子这个节目,你应该看过吧

“看过,挺不错的一个节目。”张建成顿了顿,问道:“老爸,我挺好奇的中央领导怎么想到让我上东方之子栏目呢”

“你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平时,你又不怎么接受媒体的采访,我想中国百姓对你这个新晋世界首富挺好奇的。呵呵,说真的,国外知道你的名字的人比知道我们国家主席名字的人还要多,特别在网络上,你可算是赤手可热,红得发烫”

“老爸,有你这样用成语的吗”张建成苦笑打断道,“我同意接受采访,我什么时候去北京参加节目录制呢”

“不用你到北京,节目组回到我们家采访你,估计后天,节目组就要到银海了。”

张建成苦笑一声,问道:“老爸,如果我不接受采访的话,会怎么样呢”

“会打你屁股”张国庆呵呵笑道,“能上中央电视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这两天,你好好准备一下吧,呵呵,我希望早日在电视上看到你”

三天后,张建成在家里接受了水均益的采访。

东方之子栏目并不是现场直播的,节目播放前,需要进行一番剪辑,所以,张建成接收采访的时候,也很随意,有些问题,他不想回答的,节目制作的时候,也会剪除掉。

1月28日晚上九点过后,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东方之子栏目,采访的对象就是张建成,这天,张建成在家,陪着家人一起观看这个栏目。

水均益: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东方时空节目。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在提高,很多人先富裕了起来,也有人上演了创造财富的神话

中国在日益强大,在国际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软实力也在进一步增强,回想清朝末期无能,国民挨饿、挨骂、挨打,现在的中国,使我们更具民族自豪感。

但是,国富民穷,国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却与国力不相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世界级企业不多,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失。清朝末期,创立南通模式的张謇、北方的周学熙、荣氏兄弟、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浦、创办上海厚生纱厂、郑州豫丰纱厂的穆藕初等老一辈企业家在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之时,举起“实业救国”的大旗,为国人争气,也为民族复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247章东方之子

第247章东方之子

水均益的开场白说了一大通的话。平时,这个栏目采访别人的时候,没有这么长的开场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张建成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水均益说这些话,也是中央电视台考虑到政治因素。

张建成对水均益的开场白并不是感兴趣,不过,他的爷爷奶奶,还有他的母亲刘丽华和季梦颜等四个人对此非常的感兴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水均益最后说道:“如今,一个叫张建成的中国年轻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商业神话”

这时候,电视画面变成了张建成小时后不同的照片,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女声的画外音:1994年暑假,刚刚初中毕业的张建成开始对程序语言感兴趣,从图书馆里面借了几本相关书籍,自学编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学会用几种语言编程,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即时聊天软件icq。以这款软件为基础,他创建了icq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是市值超过四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除了icq公司,他旗下还有很多公司,其中包括ibuy公司等上市公司,此时,一些财经杂志称其为新的世界首富。

画外音结束后,电视台开始播放张建成接受采访时的录像。

水均益:1994年,我们中国电脑还没有普及,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电脑,是什么原因让你对程序语言产生兴趣的

张建成:我的表姐在美国留学,她学的专业就是计算机专业,她和我说过,二十一世纪,不懂电脑的人就是文盲,笑了笑,这让我对电脑很好奇,了解了一些电脑知识,了解到求伯君等人的编程高手的事迹后,我对程序语言和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水均益:你是自学学会编程的

张建成:是的。当时,我的母亲在复旦大学当老师,我有机会从到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借到相关书籍阅读,如果没有那些书的话,可能我的兴趣就会扼杀在萌芽状态。

水均益:你觉得icq公司的成功有哪些必要的条件

张建成:首先,公司找到了一个好的产品。虽然icq这款即时聊天软件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不过这款软件的实用性很强,刚开始。没有同类产品竞争,吸引了很多人使用icq这款软件。其次,公司一直没有固步自封,积极发展新的服务,甚至有些服务,icq网站领先其他的同类网站公司推出。另外还有就是全公司上下的努力,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icq公司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水均益:除了icq网站外,你旗下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包括ibuy网站等电子商务网站,你认为自己在这里不同的领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建成:需求,行动

水均益:我不是很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向我和观众朋友们详细解释一下

张建成:很多企业家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知道大众需要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城市的郊区正在盖建开发区,中午的时候,建筑工人可能要去很远的地方吃饭,我想那些建筑工人都知道大家有吃饭的要求,如果其中一个人转行在附近开一家饭店,档次不需要太高,虽然赚不了大钱。不过,我觉得收入肯定比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收入高。可能很多人觉察到有利可图,不过,就是没有付出行动,这样成功就会和这种人无缘。

水均益: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需求就是眼光,有眼光,就能够看到商机,不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