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礼回到家,李大山又召集李春花、李贺两人吃个团圆饭。这一年一次的活动能够有效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李大山已经决定把它坚持下去。这次,李大山还特邀了黄教授在座,给自己提些意见。
去年被人赶出东风村,李大山等人也总结过其中的原因,而且责任不在自身,事情也已经过去,大家对此就没有多说。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今年的发展规划上。李大山首先提出明年在建设风力发电站的同时,要全面启动水电改造、农场自动喷灌系统、牧草种植、黄河鲤亲鱼放养等工作,等到下半年,还要引进大量滩羊,实现滩羊的规模化养殖。至于养殖其他哪些动物,李大山暂时还没有确定具体品种。
听了李大山的安排,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李大山也很鼓励这种风气,这样很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避免决策错误。果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春花提出可以在八鲤湖上养殖鸭子,李大山觉得主意不错,就是经济价值差点。黄教授就提出不如养殖灰天鹅。
灰天鹅又称大雁、野鹅或天鹅,为雁属中的鸿雁,体型肥大,羽重78千克。肉质鲜美,氨基酸、矿物质含量高,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具有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活血脉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很好的养殖前景。目前北庭省已经有多个地市的养殖户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办理灰天鹅这样的保护动物驯养手续并不复杂,对李大山来说就更加简单。
想出了这个点子后,大家又开始琢磨。最后还是黄教授又想出了一个好的养殖品种马鹿。马鹿浑身是宝。鹿血、鹿胎盘、鹿肉等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价值最高的还是鹿茸。北庭省驯养的马鹿一年割两次茸,分别在每年的六月初和九月底。目前驯养的马鹿大多是全国东北、华北等地的优良品质及它们的杂交后代。
野生马鹿多以林间草木或野果为食,圈养马鹿的食物则多为玉米、秸杆、苜蓿等粗饲料或富含维生素的添加饲料。一只马鹿一年产鹿茸2030公斤,连带其他产品,每年能够创造四千多元的产值,净利润能够达到二千元。如果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效益非常不错。
讨论了这些事情以后,大家又开始商议公司管理的制度。李春花原来制定的财务制度被略微修改后继续沿用,其他公司管理制度在黄教授的帮助下,也理出了一个雏形。到时候再要李春花在网络上查找些其他农业公司的制度,作为参考,相信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就可以出炉了。
说道网络,李贺建议李大山赶紧把自己公司的网络域名和网站建起来,不然等公司发展好了,域名被人抢注或是仿冒就不好办了。李大山也觉得网络是个很重要的宣传平台,把这事记在工作日志里面,改日办理。
一次团圆饭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都很满意。
由于李贺、李春花的股份去年还没有产生效益,李大山还是给每人发放了五万元的年终奖。本来还要给黄教授也发几万块用用的,谁知道他说自己的退休工资都用不完,拿钱来做什么,坚决不肯接下,最后李大山也拗不过他,只得算了。
第二卷 觅地再起 第043章 老家的消息
更新时间:20091118 11:14:26 本章字数:4058
到了正月十八,李大山突然接到李全学的电话,说他已经到草原市了,让他去车站接他。李大山感到非常惊奇,这老人怎么说来就自己来了,不是说好到家接他的吗
疑惑归疑惑,李大山还是叫上李春花,开车往草原市赶。人倒是很快就接到了,李全学老人只是带着二黑以及一些简单的行李。而且老人的情绪却不怎么高,李大山他们问话也不怎么答话,只顾着逗逗二黑。李大山也就知道李全学老人有心事,不再发问,直接把车开回了农场。
到了农场,大家都来热情和这位一心为公的老人打招呼,李全学这时心情才好了一些。等吃了晚饭,大家都围坐在炕上,李全学才把李大山走后几个月的事情说了出来。
自从把李大山赶走以后,郭双福就派人接管了农场。由于天冷,其他的事情倒是没法做,不过餐饮大楼却是经营了起来,郭双福从城里邀请来了不少客人,生意非常火爆,李大山留给他的几万黄河鲤几个月就消耗了不少,想必郭双福也是赚了不少。
但是郭双福这人向来吃人饭,不拉人屎。搞餐饮经营不说,还把二楼上李大山原来准备的棋牌室改成了ktv包房,而且在城里找来了不少小姐。由于这里黄河鲤味道好,加之地方偏远,找小姐不容易被抓住,很多闲杂人等对此都是趋之若鹜,把宁静祥和的一个小山村搞得乌烟瘴气的。村里的一些年轻人有空也去那里转悠,至于干了什么,李全学没有去过不知道,但是附近村民的议论却非常不好。
以前由于李大山很好打交道,孩子们都喜欢往他那里跑。去年等到结了冰,村里的小孩都像往年一样去他那里滑冰。但是却被郭双福雇请的保安一齐赶跑,而且还到村里大肆宣扬,农场的所有东西都是郭双福买下来的,谁要是随便进出,损坏了一草一木,都要高价赔偿,搞得大家战战兢兢的,再也不敢让孩子们去农场那里玩耍。
由于李大山给郭双福留下的黄河鲤数量并不多,郭双福又把贪婪的目光转向了村里的集体鱼塘,打算出资收购。村里人当然知道卖给他只会吃亏,都表示不同意。幸好当初协议完备,而且属于全村人所有,郭双福想下口没有地方。但是郭双福还是找到了镇上的书记赵德胜,硬逼着村里和他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合同规定,东风村鱼塘的鱼一旦上市,全部卖给郭双福;郭双福则以每斤八十元的价格统一收购。而且此合同长期有效。
李全学知道黄河鲤的价格其实不止八十元,但是他怕董五投毒的事情再次发生,只好委屈的答应了下来。村里的人并不知道黄河鲤的具体价格,见郭双福出的价高,都很高兴的答应了。去年过年前,村里鱼塘还捕捞了二千条鱼卖给郭双福。二千条鱼重四千五百斤,卖了三十六万元,村里八十五户每家分了四千多元。当初的投资基本上都收回来了,只是喂鱼的粮食款还没收回。而董五由于没有交份子钱,刚好拿这些钱抵了份子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