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同的军兵有一半在密县,那刘策居然龟缩不战”我不禁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真的是皇太极率军”
“探马回报,此队骑兵打着黄龙旗,人数在万人以上。因时间紧急,未能探明是否有后续跟上,臣已命探马再去打探。”
皇太极居然乘我不在,偷袭京师去了我心里不由一阵焦急,如此则苦心经营的合围全然无用,到时关内岂不是任满人驰骋。
“洪爱卿,有什么应对之策”
洪承畴想了想,回答道:“皇上,如今只能速战速决,先把城外的满人解决。同时快马发旨让京师九门提督戒严,然后三营迅速回援京师。”
“好,皇太极居然派一万人缠住我们,自己四下分军攻占城镇。既然如此,明日命满桂率关宁铁骑出城剿杀他们。三营稍作整顿,明日随朕拔营回京。城墙防守教与遵化驻军。”
“微臣遵旨”
第五十四章 险胜
第二日一早,三营已经整装待发,我骑着马,心里甚是不爽。早知道我也叫袁崇焕去打他的老窝,他一个大汗都敢这么冒险,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真是越想越气闷,为了回敬皇太极,我让王承恩发飞鸽出去,要人在盛京发布谣言,说皮岛明军登陆,将与袁崇焕夹攻盛京。作为前军的神行营已经开拔了,随后我所在的中军也开始往京师行进。不过想到京城中有孙传庭的三万多人在,还有十八门红夷大炮,我相信皇太极怎么也攻不下。
因为是背城回军,倒不担心满洲人来偷袭伏击。洪承畴跟在后面,看到皇上脸色不善,硬着头皮出言宽解。
“皇上不用担心,京师戒严,各路勤王之师顷刻便至,到时守住京师,满桂到密云县接手后,那满洲鞑子就没了归路。皇太极也难以生还到辽东。当年蒙古小王子的几十万大军还不是一样覆没在北京城外。”
我心里觉得有些隐隐不妥,对洪承畴问到:
“你说皇太极既然也知道这样如此冒险,而且很容易给断了后路,你说他还会往前冲”
洪承畴见我提到这个问题,也正是他思虑了很久的疑点。
“皇上,京师乃皇家之根本,微臣虽有怀疑,但觉得先行回军较为稳妥。”
看来洪承畴也是知道这里面有问题,走了半响我猛然发觉,皇太极不就是攻我必救之处吗不过满州军是不可能孤军深入的,他满洲就这么点家底,而且皇太极也在,只要全军覆没满洲也算完了,就算夺得京城,皇帝没有抓到,外围几十万人马还不把他们吞了。对于明朝不过是丢了个京城,对于满洲就是没顶之灾。皇太极是个雄略之人,自不会做如此不留后路之事。黄龙旗也就不过是面旗帜而已。
一定有阴谋,我想如果我是皇太极,自然会先攻下遵化,不管如何,这是条后路。就算进军失利也可以以骑兵快速退回去。等等,我昨天还命令满桂出兵剿灭城外面的满洲人,要是皇太极不过是虚晃一枪,只放过万人前往京师做个攻打的假相,那满桂岂不是有死无生,接着再攻了遵化,到时皇太极便可派骑兵在后面追杀三营。
我拉住马缰,停了下来。回头问到:
“今天可有探马回报,那过了密云县的满洲人到底有多少”
只见一个偏将出来应道:
“今早接到回报,大约有三万人过了密云县,朝京师方向去。斥候已陆续在探”
三万,只是三万而已我大喝:
“返回遵化”
洪承畴见我黑着脸下令也不敢问,只叫传令官把后军作前军,重回遵化城,此时没有离开遵化多远,西城门的兵丁见到三营飞虎旗,连忙打开城门。刚进得城内,只听见北面喊杀阵阵。我忙命洪承畴率军去驰援,只希望一切不要太晚。
满洲鞑子可是有十一万人来攻,那剩余的七万左右的人马岂不都还在遵化,我让满桂去杀敌简直就是去送死。虽然我知道历史的大概方向,但实际上历史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了改变。历史上何曾有过绕道密云的又哪有皇帝亲征
我登上城楼,一眼望去,只见城北天际边数万人在奋勇厮杀。
今天一早,满桂便按耐不住,这几日来都还没有出过战,正想找这一万满洲兵的晦气。看得敌军靠近,便战鼓雷鸣,大开遵化城门,满桂领了两万关宁铁骑,手持长刀,冲了出去。
北门外满洲兵正准备攻城,突见明军杀出,翻身便走。满桂挥军赶上。走得几里,突然满洲军中三声炮响,左右四旗包抄上来将满桂所领的两万人围在垓心。辽东兵训练有素,武艺精熟,虽然被围,却是丝毫不惧,奋勇抵住满洲人的进攻。
但是满洲人足有六万余,团团把关宁铁骑围住,前赴后继的一波又一波的向中心涌去。我看满桂出现危机,无论怎样都要出兵救援。现在战场上的兵士应该是皇太极在遵化的所有兵力,为了快速消灭满桂,调动所有去围攻是伤亡最小,速度最快的。估计了下,双方兵力之比,我军仍占优势,应该有得一拼。不求全歼敌军,只要把满桂接应回城就可以了。
“洪承畴,你带着三营去把满桂接应回来”
“皇上,”
“快去”
关宁铁骑是我花了差不多两年,用百万两银子堆起来的,怎能就这样完蛋如果没有骑兵,我军则失去机动部队,无法主动出击。那么遵化之战,最后只能等待满洲人撤退
洪承畴见敌军强悍,虽然自己人多,但是也没有把握冲过去能胜。距离战场不到一里后,他命三营成方阵相互为犄角之势,保持阵型向满桂靠拢,这样防止满洲骑兵冲过来,将队伍冲散。自己这边是重甲步兵,只能稳扎稳打
很快围攻的满洲人发现前来救援的明军,只见满洲人的攻势陡然缓慢了一下,显然他们的指挥将领看到突来的明军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