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6366 字 2019-04-16

王承恩迟疑了下才回答:

“回皇上,最近好像皇亲宗人不大规矩”

“哦不规矩”我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皇上,不少宗室子弟在各省往来无忌,而且多有互相拜访。”

串联我心里突然冒出这两个字,不过不可能啊,这些人没有兵权,怎么造得起反来而且我改革宗人制度的时候也是允许他们到四处作买卖的,看来自己多心了

“这也没什么,不过是走个亲戚你们就继续看着好了,有什么再回报吧”

“是,奴才告退”王承恩接着行礼出去了。

王承恩走后,我不禁希望这几年不要出什么内乱才好。如今大明矛盾甚多,好容易我未卜先知的把陕西大乱消灭于萌芽状态,又收服郑芝龙,就是想有几年时间把内政梳理好,不然内乱一起,恐怕又要走回历史的老路。兵制一定要改好,我记得史书上说,那些逃亡的兵士最后却是成了农民军的主力只有把卫所弄好了,我心里才安心点。

“方正华,把朕的皇舆图拿来,你就贴在墙上,朕今晚要看”

不过今晚也不是我一个人没有睡,兵制的改革多少给臣子带了冲击,只是有人高兴有人忧罢了

京师某官宦人家书房,五个人正襟危坐的在商讨些事情。

“皇上倒是铁定心要把卫所整顿了,这件事情上我们是不是也要出些力”其中一个武人的样子说道。

“这是自然要,特别是京畿这块地方。咱们不少子弟都在一心学院,很快就可以出来历练了。”旁边的一个瘦子接口道。

一个穿着华服的人开口打断道:“你们都别吵,还是听下大人怎么讲”

书房正中坐着个中年人一直眯着眼睛听他们说,知道其他人都看向他,他才睁开眼扫视了四个人一眼才开口道:

“你们都太急功尽利了,如今改革兵制岂是这么简单,下面的将官世袭了几百年,说换就换,老夫看来,变乱将起阿。皇上到底还是年轻了。他责成五军督府的人整改,却又给了他们一个带罪之身,皇上的本意不过是想他们尽心办事。但事情往往过由不及,五军督府的人为了尽快了事,自然不顾一切的整啊,改啊,随便的换。这样不乱才怪。”

那瘦子失声道:“那岂不是大明将乱”

中年人笑了声,“皇上也不笨,没有全部整改,驻军不是没有动嘛不过乱是会乱的,就看这火怎么点起来。到时我们要争取去平叛,自然有了军功,一切都好说。”

“大人说得是。”

坐在角落还有一个人今晚没有说话,中年人盯了他一下就说道:

“怎么今天皇上没有什么事吗”

那个没有说话的人连忙回答:“没有什么事,皇上只是召见了王承恩,说了下辽东的事。”

“辽东嗯,辽东的事情解决了更好。我等也省去麻烦皇上虽然年方弱冠,老夫看来也是不简单,大家以后小心点,不要露了破绽。”

“大人,我等晓得”

中年人似乎很感叹的说了:

“唉,昔年老夫花了多少力气才形成大好局面,可惜啊,居然给魏忠贤那厮破坏,否则各位就随老夫共享荣华了,哪用如今这般费力。只要此事成功,老夫定保各位家族万世的富贵,而不用看那些小吏眼色。”

其他四人都一起说道:“我等愿为大人效力”

中年人满意的点点头,对那角落的人又问道:

“上次交代的事情做的怎样”

那人有点惶恐的答道:“小的曾经试探过,他不为所动,看来是拉不拢”

中年人沉思了下,“他是一颗好苗,皇上好像也对他有印象。慢慢来吧,别打草惊蛇了”

“是”

第五十八章 为难

因为赋税改革与卫所改制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一起来还是风险太大了。下面的臣子官员都不会赞成,就算现在的八省赋税改制也是乱一地治一地,借着平叛的势头逼得下面的人不敢反抗。但事情积累多了,总是会有问题的。我要统一下大明官员的意识,甚至改变下大明天下的风气。不过单是靠明刊单方的宣传还是不行的,得想个方法在儒学中加点新元素。

思虑半响灵光一闪,突然想到后世第三次思想解放不就是从口水战开始的吗明刊单方的喊口号不行,那可以来次文人辯論,把这时有名的大儒召来,在明刊上跟我的御用文人争辩一番。改变世人想法同时,科考的内容也要改变下,朝廷可以指定几本科普类的书作为教材,像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就不错。只要我定下科考内容,不怕他们不跟着学唯一麻烦的一点是,如何让礼部的人赞同通过呢最近搞了这么多改制,恐怕都到了那些顽固老臣的极限。若非我亲征得胜,他们心里还未必肯由着我改革明朝的臣子都是典型的要名不要命,说不定来个集体死谏那就难搞了。

想想头大,还是过一阵再想个妥当的办法。我按了按太阳穴,真是头昏脑胀的,我顺着起身到外面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想来现在六部的人,恐怕也忙得乱翻了天。呵呵,毕竟我只是负责方略,执行的细节全归他们搞

对于兵制的改革我心里还是很不放心,如果好好整改应该没有问题,就怕下面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若非现在朝廷不是特别稳定,我自己便要去四处察看。五军督府的人大多是些功勋之后,虽然不全都是酒囊饭袋,但庸人恐怕不少交给他们实在是不放心,我得另外找人跟下。

“曹化淳。”

“皇上,曹公公告了三日假,今天他侄儿娶媳妇,前两天便向皇上告了假。有什么事情吩咐奴才。”说话的是方正华。

“哦,朕倒忘记了。你去把刘鸿训跟孙承宗找来这。”

“遵旨。”

我想了下说道:“也把孙慎行找来吧”

“是”

不一会三个内阁大臣就来到我站着的凉亭上,行礼毕,他们都在一旁伺候着等我发话。

“今日召你们来,还是为了卫所的事情。”

刘鸿训欠身应道:“皇上,五军督府的人已在准备,不知皇上还有何改动”

孙承宗想到此次卫所改制也是阻挠重重,皇上再多做修改的话恐怕又要惹起风波,不如暂时照着先改,不足之处以后再修改。他紧接着刘鸿训的话说道:

“皇上,卫所之制已然成型,以微臣之见,交付下边的人实施便可,纰漏的地方再慢慢整改。”

我看着这两个重臣着急得样子不由的笑了笑才道:

“你们啊,朕非三岁小儿,怎会不知卫所改制得来不易,若非我军凯旋,那些言官恐不会这么容易支持。朕前几日还收到不少老臣的万言书。朕要你们来是商量实施的过程问题。朕对五军督府的人不是很放心,若非朕难以分身,朕便要四处看下那些人怎么把朕规划的方略弄成怎样”

刘鸿训和孙承宗都尴尬的陪笑了声,旁边孙慎行答道:

“皇上不是派了十九道巡查御史吗”

“那些御史也不是专门盯着这件事,而且卫所改制,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