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5(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5860 字 2019-04-16

“皇上,有三份密折到”方正华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我看过后,发现三份密折跟密报所言相差无几,只是他们将见到的就实说,没看到的就推是风闻。我将密折看完,发现成基命正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奏折,显然他对江南的事极为关心,不,应该说他对大明的大小事务都极为关心。

成基命的忠心我是不怀疑的,于是将黄宗羲查盐政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将沈缜、陈文一、李邦华的密折也大略说了。

成基命听了之后,也不敢将自己的想法一味的说出来,皇上毕竟是有主见的天子,说得太多反而惹皇上厌。他只是虚应了一句:

“皇上,江南两淮的盐政关系民生,应慎重其事”

“哦朕看淮安分司贩运私盐的事情虽然还没有给查出来,但恐怕也差不到哪去朕记得崇祯四年南巡到山西一带,那里的百姓平日连盐都不敢放,可见盐价之高盐政是时候整治一下了”

“不知皇上打算如何整治骤然厘清,臣恐各转运司无人耳下边官员互相攀咬,牵连必然甚广,只怕朝廷到时理也不是,不理则更不是”成基命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毕竟他怕皇上一时意气,将盐政的人都给一锅抄了当今圣上的魄力可远剩余其祖父兄三人

“这个你放心,朕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这些人竟然敢暗害黄宗羲,说明他们心中必然有鬼。朕就让顺着这条路查下去,朕也不管他们是否贩私盐了,谋害朝廷命官,朕就要屠了他们朕可是在等着他们这些人闹起来”想到这我不由露出一丝笑意。

江南

成基命顿时脑海中想起这两个字,皇上要对江南动手了嘛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因为无论是他跟皇上商议,还是他自己私底下跟好友讨论,都认为朝廷在短期内无法在江南实行新政。毕竟大明北方未曾稳定,怎敢将大明的赋税地给搞乱呢还有一点是,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支持,因为这些官员本身就是江南人,在江南实行新政,那就是损自己的利益。皇上要强制推行嘛后果又会怎样呢他正没个主意间,皇上却总结道:

“好了,这件事就说到这,朕会发旨意处理。朕方才还有件事情跟你商量,因为事情影响较大,所以想跟爱卿先合计合计”

第十六章另设太学

皇上将话题一转,成基命自然不好再继续说江南的盐政,何况皇上要说一件影响重大的事情,他忙打起精神危坐聆听。

我原本想跟成基命象朋友般闲聊下大明官制上的改革,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只好继续装出一副天子的仪范。

“成爱卿,方才为了工部侍郎的人选,朕在百官中找了又寻,寻了又找,好容易才确定下来。所以朕想着,我大明的官吏需得有个新的培养方式,使得有干才的官员后继有人。治理大明,说到底靠的是能员干吏”

成基命本就是吏部出身,自然知道官员良莠的重要性。不过听皇上的意思似乎又要改革什么,会要改革什么呢是了,皇上一直来对科考就不满,难道皇上想着改革科举嘛想到这,成基命本能的要反对,他尽量的拿捏好措词道:

“回皇上,吏治是一篇大文章,新中的进士只有历练后才能甄选出人才来,德才一样不可或缺。崇祯年已有三批进士,再让他们历练几年,便是供皇上可用之人。”

我反问道:“爱卿,难道你不觉得这样让他们自我去地方摸索太过缓慢了嘛再者,没有经验的官吏在地方也容易犯错。正因为如此,朕才想着另寻办法。”

成基命见我这么说,急道:“皇上,可是现在贸然改革科举,必然会遭到满朝官员的反对,甚至是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如今皇上正在布防大明北面,微臣以为事有缓急轻重,一件一件来较为稳妥。”

看着成基命要跟我急了,不由笑道:“朕可没有说要改革科举,朕只是想着重新建立一个机构,将翰林院跟国子监的一些职能划分出来。”

成基命愕然道:“成立新的机构”

“对,就是专门用来培训官吏的新中的进士学的是八股,考的也是八股,对于民生,施政毫无经验可言,即便朕将他们放到外边做官,也会让下头人蒙蔽。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将调用在外头多年的地方官员为教授,教导新中的进士。科考会试之后不再举行殿试,而是他们培训满一年后,由朕亲自考核再选状元。成爱卿,你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所遇到的阻力自然不会这么多。但变相的将殿试给改革掉,那就很难讲有多少人反对了。不过皇上所筹划的用处很明显,新晋官员的才干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成基命想了想折中道:

“皇上所提之法新颖,也颇为实用,但微臣恐朝臣们一时难以改变旧习,而反对皇上的新政微臣斗胆提一个建议”

“你说”

“微臣以为殿试可以不改,皇上选出三元,此乃其中翘楚,可分入铭心堂这几年来皇上一直这么做。满朝官员跟天下学子都以其为惯例,三元不入翰林院而归铭心堂微臣以为此不可废,一来铭心堂的人可以外放,二来也可使得铭心堂不执于一人之手。”

“好”我不由赞道。

成基命见皇上没有反对,不由放下心来继续道:“至于其他二甲,三甲的进士则可以如皇上所言一般,让有经验的官吏进行施教,然后再由皇上考核决定其出任何职这样,既可达到皇上的目的,也可使得大臣们无话可说”

“好,太好了就这么办成爱卿果然料想周全,又懂得变化之道,朕没有选错人”

成基命谦逊道:“微臣只是就皇上的提议稍作了点修改,微臣谢皇上信任”

事情比我想象中还好,我不禁来了兴致道:“今日你我君臣二人就将这件事定下来,只要商议周全了,便可在朝议上公布”

“是”成基命首先问了个问题,“不知皇上要将成立的机构唤作什么”

“恩”我想了想后世各种名称后道:“朕觉得就叫太学,你看如何”

成基命念念有词道:“相传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宗,周设辟雍,此即古太学也。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我大明设国子监而未有太学,皇上重建新太学正符古意,臣以为太学之名甚好”

我登时有点晕了,好就好,不好就不好,表个态还要扯上这么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