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到了敬珲,居然收买崔湜做他们的耳目,刺探武三思与上官小婉,结果被武三思招为己用。因为这个人很有名气,是有名的贪官,而且先后成为上官小婉、太平公主的男姘,李隆基曾经将他引为心腹,可他居然出卖了李隆基,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丑陋的一抹,所以史书才记载了此事。其他的没有上台面的,因此没有记入史册的收买与反收买之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当然也未必是错误的,朝争嘛,指望那么干净。可能么但也证明了没有史书让所写的那样光明磊落。
当然了,他们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武三思那么恶劣。不过现在朝堂上也未必有多少人认为他们有多伟大。这要到李旦上台后,打击丑化三哥名声,才逐步将五王捧为圣人的。原来王画对他们还是同情的,毕竟这个集团中的主要一些人物,都不得好死,也算是节烈之士。就是他当初如果兵发洛阳时成功了,还打算给这些人一个好的下场的。不过看透了本质后,他也无所谓了。
而且他们本身也有许多矛盾,比如张柬之与杨元琰的退隐,敬珲忠于太平公主,袁恕己依然对李旦忠心耿耿,虽然因为他们得势后的忘乎所以疏远了这一层关系。不然就是以他们现在的力量,也不会如此被动。所以王画的“公道话”让他们感到为难了。也许这么多天不寻常的平静,他们布下了许多安排,更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可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他们都在犹豫不决之中。
可是李裹儿这一整,情况又不同了。他与李裹儿想弄垮武三思,最后走向真正的婚姻,整个大唐知道他们想法也是屈指可数,在这些人眼里,还是认为李裹儿终是武家的媳妇儿,与王画暧昧是有的,反正大唐公主也不是李裹儿一个人弄婚外情,但始终是武家的媳妇。
现在大门撞开了,又送了这么多美人进来,其中还有武崇训的美婢,这些大臣会怎么样想他们必然会沉不住气,加上自己送去了一个机会,不暴起发难才是怪事。
王画只说了一句话,沐孜李就明白了王画的用意,她正在下去布置,忽然外面传来一道歌声: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声音沙沙的,绵绵的,都是十分的凄惋好听。一曲未了,另一个声音唱了起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却是南北朝无名氏写的一首很有名气的古诗。这个歌声却是十分地清脆悦耳。
但借诗达意,第一首是是表达对王画的爱慕与忠贞之心。第二首是表达现在进了王画的家中,却不能与王画相见的心理。
王画面面相觑,想了想让李红出去看看,这些女子恐怕十个有九个会吹拉弹唱,如果此例一开,家中有可能一天到晚要开演唱会了。
一会儿李红回来答道:“一个是洛阳留翠阁的当红清倌人苏玉儿唱的,一个是内教坊小桃奴唱的,我让她们闭嘴,不要打扰二郎休息了。”
何为闭嘴王画先是一愣,哭笑不得,但这件事不能心软,默认了李红的做法。
对于这件事,李显依然在关注,其实一个不作为的皇帝,时间就会显得很无聊,前面美婢送到王家后,李显就得知了。他立即将李裹儿喊来,询问是怎么回事。
李裹儿自信满满地说:“我敢送,他敢要”
李显一想也是,王画除了与自己这个女儿来往外,还真没有听到他在作风上有什么问题。家中招收的下人,也都是从贫困百姓家中选来的,以实用为主,除了那两个泼辣的婢女外,还真没有什么漂亮的婢女。况且裹儿送了这么多美俏婢过去,凭借王家那个宅子,连安顿都困难。
但一会儿,宫女回来禀报,说王画代为“保管”了,李裹儿一听傻眼了,气得银牙一咬,说了句:“走着瞧”
气呼呼地跑走了。
李显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女儿与王画不是夫妻关系,他不能过问。但心中也是纳闷儿,什么时候王画改了性子
但几天后,朝堂终于不再平静了。
连王画自己也低估了这首谶言传播的速度。主要武三思闯了这么大祸,皇上对他还在重用。这么多天过去了,根本就没有听到调查王画遇刺的事。老百姓心中很是不满,加上这个谶言正是从王画遇刺展开的,又是血河再起,要多少血才能流成河所以失望与担心之下,传播得十分快。
几天后朝堂上先是琅琊郡公右千牛将军驸马都尉王同皎发难,他站出来禀奏道:“臣弹劾大理寺正卿郑愔,自王学士遇刺以后,震惊洛阳,陛下将此案交给洛阳官府与大理寺共同审理,但十几天过去,民愤激愤,可是臣却看到大理卿没有半点作为,甚至臣都没有听到他派人调查此案。”
郑愔原来是张易之的党羽,张易之被诛杀后,贬为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