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0(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5996 字 2019-04-16

可惜,我已经发现了既然发现了,那我就如他所愿,一切都作最坏的打算我要告诉他,我已经发现了他的图谋

回过神来,我没有继续扯南海的问题,而是慢条斯理的问道:

“福建巡抚的奏折都是发到朕内宫来的,怎么跑到你们内阁去了”

我瞬间改变话题让张惟贤诧异了一下,他马上解释道:“回皇上,皇上重新理朝政后,各地奏折本该递入内宫的。但各地距离京师遥远,诏书还未到达,官员们仍旧以为是皇子监国,是以这几日的奏章他们都递到了内阁。

我点了点头,果然行事滴水不漏因为我登基以后为了方便理政,官员们上书都要在奏折前表明是发往何处,通政司以此来分发奏折。所以这些天地方奏折仍旧发往内阁并非有意为之。张惟贤也算运气,居然在这几天内就等到了这么一份急报。

“皇上,那大明对红毛人是战与不战,请皇上明示”张惟贤再次扭转话题。

我用着不容置疑的语气道:“当然要打荷兰人离其国家有万里之遥,在大明疆域不过几千来人,胆敢犯我皇朝天威,虽远必诛”

“皇上所言极是老臣这就去兵部商议具体战略”张惟贤躬身低下头,眼里透出一丝喜色,仿佛一切如他所料。

我呵呵一笑道:“张爱卿不用这么着急,此事朕会发中旨给熊文灿他们。朕还有事情找你”

“是” 张惟贤虽有不甘,但也只得应道。

我想了想道:“朕最近召见了王承恩,发现了不少以前朕没有觉察到的事情”

张惟贤心里咯噔的跳了一下,心底那丝希望被击破,他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缓缓道:

“不知皇上发现了什么”

“朕觉得袁妃死得有些奇怪”我盯着他,似有深意的说道。

“哦”张惟贤仿佛在回忆这件事情,“老臣记得袁妃娘娘是因为突发疾病先去,不知皇上认为有何觉得奇怪”

“朕这个月久病成良医,在本草纲目中发现有几种药合成之后,也可以造成心痹的现象。要是用这种方法杀人,岂不是神不知鬼不觉”

“这个老臣对医药造诣尚浅。不过既然此物能有此危害,老臣以为应该将此些药物的功用在书中除去,以免有不法之徒拿去害人”

张惟贤答得一本正经,根本就不为我话语中的骨头所动。难道他已经知道我现在不敢妄动他我又指着在门口守卫的侯四跟铁牛道:

“张爱卿可认识靠门口的那两个侍卫”

我跳跃似的问法让张惟贤有些不适应,不过他还是回头看了眼门口两个一壮一瘦的侍卫。想一想,自己确实是不认识,便道:

“臣是外官不敢结交宫内侍卫,臣不认识他们”

“是吗上次他们两个回来说,有天晚上在你们英国公府里吃了点亏,给你们好心送到顺天府去了”

“有这个事”张惟贤终于变了脸色。“老臣府里一向交给犬子打理,出了这个事情,老臣一定回去查办个究竟出来。”

“罢了,也不是什么事情,过去了就算了对了,张爱卿可知道朕宫中的总管太监曹化醇在顺天府被杀了”我打了个哈哈道。

“起奏皇上,老臣接到顺天府知府吴玉的禀报说,曹公公是被惊马踢死属于意外死亡。皇上这么说”

我故意叹了口气道:“朕原先也是这般认为,但后来有人在曹化醇那发现了一份东西,却是一封认罪书。书中详细说了他这几年的不法之举,他在书中供认是被人所迫。朕也是这般想法,曹化醇一个总管太监,已经做到了官位的极致。能作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是给人胁迫了他怕给杀人灭口,才留下这封认罪书”

张惟贤一时间完全呆立在当场,嘴角时不时的抽动。跟他相距老远,我甚至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变得很粗重。

“张爱卿,你没有事吧”

张惟贤突然慷慨激昂的回道:“啊,皇上,老臣没有事,老臣走神了老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皇上应该派可信之人详查,将背后之人缉拿归案”

“哦”

张惟贤的心理素质之强超出我的意料,在我几次重击之下,他居然没有露出破绽来要他低头认罪是不可能的,没到最后时候他恐怕不会死心。这个对手让人觉得可怕,因为我方才在想,若是我跟他易境而处,自己能不能有他这么从容跟急智呢罢了,说这些不过是为了点醒他,我已经发现了他的秘密,这样的机锋自然不用再打下去了。看来我还是要下些猛药下去

“这事朕会处理的朕这几天了解了下朝廷的情况,朕有不少新的想法,今儿就跟你一起说了”

“皇上请说”张惟贤恢复了原先的镇定。

我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道:“朕觉得顺天知府吴玉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御史,让他作知府实在屈才。朕打算让他到卢象升的神武营去,在那里作个监军。你也知道,西北边镇的将士全靠军饷度日,为了确保朕的银子实实在在的落到兵士手里,朕不得不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

“皇上,顺天府也是京畿重地”

“朕会让叶廷秀接任的”

不待张惟贤反应我又道:“朕这几年对西南都没有顾及到,四川乃锦绣繁荣的天府之地,边疆几次战火都有所波及。朕打算让薛国观放一任巡抚到四川,积累点施政的经验。他可是朕未来的刑部尚书,朕很看好他”

“宣府那边已经很久没有整顿了,朕过几日会给侯世禄,让他将宣府的边兵整顿好。朕记得你侄子张承翼也在那,朕相信他会好好遵守将令的”

“上回给朕上书的李觉斯也不错,既然他认为天工研究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