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5(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5789 字 2019-04-16

“陛下慎言,太祖开国乃得天神授,大明基业必然能够万世永存”

我看着一脸紧张的大臣,呵呵笑道:“万世永存以史知今,这话根本就信不得”

“陛下”大臣们见我讲着大逆不道之言,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好,只好齐齐叫唤。若是臣子说这些话,早就被他们一拥而上打死了。

“呵呵,你们知道朕要说什么嘛为何一个强盛的王朝经历了百年之后便会走向没落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也不能单怪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这点咱们先不说,但太祖立国到今年已经有两百六十七年了。朕登基的之初,大明国内的景象各位有目共睹,你们可以说说看,那是太平盛世的景象嘛”

跪在地下的大臣回想天启年间的景象,内有权阉作乱残害忠良,外有虏人侵略损兵折将,就是地方各省也屡屡有发生,对比历朝史书所描情况,那真是离不远了,而自己这一代便是之臣。这个念头顿时将他们吓得一身冷汗,纷纷低头反思。

温体仁毕竟老奸巨猾,他略略一思虑便有了主意,他俯身道:“由史可知,陛下乃中兴之主,天佑我大明,老臣愿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温体仁话一出,其他大臣也醒悟过来。皇上说了这么多,自然不会是要说自己是之君,按着皇上两汉、两晋、两宋的说法,皇上自然是自比中兴之君了。再者,崇祯八年的景况比起天启年间要好了不知多少,说是中兴也不逞多让。他们纷纷齐声道:

“陛下中兴大明,臣等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了这么多,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听到他们喊完我也松了口气,道:“各位爱卿都起身吧,朕是要中兴大明,但朕还要考虑的是子孙后代以后如何太祖到朕两百余年后可以中兴,但两百年后呢光武帝中兴后为什么汉献帝无法中兴朕要巩固大明的基业,单纯靠祖宗的家法是不行的。待朕平定了辽东之后,自然会进一步改制。而立储也在朕的考虑之中,选贤君是朕之心意,若是晋惠帝这样的白痴,既是嫡长朕也不立,这点你们都要明白,对于大明长远有利的事情,朕是不惜一切去做的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

曹珖道:“但是陛下大皇子年幼聪慧自不在此列”

“朕所思虑的不是一代而已这立了太子对于皇子们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朕看史书曾有人言: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霄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献媚奉迎,以陷于非;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至父子之间,慈孝两亏;家国大计,转滋罅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历史上皇子们为争皇位而残杀的不知几多,就是贤明如唐太宗亦不能免”

“陛下”李标接着道:“陛下,我大明一旦太子册立,其他皇子则会之国到封地去,自不会有兄弟相残之事发生。”

“是吗但是这样养出来的皇子有什么作用呢现在大明宗室多少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朕不想自己的子孙最后也沦落到此地步况且嫡子就非一定是最适合的皇帝人选,难道你们身为大臣不希望代代皇帝都是贤明仁德之君嘛”

首辅成基命出声了,道:“皇上的心思深谋远虑,但国本一旦选贤的话将对社稷造成动荡,也容易引起皇子以及其他旁系皇室觊觎之心,大臣亦会为此而多生党争,请皇上明鉴”

我呵呵笑道:“选贤所带来的弊端朕也想过了,现在朕已经想好了一个不错的法子可以确保皇子跟大臣都不会为此争斗,只是这个法子目前还不能对你们说。你们都是朝廷柱臣,有些话也不瞒你们,坦白说,炜儿是朕的嫡子,资质又在中上,是太子不二人选,但是朕却不能早立,不然就等同于朕也走回了立嫡的老路上去了。朕会按照朕所想的法子,一步步册立炜儿为太子的,给后世立个榜样,也给大明带了一代又一代的明君”

各大臣听到最后都松了口气,他们知道皇上会册立大皇子为太子,这点他们已经足够了,至少他们几十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各位爱卿,你们在立储君上没有问题了吧”

各臣子们彼此对望了几眼都没有出声,我趁热打铁接着道:“那大家没有意见就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

我顺手拿起桌案上的奏折道:“看看啊,这是南京来的奏折”

扫了几眼我不由有些愣住了,放下奏折对刑部尚书钱士升道:“黄宗羲出了案子是怎么回事”

第一百零二章 处理结果

刑部尚书钱士升这次朝会就是想禀报黄宗羲的案件,但一开始就被立储的事情给搅和了。现在皇上问道,钱士升趁机禀报道:

“回禀皇上,南京六部联合发来公文,汇报巡盐御史黄宗羲在陪都南京杀害天香阁花魁白玉兰,并打算私逃北归时在扬州被擒获。内中详情,微臣已经将奏折递往通政司。”

“黄宗羲杀了人”我皱了皱眉,从案台上的奏折翻了翻,找出南京递上来的奏折。仔细看了下他们审查得到的案情,这委实让我吃惊跟失望。在我印象中,黄宗羲是明末的三大思想家,应该德行无缺才是。但是,我派他前往南京,给予重任,他却在南京城内寻花问柳,最后还把人杀了

“你怎么看”

钱士升回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将黄宗羲押回大理寺,其他人员一并送京重新审理方能定夺”

这是一个常规的处理方式,黄宗羲毕竟是朝廷特派官员,理应由大理寺来处理。我沉着脸看了下其它奏折,发现案台上的奏折居然有很多都是南京官员发来的。而内容几乎一致,那就是弹劾黄宗羲、陈文一、李邦华、何楷等人。

这又是怎么回事居然搞得整个南方的官场都上书弹劾了,而被弹劾的人则全是我最信任的臣子。

“你们都看看这些奏折,这全是南京发来的”

方正华闻言,便将那一沓的奏折递给了大臣们,成基命他们都传阅了一下没有说话。黄宗羲杀了人,陈文一他们协助逃跑,那被其他官员弹劾是在所难免的。皇上此番言语必然是因为南京的官员们将皇上提拔用的人一网打尽,皇上心理上过不去。但是这个话他们就不好接口了,若是案情属实,那么严惩这几人天经地义。

“陛下”

过了好一会,我打破沉默道:“好了,你们都下去吧,朕思虑下再作决定”

“是,陛下”大臣们都知道现在被弹劾的是皇上的天子门生,皇上肯定心情不好,所以他们也不敢罗嗦一一躬身行礼退下去。贺逢圣本来想留下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