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5(2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7002 字 2019-04-16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唐世济才告退。唐世济走了后,沈填还是一副稳坐钓鱼台的

神情,他对唐世济是放心的,因为唐世济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即使他不明白他也会

照着指示做。他现在可以慢慢瞧着江南的乱局,看着形势再来走下一步棋。

就在沈填还在悠然喝茶的时候,阮大钱在家中连续见了两拨人,见过后他就

郁闷了。之前大伙还雄心壮志的想要对抗朝廷的乱政,,谁知道这还没有多久

人家就说不干了,还奉劝阮大钱也老实点,不要去弄什么刊报了。面对合伙人的釜

底抽薪,该计阮大钱有被一棍子打蒙了的感觉。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是一群被朝

廷抛弃了的人,顺从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最终还不是削籍的草民一个

就在他发蒙的时候,突然又有些人来拜访。这些人却是各地方守旧派的官

员,他们在沈填的大门那吃了闭门羹只好来找阮大钱。阮大钱正犹疑不决时来了这

么一帮人,让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哼,既然沈填你不挑起头,难道我自己就不能来

想当年为了他自己的官路,阮大钱也不知送了多少礼,找遍了朝中的关系

跟他同年的周延儒最终跟他捎来了一个意外而愤怒的消息,那就是皇上不知怎的认

为他们是**臣,不可能再启用如果说是阉党,他还勉强可以接受,但**

臣,这个词让阮大钱愤怒了,之前的他甚至想到了率先支持皇上新政,以求得能够

重新东山再起,谁知道,位高九重的圣上居然连面都没有见过就认为他们是**

臣,以后写入史书情何以堪皇上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臣呢这里头大有玄

虚。阮大钱一直在找是谁人如此教唆皇上的,但怀疑来怀疑去都找不到正主,最后

就是怀着这种不满、愤慈的情绪被贬到江南。果然以后的选拔官员再也没有他的

份,随着同年进士的步步高升,许多都做到了朝廷六部重臣,阮大钱心里越来越不

平衡。如果不是皇上对他的偏见,凭着他的才学还会落后于人吗一个仇恨的种

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蓄得越来越深。

这个时候让他顺从怎么可能呢

特别是有了一批官员实质性的表态后,阮大钱迅速恢复了信心。一伙人在阮

家大骂了朝中官员一顿,约定如何如何对抗之后才前一脚后一脚的离开。这些人虽

然官位不高,甚至在江南都说不上什么话,但是该计阮大钱看到他并不是一个人在

战斗。送走了这班人后,他自己一个人躲在书房深思起来,门缝伯隙时不时透出点

**笑声,让阮府的下人有点不寒而栗,一个个寻思老爷今儿是怎的了,今儿一头

到晚脸色比唱戏的时候变得还快,现在又一个人躲在房子里冷笑,让上上下下心惊

不已,醒目的早早躲开了,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得罪了老爷。

话分两头,且不说阮大钱在家中谋思举动,郑三俊也开始烧他到任后的三把

火,不过这第一把火烧下来就把江南的官员烧的鸡飞狗跳。紧赶慢走一个月,江南

四省一府的四品官员全部召集到了南京。原本地方官员都想着找个由头躲起来不听

郑三俊的传唤,可惜老郑早做了预备,去各省各府通知的人都是他从江苏行省带来

的人,他们个个口称钦差奉诏传唤他们到南京,这样让他们躲无可躲。钦差奉诏传

唤等若圣上下旨,他们再大胆也不敢违了圣意。

这一路行来有故意拖慢行程的,有路上搞联串的,闹哄哄一个月才齐集到南

京,除了个别实在是有病在身的,江南四省一府的四品官老爷们都到了。南京城一

下子涌进这么多地方官,就算南京城内的馆葬够大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加上官员

的随从,城内大大小小的客栈都住满了人。城内的百姓倒是开了眼界,竟比那春闹

大比还要热闹。

杨延麟是给郑三俊临时委派过来招呼地方官员的,他自从京师i牙罗了地方就

一直跟着郑三俊在江苏、安徽两行省。郑三俊知道他是皇上较为新任的人,否则也

不会登基伊始就让他担任顺天府尹,所以在江南的时候,郑三俊也对他颇为照顾

到子此时他己纤做了江苏参政的位置,比他当年贬出京师之前还升了一级。当然杨

延麟对他的也有相当大的助力,只要郑三俊盼咐下来,杨延麟都办得妥妥当当。正

是因为这样,所以这次郑三俊来南京也把他带在了身边。

杨延麟这几天忙里忙外,又是清点人数又是安排人员食宿,那些地方官员的

一点小九九全部给他看在了眼里。杨延麟既然是郑三俊那一派的人,自然将事情都

跟郑三俊察报了。

“大人,要不迅速将他们召集,以免他们串联闹起事来”杨延麟顺带的提了

一个建议。

一直在听的郑三俊沉吟了丽不才缓缓道:“他们要串联就串联好了,要闹就闹

好了”

“啊一”杨延麟没想到郑三俊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过郑三俊作为三朝老

臣,杨延麟自然知道他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不过杨延麟还是尽自己的本分分析道:

“大人,只是这么一来江南容易生乱,只怕这不是圣上所希望看到的吧”

“呵呵,无妨”郑三俊自然明白杨延麟的意思,但他还是道:“有些事情快

刀斩乱麻效果会更加好,如果有人要做那乱麻,老夫也乐得做那快刀”

“这”杨延麟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郑三俊已经是朝中重臣,在宦海沉

浮这么多年可不是年轻气盛的新进进士,他这么说难道是有一些不为自己所知的事

情,亦或者郑大人早就跟圣上达成了共识,更有可能是圣卜直接指使郑大人这么做

的。杨延麟越分析越觉得后种可能越大,因为他在京师这么多年,早已经见识过皇

上不拘一格的做法。既然如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大人有了定见,那属下就不多言了”

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串联的时候还有些遮遮掩掩,但看到郑三俊的人根本就

不闻不问,更是大阳起来,甚至组织大批官员先行聚会。这些天沈填的门第不断有

人来访,但沈填都严令家人不得放入,最后甚至称病在家连衙门都不去了。其他的

南京六部大臣都大同小异,各找各的借口躲开这场是非。一时间南京官场上面无人

管,下面肆无忌惮的闹。这种私密的官场争斗甚至蔓延到了**,成为街头巷尾

茶馆酒楼的谈资,江南还真有一点风雨欲来的态势。

但是这个态势也就维持了几天,随着郑三俊一声召集的命令,不管愿不愿

意,各地方的官员都到了南京户部大堂。江南四省一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