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6159 字 2019-04-16

日子过得真慢,我一直在想着这一个月后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当初我接到消息就派兵去平叛那又会如何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其他行省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暴动。现在就让手下的大臣去忙吧,只要兵士不反,这天下就还乱不起来。如今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我不能所预知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改变,历史上崇祯三年,山东哪来的大乱如今陕西的李自成居然是我的一个小兵,那还会有其他的人出来起义,推翻我这个皇帝吗皇太极也败退回辽东,范文臣也给抓了,这以后如何,可就让人费思量了。

远处夕阳已经落下宫角,蓦然发现自己在外面站了许久,旁边只立着侍卫谷刚,其他的人因为我想静一会全都退下了。我看谷刚一动不动的守卫着,心里也不知想些什么

“谷刚,你好像是山东人,是不是在担心老家的亲人啊”

谷刚方才确实是在想东西,听到皇上说话才回过神来:

“回皇上,臣孤儿一个,家里都没有什么人了,所以才跑来京里当兵。”

“嗯,你倒是没了牵挂。你老家山东大乱,朝中臣子的意见你也听到了,按你说怎样呢”

“皇上”

看来自己是糊涂了,怎么随便就以国策问人我摆摆手示意算了。

“臣以为要出兵平叛。”谷刚却意外的说了出来。

“为什么”

“皇上,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之主尚有威严,何况一国之君。那些人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就煽动士兵造反。只要下面的人明白这个理,便闹不起来。皇上可以奖赏那些没有作乱的兵卫,让他们知道皇上的仁德,知道不作乱的好处,有赏银又有田地。以后也不必世代为兵,臣以为那些士兵是不会跟着作乱。”

“奖赏这倒是个主意,只不过我的内库又要付出一笔款项。”我暗想了下,这恐怕是现在最能降低士兵造反可能性的方法。

“你的提议还不错,看不出你还有点心思,走吧,去乾清宫。”

当晚便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大臣,

“朕欲奖赏各处安心改制的兵士,众大臣以为如何”

孙承宗道:“皇上赏罚分明,必使那些造反的贼子汗颜。此事宜公告天下,以示皇上的恩典。”

“嗯,朕昨晚让曹文衡他们写了两份明刊,各位可以看一下。”

下面的臣子都从太监那取来预先放好的明刊一看,却是发现:

这两份明刊都是铭心堂主笔,开头的一段都差不多,是朝廷要发银奖赏改制的士兵,每人一两白银。但后面的就不相同了,有一份居然是写道山东兵乱乃济宁卫所指挥使王学昭阴谋叛乱,已在日前平定。上面还有青州衡王朱常庶的澄清书,各处驻军的请旨改制奏折以及对叛乱军户削籍为奴的旨意。另外一份则是批驳王学昭蛊惑人心,贻害百姓的种种所为,甚至把他二十年来的恶迹全写在了上面。而且还讲朝廷要在青州一带赈灾,修复河堤,愿意回家的可到青州府集结。兵谏的士兵归顺者也可以免罪。

众大臣看了一团雾水,拿着两份明刊疑惑的问:

“皇上,这是”

我笑了笑说:“这两份明刊,第一份是发给其他行省各地的,剩下那份便是发到山东境内的。你们说,要是他们看了会有什么反应呢”

韩鑛出来说:“皇上,这恐怕有损朝廷威信,倘若两份明刊混杂,下边的人更加不知所从。”

“呵呵,朕之所以要这个时候发明刊,就是想着等山东出省要道封了才进行。如此,从山东境内流出的能有多少朝廷的驿站难道不比他们的快,等他们的消息到其他行省,山东的事也许就解决了。”

刘鸿训不禁提出疑问:“皇上,山东境内,许多州府已经不奉旨令,这明刊如何让兵士看到”

“这朕自有办法,你们就办好其他地方的差事。”

“臣等遵旨。”

第六十三章 杀伐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天。为了加快效果,各兵士的赏银直接由各省藩库先发,等秋税的时候再提留。在耗费了一百四十九万两白银后,各地总算没有传来大规模的动乱。银子与明刊的宣传起了作用,各州府官员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但也不敢明着像山东那样反叛,而下面的军户都因为可以变为平民,一心等着改制,再则削籍为奴这四个字极有震慑力,哪想到去跟着长官作乱。

山东方面,由于王承恩的人的四处分发特别的明刊,使得百姓们出现犹豫。原先王学昭还故作姿态开仓赈灾,随着饥民越来越多,济宁等各府都已经停止开粥场。八卫所的士兵有些开始明白过来,他们兵谏就是把自己变回军户,而现在朝廷改制却是让他们自由为民。这其中的区别是他们当了几百年兵的家族深知其味的。虽然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但军心已经开始涣散。

我接到各处的回报,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事情没有变得太糟糕,只要解决山东作乱的叛军便可把这股暗流压下去。

这个时候,一些大臣开始焦急起来。因为过了二十多天皇上仍然没有旨意给三营。洪承畴也是急得不行,但上去的奏折往往没有批复。他们这几个都是主战一派,朝中还有刘鸿训,韩鑛,孙慎行,刘宗周,张惟贤等一批温和派,剩下的就是主和派。这日,孙承宗与贺逢圣两位内阁大臣,带着兵部尚书侍郎,洪承畴等商议,这次一起到乾清宫要求面圣,一定要劝谏皇上早作主意。

我刚看完八百里急报,李邦华在一旁跟我讲解朝中一些官吏的考核卷宗,方正华就进来禀报说是孙大人和其他重臣求见。

“宣他们进来吧”

众大臣进得乾清宫,行完礼后便开始了他们的此行目的。我看他们各个神色焦急,猜到他们要说什么了。只见孙承宗咳了一声,便出声启奏:

“皇上,山东大乱已经有二十余日,山东靠近京畿,皇上宜早作决断。然朝廷除安抚,公告外,未有一兵一卒前往山东,微臣以为,不管是战是抚都需以兵力为后盾。方可使灾后的山东不至于乱得不可收拾,如今三营已整顿齐备,恳请皇上下旨命三营前去镇守山东。”

“嗯,你们都是来劝说朕发兵山东的是吧”

“臣等恳请皇上发兵平叛。”这话倒说得众口一词。

“山东的事,朕已经做了安排。孙爱卿熟知兵道,这里有几分急报,你们看下吧。”

孙承宗听皇上说有了安排,心里很是吃惊,这几日内阁,兵部都没有发文出去,皇上做了什么安排呢他们从内侍那拿过几分奏折,入目赫然是袁崇焕,余大成,李三才的奏报。

袁崇焕的奏折上报祖大寿率一万五千的兵马已经出发;余大成则是言辽东军马已到,请旨下一步举动;李三才的是禀报已从海路运粮三十万石抵达登州,与祖大寿兵马汇合。

下面的大臣目瞪口呆的望着皇上,想不到在这二十天里皇上已经有了动作,就连他们最头疼的粮食也已经到位,满朝文武全部给蒙在了鼓里,他们还在那争辩是战还是安抚的时候,军马已然出发。

“呵呵,兵者,诡道也朕从海路运送兵马粮饷到山东,必不能让叛军知晓,否则即使登州再坚固,也架不住众多人马的猛攻。明刊既然发文安抚兵士,倘若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