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2(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977 字 2019-04-16

韦氏说道:“陛下,皇太子要谋反了。”

“什么,他要谋反”李显将她抚了起来,但脸上露出狐疑的神情。对于韦氏与李重俊的矛盾他也多少知道一点,因为不是她所生的,平时对李重俊十分怠慢。但李重俊也最多弹劾武三思,对这个母后,却不敢抗争的。何来谋反

韦氏说道:“陛下,今天早上你上早朝,我在后宫听到皇太子手下贴身太监前来禀报,说皇太子要谋反,而且为了调动羽林军,他还派人伪造了玉玺。所以我不顾朝仪,立即过来禀报陛下。”

李显一听蒙了头。

如果真敢伪造玉玺,不但调动羽林军,就是洛阳其他的各个驻军同样也能调动。

他立即点了几个宰辅留下,让其他大臣回去,同时下令再次将洛阳城门封锁,派羽林军拱卫皇城安全。然后带着几位宰辅来到后宫。

这条变故让许多大臣忽信忽疑。虽然说伪造玉玺,能够调动羽林军,但也有难题,首先玉玺要仿制得惟妙惟肖,让人难以辨认。还有李显健康地活着,无论李重俊用玉玺调动了多少羽林军,只要李显站出来,登高一呼,李重俊的计划立即破灭。

不过也不好说,现在李重俊同样因为与武三思争执,到了水火不融的地步。这一次武三思居然平安无事,等到一段时间恢复后,李重俊在武三思与韦氏联手打压下,岌岌可危。不排除他有狗急跳墙的可能。

但是这件事又要引起天大的案子了。而且要是李重俊做下的,为什么这么不小心,竟然让身边一个太监告了密。

一个个大臣仓惶不知所为。

李显带着宰辅与羽林军,将李重俊的行宫包围起来,然后责问这个太监,这个太监磕着头说:“奴婢不知道详细的情况。因为服侍了皇太子很长时间,皇太子对奴婢没有防范。今天早上奴婢为皇太子收拾书房时,无意打开了一个抽屉,看到里面有一个玉玺。奴婢当时想,这个玉玺怎么跑到皇太子书房里面。然后又认真地看了看,看到这个玉玺很新,不象陛下平时用的玉玺因为时间用得长,所以光滑圆润。奴婢就想到了皇太子想要谋反,用这个玉玺来调动羽林军的。或者是其他原因,奴婢感到很害怕,所以立即禀报了皇后。”

说着一个劲的磕头,泪如雨下,浑身也不停地哆嗦着,显然十分地害怕。

当然,没有看到玉玺时,一个奴才的话,李显也未必相信,于是立即命他前面带路。李重俊同样也傻了眼,怎么新年第一场早朝父皇就带着羽林军将自己行宫包围了,迎了上来,问:“父皇,儿臣犯了何错”

“何错你这个孽障居然连玉玺都敢伪造”李显怒喝道。

“什么玉玺”李重俊听了十分茫然,忽然看到韦氏在一旁投来冰冷的眼神,他忽然也会意过来。连忙说道:“父皇,这又是有人在冤枉儿臣。”

但借着跪下时,却向正好站在李显身后的羽林将军李思冲,沙托忠义使了一个眼色。

一干人来到了书房,在这个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将这个玉玺找到。

李显冷冷地说:“你这个孽障,现在还有何话说。”

但李显身后却传来一个声音,沙托忠义大声说道:“陛下,到现在你还不明白么如果皇太子想要谋反,伪造这个玉玺,怎么就将它放在这个抽屉里,怎么也得找一个隐秘的地点。这明显是有人想要谋害皇太子,请陛下三思。”

话音未了,沙托忠义身后几十名羽林军一起举起了后中的长矛说道:“请陛下三思。”

李显脸都吓白了,他颤着声音说道:“沙托将军,你们想做什么”

第六卷 黑牡丹 第三十八章 武三思之死

第三十八章 武三思之死

在王家得到消息之前。王画正翘着两条大腿,姿势极其不雅地躺在轮椅上看着蓝天白云。

虽然到了正月初四,但天气还是有点寒冷,一丝丝莫名的寒气,象是从黄泉吹上来的,侵人沁脾,却又不知道它从什么地方刮来的。

但正月的到来,不是没有变化。天空中阴霾的乌云渐渐少了,天变得明净,云儿洁白,看上去十分地明媚,就象此时正在花园里嬉戏的几个少女一样。

王家的老管家胡伯看着王画的躺姿皱起了眉头。这是王迤请来的,这个胡伯说起来还是一个不得意的贡生,多次科考没有考中,但在洛阳也有一些小名气儿,加上精通算术,于是让王迤请了过来。

才到王家,胡伯是很高兴的,王画那么大名气,对胡伯还是有吸引力的。可与这个青年相处久了,头很痛。名气是有了,才气是有了,可怎么那么让人觉得有辱那么一点斯文儿。

正在王画看着天空,神游云外的时候,下人进来禀报了皇宫中发生的事。

其实事后,王画给双方下的评价就是一流的计划,三流的执行。计划是一流的,无论是韦氏与武三思制订计划的歹毒,让人匪夷所思。还是李重俊与李多祚的坚忍。

但实施时呢

韦氏纯是画蛇添足,为了遮人耳目,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故意等到初四早朝时,跑到大殿上进奏。这无疑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直接在李显没有早朝进说出此事,然后立即带着羽林军调查捉拿,一下子将李重俊捉住,那么后果有可能会改观一点。

李重俊坚忍也没有错,他们还需要时间,因为想拉拢更多的羽林军将士参与此事。还有大臣为武崇训进奏无果后,又将引起人们激愤。这时候发难,更加掌握了大义。当然也因为这份坚忍,导致了最后玉玺案先发作,李重俊变得仓促起来。

但本身没有错,他也没有想到韦氏与武三思居然这么快就开始发难。

错的是后面。沙托忠义与李思冲辨护就已经错了。虽然本意没有错,失去了李重俊,这伙人失去了首领,也失去大义。李重俊带兵起事与他们带兵起事性质是两样的。而且李重俊一旦抓进大牢,审问之下,也有可能将他们的计划泄露。

但这时不是辨解,因为距离近,正好被不知道的李显将他们调了进来,当时离李显只是咫尺之遥,而且沙托忠义本身也是一名勇将。如果这时候乘大家没有防备,暴起发难,将韦氏击杀,将这个太监抓住作为供证,好为以后洗脱清白,然后再将李显劫持,那么无论再多的羽林军也会投鼠忌器,然后李多祚在外面率领手下,平定乱局。正好洛阳城门也让李显下诏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