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了点头,钱龙锡的意思很明白,言官们最喜欢用特异的言论来搏出位,他们说话对就采纳,不对就不用放在心上,跟他们较劲无异于让他们出名。
我正想挥退许直,谁知道这许直不领情,昂然道:“小臣所言句句属实,何来狂乱小
臣还要弹劾首辅钱龙锡,身为首辅不持正议,阿附皇上,纵使皇上率性而为。今国家方宁,皇上又想西进乌斯藏,北吞蒙古,如此兵祸连连,百姓如何安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且兵战之道难以料胜负,此两处皆绝荒之地,强行用兵数十万,粮饷数千万,所得能有几何是以占之无益太祖以开国之强势尚且不能吞此二地,此时太仓已空,诸事待兴,皇上何以支撑小臣虽陋知,也明息兵,养民方是正道。”
许直又是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段,顺带着将钱龙锡也绕了进去。钱龙锡此时的脸色不好看,原本他说那番话是两边都维护,给皇上一个台阶下,让许直免于受罚,不想此人不知好歹,竟一个劲的跟皇上磕上了。这个时候钱龙锡也不好说话了,温体仁虽然想插话,可也顾忌不少,这许直如此大胆拂逆皇上,摆明了是不要小命。这样的事情在万历年纪发生过很多回,往往出头帮皇上的臣子很容易给攀咬到。温体仁自己的底子可不是很干净,只好缩着脑袋躲在一边,跟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想出头又没胆
我听着许直的话,心里有些不对味了。进攻乌斯藏跟吞并蒙古的事情我似乎只跟几个心腹大臣说过,而且这些计划还在布局当中,这个许直怎么就知道呢难道是我亲信的大臣里边有人泄露了出去,还是这许直见识了得,也看破了这点不,如果许直真的有这么聪明,只怕就不会作这个出头鸟
文震孟啊文震孟,想不到你死了后还给我留下一个学生来唱反调我该怎么处置他呢杀了嘛我登基之后是极少杀臣子的,何况以言问斩不是明君所为;放了他呢,就会让后来人肆无忌惮,胡乱诋毁朝政,这样不利于统一人心。
我环视了殿下众大臣一圈后,心里有了主意,沉声道:“朕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世人评说,今日许直大放阙言,朕本拟惩戒,但此法不足以让他明白,也无法让众臣子心服,所以朕有了个主意。许直方才不是弹劾钱首辅嘛现在内阁中书舍人还差一个职位,许直你就调任中书舍人吧,专司钱首辅的文书奏折”
在殿中的大臣没有想到皇上会这样处置,这个旨意可以说处罚也可以说没有处罚,没有处罚是因为这中书舍人是从七品,给事中也是从七品,这样算是平迁说有处罚的是,这中书科的舍人是分两殿两房的,文华殿跟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是由进士中挑选,掌旨撰写旨意、册宝、书籍等事,容易跟皇上接触,仕途虽然比不上翰林院的编修们,但也容易外迁科道。而内阁诰敕、制敕两房中书则是从监生、生儒、布衣中挑选来的,只是负责奏折文书的堪合书写。进士哪有进两房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皇上,如此设置只怕不妥”出来反对的是钱龙锡。
“钱爱卿,有什么意见”
钱龙锡赶紧解释道:“老臣的意思是皇上将许直调入中书科并无不妥,只是专司老臣,这这不太妥当,内阁不设属官”
大明开国取消了宰相一职,从而保证了皇权的威信。虽然内阁首辅在私下大家也会称呼为阁相,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皇上如果让首辅重设属官,那么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就会重蹈旧制。钱龙锡断然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出言反对
“呵呵,钱爱卿不用担心,这中书舍人一职本就是辅助内阁处理杂务,只是在细节上未免不上心,朕暂时提许直给你,就是让他明白一下大明朝政之艰难,其后朕再将他调
出去。以后嘛,内阁大臣都是要配个专职的舍人,用以帮大臣处理杂务、跑跑腿,这样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至于这舍人来源,内阁事关机密,朕看就从内官派出,这样大家都放心点”
这种折中的提法让众大臣眼前一亮,而且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中书舍人也是由内官担任的。现在皇上这么说,许直更是涨红了脸,原来说跟监生、布衣同列已经很没面子了,现在还跟阉人一起,士可杀不可辱,许直刚要开口,我就拦住他道:
“怎么你不乐意调到中书科你就不想看看到底谁人对错朕还想靠你来说服天下人”
被我一激,许直的书生意气就出来了:“那微臣就去中书科”
“好了,那等你证明你对了朕再来采纳你的奏议,今日巡抚之事就这么定了,吏部发公文任命,散朝”
第二百六十九章 情由
这次朝会虽然通过了,但是突然冒出许直这单事情出来,多少让人觉得不爽。因为这跟我预计的有些出入,国内再多问题我都一一忍住了,一心等待平辽之后再做打算,想不到平辽之后人心已变。
朝会之后,内阁尚书大臣留了下来跟我交了下心,表明许直出言奏议他们事先不知道。我知道他们是怕我多心,以为许直的行为后边站着一群人,最终矛头所指的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倪元璐。倪元璐现在已经是清流的代表人物,郑三俊走了以后,他的风头闻名全国。许直的性格跟倪元璐倒是相近,而文震孟生前也跟倪元璐交好,如果说倪元璐指使许直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反过来说,有人借用许直当枪使,想借机搞掉倪元璐也有可能。
内阁现在跟都察院的关系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内阁大臣们都是严明之人,自然不相信倪元璐会如此轻视君父,就算他要弹劾也会亲自站出来,用不着下头的人做出头鸟,所以才为倪元璐辨白一番。
倪元璐我倒是知道他的为人,何况我要搞掉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做。我怕的不是许直的背后有没有人,而是怕许直的心思代表着一群人的心思。平辽之后,诸位大臣都想着大明危机解除了,剩下的时间又恢复到你争我夺的党争时代。
“好了,你们要说的朕已经明白,朕不会以言降罪任何人的,你们都是跟随朕一路走过来的辅臣,应该知道行百里半九十的道理。该说的朕已经说过了,要治理赋税的百年积弊就得一步到位。该给的荣耀俸禄朕也会给,官员们不要只看到朕削去他们的特权,也该看到朕给予的好处。现在官员的薪俸朕可以说,他们可以体面的养活自己一家人而且朕对于年老致休的官员,朝廷以后也可以发放俸禄。”
皇上的最后一句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又动脑思索起来。致休之后还有俸禄,这种做法还是前所未有的,最了不起都是在致休的时候朝廷赐给点银子。但是从官员的角度来说,辛辛苦苦为朝廷干了一辈子,如果是清官孑然一身,那么退休之后的情况可就不妙了。难不成还拿起从未拿过的锄头种田那也要有力气种才是啊但是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似乎就难了点。因为退休的官员加上在职的官员一起来算,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最先出言的是侯恂,他可是管着户部,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钱:“皇上,皇上此想法乃是体恤臣下官员,但是如此一来,户部财政难以支撑”
我呵呵一笑道:“这个也是朕的构想,并不是现在就实施。不过实话说来如果官绅一体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