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1(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862 字 2019-04-16

皇上这么混蛋了,王画取代他算了。王画摇了摇头:“皇上软弱可欺,可没有失大德。沐孜李,我问你,你看相王可有什么举动我可以告诉你,虽然皇上软弱,让大家失望,但如果一旦谋反,还是有许多人对他拥护。所以连相王都不敢转举妄动。以后这句话休要提起。我们看戏。”

好戏还没有拉开呢。

而且王画也接到一个好消息,从江南他家瓷窑里,烧出许多文房四宝以及杂项的精美瓷器。包括王画画了图,让工匠仿制的后来名品,明朝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文房杂项中的瓷器作品有很多,但有一点要注意了,因为考虑到书香墨韵,所以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青花瓷。最让王画高兴地,经过大量人工的找寻,终于找到了坡塘青,石子青,还因为王画的牵线搭桥,进口了一些波斯的青料。这丰富了青花瓷的种类。但有许多青料,依然没有找到,其中最有名的是浙青,是国产青料中最好的青料,从明万历中期到清朝前期景德镇官窑几乎全用此料。这个青料在金华,相信只有下了功夫后,不久后还以能将它找出来。还有产自云南的明珠料,由钴土旷料煅烧而成,烧成后成黑色,为不透明状,清代多用此料。色调青翠明亮。瑞州的画烧青,又叫无名子,明朝景德镇许多瓷窑用此青料绘画瓷器。以及一种韭菜边,是用来烧细器的。再就是回青,出自西域,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如果能将这几种青料全部找出来,那么王画可以烧出几乎所有青花瓷的种类,而不是现在许多青花瓷都是不伦不类。但没有准确的地址,没有仪器,就象寻找乌金砚一样,这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慢慢从大海里将针捞出来。

除了这个好消息外,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笔墨,除了各种连王画在繁畤都没有传授烟墨外,还有药墨与彩墨。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基本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然,花费这样巨大资金试验原材料,王画也可以说是千古第一人。笔主要分为笔毫与笔管。笔毫技术现在相当发达了,但很少有人在笔管上考研。王画在巩县时就想做毛笔的,甚至收集了许多动物的毛发,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没能亲自动手。这回却让家中的工人们试验出来了。

而且因为几年的教导绘画雕刻能力,工匠现在制作的笔墨上的图案已经有了很高的欣赏性。

王画还投入了资金,试验宣纸,可现在依然进展不大。当然,与青花料一样,是急不得的。毕竟一下子从无到有来一个飞跃。

随着这些工艺品的到来,也意味着墨海轩离开张的日子不远了。

正当朝野上下因为李显对武三思的得过且过,怨气冲天时,李重俊从汴州返回京城。与王画回到洛阳时冷冷清清相比,这一次李重俊回京很热闹。李显命魏元忠率领大臣到码头上亲自迎接。主要是转移大家的集中力。实际上许多大臣也因为对李显的失望,将希望转移到李重俊身上。

一路返回皇宫,许多大臣就向李重俊进谏,希望李重俊挟借此次大功,规劝李显。

京城发生的事,李重俊早就得知了。因此这些天一直在与幕僚商议此事,甚至李重俊想一回洛阳,马上就去拜访王画,看他能不能帮助自己出一个好主意。但被幕僚否决。原因很简单,王画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无能为力。而且目标也简单,主要因为是皇上过度信任武三思这个奸臣。反正李重俊与武三思已经成了敌人了。所以李重俊这时候必须要“揭竿高呼”,才能赢得更多大臣的赞赏与投诚。不管能不能打倒武三思,都赢得了声望。

如果李重俊找到王画,现在就有许多人认为这一次两件大案的侦破,以及赈灾完美的完成,其实是王画的功劳。如果连这个简单的事也要找王画商量,天下人又会怎么想而且王画闭客谢客,为了避讳,他去求见,王画是见还是不见。见还罢了,如果不见,他想学公主撞门,或者学宋璟翻墙头

其实说到底,这是幕僚在贪功,如果见了王画,王画将什么都安排妥当了,那要他们这些幕僚有什么作用

于是李重俊打消了这个念头。事实他就是见王画,王画也不会打开大门将他迎入家中的。

因此面对各个直臣殷切的请求,李重俊立即做了表态。一群人回到皇宫,李显同样大设宫宴,在宴席上他又封赏了这一行有功之臣,包括张九龄与张嘉贞都有升迁,连严挺之又再次加封,变成了大理寺丞,这一跃就是好几级了,而且也有了亲自审断案件的权利。实际上是对王画的额外加赏。对此大臣都没有意义,确实立了大功,也不是升为宰相侍郎尚书,加赏虽然优厚,也在情理之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重俊伏在地上,向李显请求处执武三思,以平民怨。

但李显本来开心的脸孔,马上就变色了,他喝了一声:“朕知道了。”

喝完后一拂衣袖离开。

结果这次宫宴不欢而散。李显有什么想法,大家都不清楚,但几天后,李显带着一群侍卫,命唐休璟留守京师,跑到薛仁贵的老家龙门狩猎去了。怎么办呢按照妻子的意思,这是老四故意将自己的“左膀右臂”打压下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为什么群臣与民间又有那么大的反应就连自己的儿子都对自己做法提出了反对。现在就是按照王画原来的提议,发展到这地步,也迟了。宫中妻子也不会乐意,同样这些大臣们也不会乐意。

他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干脆摞蹄子,逃跑了。

听到这个消息,就连王画脸上都是一脸的精彩。他叹息一声,望着皇城的方向,似乎看到因为李显的软弱与纵容,一朵妖异的黑色牡丹正在皇宫里扩大绽放。

第六卷 黑牡丹 第二十二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五

第二十二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五

晚秋的风吹来,带着一层寒意了。忽然有人从后面,将一件大氅披在王画身上。

王画回过头一看,是王涵。

原来在汴州她气色开始康复,但回到洛阳后,气色再次变得不好起来。也难怪,现在看到王画都没有将李持盈与李裹儿搞掂,更何况她,心中总有一些忧虑。

王画却想到了另一件事,他说道:“王涵,如果我同意迎娶你,只是少了正妻的名份,你会不会同意”

如果一上来王画这样说,王涵未免会失望。但经过这么多天,连小郡主与公主都未必能争到这个可怜的正妻,更不要说她了。王涵犹豫一下说:“只要跟在你后面,我就很喜欢。但我怕我家里面的人不同意。”

“这个无妨,你可以写一封信,将此事明确说明,但向他们说,我可以对王家提供一些隆重的补偿。”

许多人没有注意,但王画却嗅出了韦氏的力量。因此以现在的速度发展。王画感觉还是慢了,但如果有了王家协助,那么发展速度将会加快,并且更隐秘。当然,王家可以得到因为参与中间,得到大笔财富,还不会冒着前几月囤积粮食的风险与臭名。这是双赢的合作,而且对王家更有利,因为资源掌握在王画手中,想要合作,对象会有很多。其实经过一些经营,王画与江南的一些世家来往很密切。不过之间的联系很隐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对江南那些家族注意。毕竟现在唐朝重心是在北方。

王涵还在犹豫不决,自己家族很要脸面,让自己做王画的媵,恐怕家里面人抹不开这个脸面。

王画又说道:“应当没有问题,你写信让他们派一个能作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