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5718 字 2019-04-16

他转而面向朝堂道:“臣审理逆案草率,未能尽查案中细节,罪在微臣然臣之心天地可鉴,绝非为了一人而蔑视律法。皇上病重,又出滔天逆案,臣是恐有动荡才尽快结案。若有人借逆案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祸害则深已人心浮动于朝廷,大明不利,请皇后娘娘明鉴”

此话说得声嘶力竭,一些朝臣不禁动容。但是犯了罪就是犯了罪,除了天子开恩,大臣们说什么都是假的,一不小心还会扯上同党的嫌疑。

刚好又有一人出来道:“钱大人此言差矣,若每人都以此为借口,又有何人有罪”

出言的是左庶子丁进和,这无异于在朝堂中丢下一颗火雷弹。因为这丁进和也是韩鑛的门生,平日几人走得甚近。不想今日韩鑛的两个得意门生在危机时刻反噬,这让众人感叹不已。钱士升,韩鑛此刻已经心如死灰,低着头不再言语。丁进和兀自在那洋洋洒洒揭露韩鑛的罪证。

“昔日刘首辅在位之时,韩鑛居于其下。韩曾言刘首辅不过竖子,自己登科早二十年,羞于作其副手又言皇上年幼,主事多有荒唐,朝野内外皆靠内阁如此等语今韩鑛失责,皇上遇险此乃其一贯轻视之心所然,方给刺客有乘之机臣这里亦有中书原抱奇弹劾韩鑛居家不法的折子,此折已递交内阁微臣以为韩鑛已不适再作首辅,请娘娘圣裁”

丁进和更加直接了当,面对这样的指控,韩鑛颤巍巍的站出班来。他带着一脸的愤懑跪下道:

“老臣韩鑛识人不明,又犯失察之罪,老臣无颜再对各位同僚,恳请皇后娘娘准臣致休”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个局面,韩鑛的支持者们都怒视着郑三俊为首的倒韩派。在他们看来,今日的局面便是郑三俊的杰作。现在韩鑛自己出面认罪致休,他们想出言论救都没机会了。

皇后终于道:“韩大人先起来,你乃内阁首辅,本宫需听下三法司的意见左都御史房可壮,刑部尚书张致发,大理寺卿曹于汴你等以为如何”

左都御史房可壮道:“首辅韩大人在逆案中曾允许行刺郎中入内为皇上诊病,虽韩大人不通医术,然轻易放逆犯进宫确有失察之责”

房可壮说得算是实情,刑部尚书张至发自然不会逆流而上,他道:“老臣与房大人意思一致”

曹于汴原本想着辩驳两句,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道:“臣无其他意见”

三司这么一说,已经是将此案定了性,韩鑛,钱士升瞬时变成了待罪之身。帘后的婉琴似乎并不急于发落他们,而是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

“既然三法司如此审定,那么他们四人就不便再任官职,如何处置待有司写好奏折递交上来再议只是如今出现空缺,日子久了必不利于朝政。各位有何建议”

郑三俊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道:“皇后娘娘明鉴,老臣以为可以由朝臣共举”

“那好吧,顺天知府,诸位大臣以为何人可任”

大臣们对望一阵后,中军府提督郑其心出列道:“臣以为巡城御史吴玉可任”

郑三俊有些疑惑的扫了眼郑其心,他举荐吴玉,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嘛不过中军督府管着京畿一带,跟顺天府也会有些关连。这吴玉是第一个炮轰杨延鳞打开局面,给他个顺水人情也不为过想罢,郑三俊道:

“老臣也以为吴御史可任”

其他人都没有作声,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待会举荐首辅会是怎样。吴玉为人还算正直,又是巡城御史,自然没必要挡人仕途。

“那就是吴玉吧”皇后见没人反对一锤定音。

“微臣吴玉谢恩”现在是顺天知府的吴玉慌忙站了出来,虽然举止还算从容,但旁人都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也原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皇后又道:“傅山的巡风使乃皇上设立,原非定制,今儿就不议了刑部左侍郎的空缺,又该何人补上”

这一次郑三俊率先发话了:“老臣以为太常寺少卿薛国观可担当此任,薛大人乃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刑科都给事中熟悉律法,为人甚正,用为刑部左侍郎可让人放心”

郑三俊提薛国观,不仅是因为他在这次倒韩中出力,更多的是因为薛国观一直就跟在郑三俊的后边。自从他入内阁,一些奏章建议薛国观的论调跟他基本一致;上次皇上让群臣自省,大多数人都向皇上写了谢罪折子,只有薛国观一直跟着自己坚持到了最后。现在有机会,他当然要将提上来引为助臂。

张惟贤出言道:“老臣也举一人供皇后娘娘参考,现任礼部郎中王洽,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阉乱时以右佥都御史遭罢,崇祯元年起用,能治廉一方。资格,能力,操守都足以任”

他们两位内阁大臣提完,吏部尚书李长庚则提了刘之凤作为候选;温体仁似凑热闹般的提了王应雄的名字。不过朝堂上呼声最高的还是薛国观,因为一来他本身为官还算过得去,二来他是由郑三俊提名,不少献媚的人自然会摇旗呐喊;张惟贤虽提了王洽的名,却并没有真的跟郑三俊唱对台戏,提名之后就再未言语;韩鑛那边的人虽然想要反对,奈何缺乏了领头人物,声势远远不及他们。最后自然是以薛国观任命为刑部左侍郎而结束。

不过相对于首辅而言,其他的都算不得什么皇后一说开始推举首辅,下边的各派朝臣都竞相举荐,当然能被报上名的自然只有现任内阁成员。否则连辅臣都还不是,就想一越成首辅,那是痴人说梦。内阁中,户部推举了次辅钱龙锡;兵部原有人想举荐孙承宗的,但考虑身体问题,最后推举了英国公张惟贤;虽然成基命不在,但吏部仍旧推选了他;刑部的人早早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