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2(2 / 2)

小结:

依靠一支仅有20003000人规模的杂牌军队,一支最多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二流舰队,然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三场规模并不算大的战役,付出了大约12001500人战死的代价,就导致了一个拥有百万大军、亿万人口的庞大帝国轰然崩溃,一个传承三百年的王朝瞬间毁灭

如此堪称奇迹般的伟大,不仅让所有关注此事的国际观察家们,掉了一地的眼镜,即使是作为当事人的“卡拉图大陆征服者”菲里泰勒阁下,也感到了极其的惊诧和震撼。按照他在日记里的描述:“我原本只是打算在一座破房子的门上轻轻踢一脚,想要给欠债的主人提个醒,然后就惊讶地看到,整座房屋居然哗啦啦地坍塌了下来”

事实上,这个理论上坐拥百万大军的东方古国,在它走向覆亡的前夕,始终未能在任何一场战役之中,动员起3万人以上的军队第一次南京攻略,康德皇帝在理论上朝廷力量最强的南京周边地区,满打满算也仅仅集结了大约28000名士兵,并且这些部队还都被革命党严重渗透,临战之前就溃散了一大半。

杭州之战,进驻杭州的福建水师和当地原有的官兵,加起来约有30000人左右。

第二次南京攻略,大金朝廷在镇江战场号称拥兵3万,其实只有5000兵马,而留守在帝都南京的军队,则有8000左右。但在菲里泰勒率部进抵南京城下的时候,这8000守军已经有2600人跟着皇帝出逃,5000人自行逃散,仍然在城内撑场面的,不过是区区数百个倒霉鬼而已,故而只是稍一恐吓便献城投降了。

在战前,这个国家实际存在,并且仍然受朝廷控制的军队,大约在610万人之间,但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被革命党渗透,三分之一是挂名的纨绔,并且还要分布在相隔甚远的许多个省份,战时难以调动。

所以,与20003000人规模的耐色瑞尔远征军相比,翔龙帝国在本土单独任何一个战场上能够召集起来的军事力量,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数量优势,至于质量上就更是糟糕透顶在整个战争过程之中,这个朝廷的军队表现得不堪一击,完全称得上是军人耻辱。

按照菲里自己的描述就是:“当我在东瀛作战的时候,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还有比这地方更加废柴的军队吗等我到了翔龙帝国的时候,才非常惊喜地发现,原来还真的有啊”

因此,这个用3000人征服3亿人口的军事奇迹,实际上主要是建立在一个腐朽帝国的自我毁灭之上。

当时,如果没有菲里泰勒将军的大胆冒险,一战戳穿这只纸老虎的画皮,那么大金王朝这具早已应当死去的僵尸,或许还能依靠一股虚幻的惯性,继续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地图上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里,引用一段菲里泰勒阁下在日记中的抒情描写:

“岁月是最无情的杀手,无论是怎样的辉煌灿烂,都挡不住漫长岁月的风化侵蚀。

这个时代的翔龙帝国,早已不复昔日那个黄金之国的风采,而是如同垂死的老人一般,从骨子里散发着腐朽衰败的气息这个经历了太多风吹雨打的老大帝国,已经从文明的根基上开始崩溃了。

这个可悲的国度,差不多正处于这样一种诡异而麻木的酣睡状态,并且在这种酣甜的睡梦之中,用早已不复存在的强大与威望来欺骗自己。而事实上,它已经只剩下了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和沉重的负担,以及毫无生气的文化、日益缩水的财富与虚无缥缈的霸权。

为了避免被揭穿真相,这个帝国不得不像麻风病人一样,极力避免同外界接触,结果却让自己变得更加愚昧无知,傲慢无礼和与世隔绝。只知道粗暴地挂出不要碰我的牌子,却丝毫没有保卫自己的能力。

很遗憾,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并非一个治安良好、彬彬有礼的上流阶层住宅区,而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掠夺和血腥的混乱斗兽场。如果手里没有砍刀、匕首和狼牙棒,就算在门前挂上不要碰我的牌子,也不可能阻止强盗和窃贼的强行进入在贼窝之中,懦弱的老好人是必然会反复受欺负的”

关于战后处置的争议:

在战争结束之后,菲里泰勒阁下并没有把翔龙帝国变成耐色瑞尔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甚至没有扶植一个容易操纵的“友好政府”,只是在席卷了旧王朝的皇家藏宝,又略微拓展了上海租界的土地之后,就挥师撤离了这个国度,因此很是被国内的一些报刊诟病,认为他过于讲究道义,而忽视了国家利益。

按照西方世界在这个时代的通行做法,当道义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就讲道义,不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就放弃道义。因此,恪守道义放着便宜不占,就会被公认为是傻瓜的愚蠢行为。

但事实上,菲里泰勒阁下在当时的做法,已经是他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选择了。

对于这场“卡拉图大陆征服战争”的成功标准,可以有多种定义。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初始目标,就是讨回那笔被康德皇帝赖掉的巨额债务,那么菲里泰勒在第二次南京攻略之后,就可以说他已经成功了。但如果他想要以南京城为根据,在这个帝国的腹地建立起新的殖民地,那他离成功还差得很远

菲里能够用一支如此弱小的军队,轻松打进南京城,击毙那位倒霉的末代皇帝。不是因为他的实力太强,实在是由于这个帝国中央政府的力量太弱。

而此时的翔龙帝国,并不是没有能征善战的军队,也不是没有英明勇武的将领,更不缺乏先进的军火和战舰,只是它真正的国力和军力所在,目前并不在中央,而是分散在野心勃勃的各地藩镇。但在帝国危亡的时候,这些坐拥强兵的藩镇,基本上都没有阻挠菲里的进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反而还在康德皇帝的背后狠狠地捅了无数的软硬刀子,与菲里联手葬送了这个碍事的旧王朝。

正是有了绝大多数军阀藩镇的默许和支持,菲里才能以如此单薄的军力,取得奇迹般的辉煌。

当时,像这样投机取巧的成功,随着康德皇帝之死,也已经基本走到了尽头。

各地藩镇虽然希望推翻腐朽透顶的旧王朝,但却绝不希望换一个远隔万里的耐色瑞尔帝国骑到他们头上。甚至就连让耐色瑞尔军队长期盘踞在帝都南京,也是让他们不可接受的最最不能接受外国殖民统治的,就要数先前与菲里合作得最密切的革命党了。

一旦没有了这些本土势力的支持,又得不到本土的强大后援,菲里麾下这点儿可怜的兵马,洒在辽阔的东方土地上,就仿佛烈日之下的一滴水,只需片刻时间的炙烤,便会迅速湮灭。

所以,在胜利的顶峰毅然抽身而去,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供人遐思,其实是当时菲里的最佳选择不管怎么说,通过这场战争,不仅债款被索回了,就连原本颇为封闭的翔龙帝国市场,也已经被彻底打开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