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之焕年纪大了点,不过身手还算利索,桔皮一样的肤色恐怕是在甘肃留下的印记。傅宗龙则身材不是很高,长得比较白净,还留着三捋胡须。这两个人都是神色内敛,长期作为一方大员,自然有他的风范气度,那份沉着自信,一看就知道是善于用兵的儒将。
“两位爱卿平身,不知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开院典礼呢”
梅之焕首先应道:“学院在明日辰时开始典礼,通州没有行宫,驿站已经准备好迎接皇上的圣驾,让皇上休息。”
“哦,朕看这的驿站还容不下这么多人,后面可有前来观礼的官员。朕看就去学院驻扎吧,朕可是带了帐篷来。”
“皇上,这恐怕不妥,学院尚未完备,地方也较为简陋,恐委屈了皇上。”
“不碍事,朕这里有接近两千人,一个小小的驿站怎么够住,传朕旨意,把年老的官员安置到驿站去,其他人就在校场上搭营。”
“是,遵皇上旨意。”
没办法,这次我出来可是带了一千名禁卫,加上几百个官员家属,队伍庞大得可以。本来我也嫌人多的,可这也算一盛事,观礼的人多也热闹点。所以地方是肯定不够住的,我来的时候就打算好在外搭营过夜。
这原先的常营有座主殿,原本是用来给将领居住议事的地方。现在给改成了学院的课堂,两边都新建了一溜的屋子,作为学员的舍房。周围倒是一片空旷的野地,我们就把帐营就设在那
这天晚上点起篝火,大家围在一团,我带的禁卫除了谷刚带着几十个留在身边,其余的分守四方。这谷刚倒也努力,进了宫后,跟着傅山苦练了一段时间,武功倒变成了宫里的翘楚。我就把他提拔上来作为我的贴身侍卫。身处乱世,而且我又动了那么多人,难保没有人想刺杀我,所以还是谨慎些
帐外倒是热闹非凡,在京久住的人难得有次野营的机会,大家围坐在篝火旁,靠着野味,喝酒和诗,也别有一番风味。我就没有出去打搅他们,在中军的帐篷里,梅之焕,傅宗龙,内阁,还有傅山,李邦华他们在旁伺候着。
如今给朝臣们的感觉是,皇上身边除了内阁的六位辅助大臣,另外还有崇祯元年进士曹文衡为首的小内阁,皇上有些事情都会和他们商量,讨论。这个小内阁虽然不直接决策,但是对皇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明刊在他们手上搞得风风火火,已经握住了大明整个的舆论喉结舌。所以朝内大臣不敢轻视这些晚生后进。几个人乘着工部的人在,一起商量了下学院的后面工程。
“朕看,这学院虽然简陋,但也初俱规模,学员们除了教学,训练,下午安排时间清理这学院附近的野地,以后还要起围墙,铲平校场。这学院虽是朝廷首建,但也要学生们参与,他们一起建立起来的母校才会有份归属感,他们也才会珍惜学院的荣誉。后来所需的房屋也是这样吧”
当然我这里还有一句话没说,还可以节约工部的资金。
大约工部的贺逢圣有些察觉我的用意,哪敢讲出来。皇上会是这么小气的吗没看见皇上每年四百万都拿出来了,怎会在乎这点小钱。
不过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今年的赋税情况如何皮岛的支出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因为除去当年毛文龙虚报的军饷,加上两万人的抚恤,根本就是增多了。宗亲改革甩掉了以前的烂帐,但是改革后实际支出是比以前要多了,高达两百万。虽然河南,湖广,四川,陕西的田地有所增加,但也增长恐还不够支出,现在只能指望南京的海关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不省着点花吗
傅宗龙没有想这么多,他想到的就是如何训练好学员。
“皇上,学院草创而成,学子自当出力。臣与梅大人商议后,议定学员非军中出身,需得三年方可出师,其后一年要到各地驻军,卫所从军一年后,才可肄业。军旅出身的学员,已经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臣等以为一年便可回军中效力。望皇上准之”
呵呵,看来真是选对人了,听起来有点像是后世的四年本科教育
“准了,你们还有什么就说吧,只要有利于学院,有利于大明,朕都同意。”
梅之焕看傅宗龙不出声,两人对望了个眼色,就出来说:“皇上,臣以为这院校学员都是我大明未来将领,臣以为也要有例银才是。臣以为按皇上所分的十二等兵士俸饷,每月给予学员五钱的例银。”
“嗯,也是应该的,这样也可以解决贫寒子弟的窘迫。既然有着较好的待遇,也就不能跟其他的学院一样,你们要按军中的规矩来教导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个兵士,而不是读书的学子。”
“谢皇上。”
我心里再想,京里的天工学院会不会也向我要钱做俸饷呢
“好了,我们躲在在帐篷里也闷了,事情就议到这。大家也出去尽尽兴,热闹一番。”
众大臣也是呵呵一笑,随着我出来。
第二天辰时,三百名学员装着大明的兵服,整齐的站在校场上,旁边是一排禁卫护着,四周彩旗飘飘,左右两侧站满了前来观礼的官员家眷。校场后面更是有许多通州百姓,听闻有座学院开业典礼,皇上来亲自主持,更是万人空巷的来一睹皇上的风采。我登上点将台,下面的人就三呼万岁,举礼炮十二响,鼓声大起。片刻后鸣金止鼓,我高呼平身后,百官在将台下东西序立。我清了清嗓子,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年代只好吼着讲了。
“今天是学院的开学典礼,朕在题这个院名前,先讲几句话给你们记着。你们是学院第一批学员,朕希望你们能够为后来者立个榜样。知道作为一个将领首先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吗朕今天来告诉你们,那就是忠君爱国朕可不希望你们在这学来的本事,用来对付大明。否则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对我们大明有什么益处其次就是服从,服从是军人的天命,只要在不损害大明利益的情况下,你们只能听从上司的命令只有明确这两点才有带兵的资格,这两点朕希望你们牢记,并且作为一个传统传承下去”
主啊,原谅我,其实我也不想搞得自己是个皇权的卫道士但是为以后称霸的准备,必须保证在遥远地方出征的将士仍然能够忠心于我大明。我可不想出现内耗,或者将领割据的情况。这就需要一个忠心的氛围,我努力把它演变成一个传统。就像后世的军人,也要首先经过思想政治那一关,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一样
“上面说的朕会让人写入校训,以后晨读都把校训念一遍。你们除了要牢记忠君爱国,还要懂得用兵。以最少的代价打败敌人,如何用兵,到时学院的夫子会教授你们,你们在这学到的东西,最后还要到战场上去实践,成长如何,就看个人的努力了朕既兼任了军事院使,在这为你们题名这个学院”
旁边的侍卫马上把准备好的书案,笔墨纸砚抬了上来。呵呵,我苦练了一个月的书法,就是为了现在这个时候我提笔照着就是写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