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在心中暗笑,这一年的时间里萧冉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能让这个一向尊卑分明的人跟他用起了祈使句,不过,他沈哲要做的事情,无论是谁都别想拦住,况且这并不仅仅是沈哲想办到的事情。
他抓住萧冉的肩膀,不露声色地在他耳边低声道:“那萧大人以为,皇上让再下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在几天之前,沈哲还并不知道在清朝朝廷之内还存在着一个被称为“清陵卫”的机构,而且他相信,不但他当时不知道,包括他义父和父亲在内的所有朝中大员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清陵卫”的存在。
清陵卫是清朝皇帝直属的刺杀组织,其地位可以媲美明朝的锦衣卫,作为特务组织,他的任务除了盯梢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暗杀,比起前朝,清朝皇室内部的保密工作可以说是做的相当不错两百来年下来硬是没给外界透出过一星半点儿的风声。
这样一个秘密的组织当然也要搭配一个秘密的地点,话说当年清廷入关以前,当时权倾朝野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就不辞辛劳地跑到北京为这个重要机关选址。
选来选去看中了明十三陵,于是决定厚葬被李自成逼死的崇祯皇帝,借机在明十三陵地下打造出一个地宫,结果刚刚把地下挖开就傻了地宫已经被前朝给造好了,他们能拿现成的来用,多尔衮登时感慨万千,心想本来以为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粗狂,没想到看似老实巴交的汉民族竟是闷骚,自己的列祖列宗头上都敢动土还有什么不敢的,于是乎就更加坚定自己推行剃发令的决心。
当然无论如何,这清陵卫是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城,开始了拱卫爱新觉罗家族的漫长使命。
沈哲之所以能和这样机密的机构扯上关系,主要还是源于特殊时间、特殊地点所造成的一个特殊结果。
事情还得从元宵节那天说起,同治十二年得开年很是顺利,先是圣母皇太后说自己身体不好,跑到圆明园去静养,对于朝政的参与也渐渐减少,虽然宫中盛传圣母皇太后养了个小白脸儿,但是同治皇帝载淳却显然不因为他娘给他爹带了绿帽子而影响心情,由于各方面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年轻的同治皇帝终于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一天如愿以偿地在各国大使面前露了脸儿,堂堂正正地告诉全世界,这大清帝国真正的主人究竟是谁,国际威望瞬间猛增,各国公使都是人精,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年轻的皇帝是想要夺权了,而他的母亲兼他的对立面沉浸于床第之欢而不知危险临近,纷纷致电回国商讨新的扶植政策。
载淳充分继承了慈禧太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当即决定特别批准沈哲进入这个帝国最核心也是最机密的组织清陵卫。
要说这清陵卫,按照祖制,最然在人才选拔方面一向是秉承“能者居之”的原则,但是在管理阶层方面一直是无一例外地任用满人,毕竟清陵卫的存在关系着爱新觉罗家族是否能够长久的对下臣加以高压控制。
按照传统来说,清陵卫的掌控权一直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由历代天子仙去之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虽然自雍正之后大清国一直是秘密立储,全天下不等到天子薨了是无法知道下任天子是谁的,但这些都是蒙局外人的,真正的局中人皇帝和“太子”对实际情况可明了得很,一旦哪个皇子有一天突然被自己老爹授予了“清陵卫”这个秘密组织的掌控权,那么八九不离十就能猜到自己将要成为下一任的天子了。
不过这种情况在道光年间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道光皇帝秉承慈父心肠,奕詝和奕他是哪个儿子也放不下。
在外人看来,道光皇帝在把皇位传给咸丰皇帝的同时,为了安抚奕封了他一个恭亲王,而另一个儿子只捞到了一个郡王的名头就足以表达他对这个六皇子的偏爱。
但是实施情况却远不止如此,除了一个亲王的头衔之外,奕还在意外地从道光的口中得知了清陵卫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其中一组的控制权。如果翻译成当时比较新潮的洋话,就是分得了三成多的股份。
第三十四章 清陵卫2
更新时间2011526 16:58:45字数:2518
清陵卫开始出现了二元政治格局,但是这个二元政治仍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因为毕竟咸丰皇帝在世的时候恭亲王还很年轻,兄弟俩感情不错,奕对自己的皇帝哥哥也没有什么私人情感上的排斥,因此清陵卫的事务他也鲜少插手,不过鲜有插手并不代表他完全不过问,毕竟这仍然是他的父亲给他的宝贵遗产,没道理拱手相让,至少他要保证,他在清陵卫中的那一部分“股份”仍然是听令于他的。
特别是到了咸丰皇帝统治的后期,精明的奕虽然赋闲在家,平日里也没有多往宫中走动和自己的亲哥哥交流一下感情,但也对咸丰私生活的糜烂程度了如指掌,咸丰避走热河的时候,他心里也猜测到了这皇帝一走有七八成那是回不来了,在奕的心中,要是自己的那部分清陵卫被咸丰皇帝收走了他心里还好想,毕竟那是他的亲哥哥,爱新觉罗家的嫡传子孙,但是一旦他的哥哥过世,以大皇子的年幼程度,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清陵卫这个秘密的知情权再也不仅限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范畴,而且掌控权也会落到他的两个嫂子甚至是他哥哥委任的那几个顾命大臣的手里,这就是他绝对不能不严阵以待的了。
奕很清楚,虽然他的皇兄奕詝是一个息事宁人的老好人,但是他的两个嫂子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大皇子载淳的母亲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一个刚刚失去自己丈夫的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地位一定是将三尺之上的神明抛之脑后可以无所不为的人,女人的心能有多狠,手段能有多毒,花招能有多出其不意,作为在深宫之中长大的奕比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
当时咸丰皇帝还在承德避暑山庄苟延残喘,奕也并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一场让他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辛酉政变,不过他也知道,一旦圣上驾鹤西去,大清的实权不会落在年仅六岁的载淳身上虽然他是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人,至于落在会不会落在他身上他奕也不敢妄想,毕竟大清朝向来也没有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非但没与,在清初顺治皇帝时期还有多尔衮那个大麻烦更是给世世代代的大清皇帝们的心中蒙上了阴影,使得坐上皇位的人坚信“弟弟信不得”,没坐上皇位的候选人坚信“靠叔叔还不如靠舅舅”。大清政权的两个最有可能的集中点无非是有皇后钮轱轳氏以及懿贵妃可贺那拉氏组成的集团和肃顺等人挑头的权臣集团,而且看着自己侄子载淳那一副不争气的德行,指望他像先祖康熙黄那样智除鳌拜每个二三十年大概也无发生的可能。
如此一来清陵卫中他就不能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