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8(2 / 2)

独断大明 官笙 6520 字 2019-04-16

“皇上”

顿时有给事中站出来,激烈的反对道:“朝臣议论国事,乃是忠心为国,皇上岂可因言废事,猜忌朝臣”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忠臣血溅金柱者不计其数,臣请皇上亲直人远小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请皇上放弃此议”

“皇上,臣反对”

“臣反对”

“臣请皇上三思”

这一次的反对声浪,短短几个呼吸就近乎遍布了整个朝堂,甚至是孙承宗,顾秉谦等人都眉头皱起,哪怕是傅昌宗与周应秋也都神情微变。

朱栩端坐在那,目光扫过乌压压拜倒的群臣,跳过傅昌宗等人急切的眼神。

叶向高等朝臣们说完,才站出来,抬头看向朱栩道:“禀皇上,老臣认为,此议不妥,理当收回。”

杨涟也再次出列,道:“皇上,史书之上血迹斑斑,明君无不胸宽四海,能纳万言。昏君无不宠幸佞臣,偏听偏信。皇上切不可重蹈覆辙”

顾秉谦看着满朝躬身的大臣,其中还有他的人,此事是皇帝惹了众怒。想着被拉出去的魏广徽以及盛源客栈,他咬牙,站出来向朱栩道:“臣认为皇上此议甚妥,朝堂历来没有规矩,一件事可以争论数天,边务政务延误不知凡己。是以臣认为,遇事当有规矩,不可任意乱来,争吵不休,误国误民。”

顾秉谦这些话很有道理,但却是事实上的站在了朝臣的对立面。朝臣的权力,绝大部分是来自朝堂的声音,一旦“声音”被限制,那就表示他们的权力会被限制。对应的,就会扩大皇权

这个与大明朝堂的传统完全相悖,他们一直都在企图限制君权

“臣反对顾阁老之言”

果然,工科给事中站出来大声喊道:“皇上,因言废忌乃是国之大忌,臣望皇上广开言路,驱邪用正”

“臣也反对顾阁老之言”都察院的御史同步反对,声音近乎厉然道:“自古以来朝堂之上便是百家争鸣,以求万全,皇上万不可以此堵住朝臣之嘴,误国事”

很快,更多的人站出来,激烈的反驳顾秉谦,甚至将“昏君”的帽子都盖在了朱栩的头上。

朱栩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提议就惹得这么大的反对声浪,坐在那,手指敲着桌面,眼神平静中带着一点点笑意。

这是第二次上朝,他要是压不住,第三次就更压不住了。

只不过,朝臣们这次的反对声,看上去还真不好反驳,哪怕他以强权压下去,也只会让反对声更大。

这次的廷议,不止原本的朝臣在,还有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以及藩王的代表。要是他退缩了,日后的事情更难动作了。

大殿里安静下来,朝臣们都抬头看着他,哪怕躬着身还是抬着头,目光直视,一副朱栩不收回成命就决不罢休之势。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嘴角勾起一点笑容,目光看向朱由检,道:“信王皇兄,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王心底也是反对朱栩堵塞朝臣们言路的,闻言眉头皱了皱,出列道:“皇上,臣也认为不应该由此规定,不过,朝臣们争吵过多也会耽误国事。臣建议,凡事应由内阁及有司商议妥当再上朝堂,以便速决。”

朱栩眯了眯眼,信王的话里,看似四平八稳,实际上是透着对他的不信任,有意要将权力揽到内阁。

朱栩神色不变,转向孙承宗道:“孙阁老,你怎么看”

孙承宗心思最为矛盾复杂的,既想言路大开不让皇帝被蒙蔽,又想政务处理的能更有效率,他稍稍犹豫便站出来道:“回皇上,臣赞同信王之言。”

朱栩又转向杨涟,道:“杨先生,你怎么看”

杨涟出列,声音果断道:“臣也赞同信王殿下之言。”

朱栩点头,目光转回了内阁首辅顾秉谦,笑容满面的道:“既然如此,就依信王所奏。”

第204章 憋出内伤的大臣们

众大臣都是一怔,不论是顾秉谦,信王还是杨涟亦或者是叶向高,甚至是傅昌宗等人,他们都觉得皇帝不会善罢甘休。

但偏偏朱栩稍稍拐了个弯,就同意了信王的话。

不少人眉头皱起思索,但很快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

内阁而今只剩下了两人,一个是顾秉谦,一个是孙承宗。

孙承宗专注军务,还兼领着兵部差事,所以,内阁实际上就剩下顾秉谦一个人而之前顾秉谦就是赞同朱栩提议的,所以,虽然朱栩同意了朱由检的话,但根不上还是称了他的心意

他们被骗了

一干激烈的大臣们反应过来,只觉得胸口要炸裂,疼的呼吸困难,脸色铁青,双目怒睁,偏偏一个口堵在喉咙里,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

信王很快也会过意来,脸色有些不悦的瞥了眼身后的顾秉谦。

顾秉谦是老狐狸,转瞬间也醒悟过来,对着朱栩躬身点头,一副惟命是从模样。

孙承宗暗暗松了口气,嘴角带着一点笑容。

杨涟却拧着眉头,心里堵的厉害。他是都察院都御史,风闻奏事是历代御史的特权,按照信王所奏,日后他们在朝堂上只怕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想弹劾谁就能弹劾谁了。

傅昌宗与周应秋对视一眼,两人抱着板,脸上彻底镇静下来。他们心底都清楚,朱栩已经完全不需要他们担心了。

不过大臣们也不是好相与的,等他们稍稍缓过一口气,便有给事中上前大声奏道:“启奏皇上,内阁辅臣现今六缺四,六部中户部尚书出缺,臣建议尽快补缺,以全国事之要。”

“臣附议,国事废弛,皆因内阁不全,户部尚书为要害之职,臣皇上早日定夺。”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大臣们胸中憋了一口恶气,纷纷站出列,要求补缺。

内阁从张居正之后,再无人可以拥有那样的权势,因此只要内阁齐全,顾秉谦也不能一言而决。只要顾秉谦不能掌控内阁,那么之前信王的奏议,就完全无效。

朱栩之前的一切手段,都会是白用功

明白过来的大臣们接二连三的站出来支持,不过还是有不少人这次选择了明哲保身。一来内阁推选事关重大,争夺太过激烈,毕竟叶向高就占在那。二来,户部是傅昌宗在主事,明摆着的事情,估计现在也没有人再打户部尚书的主意了。

信王眉头皱了起来,朝臣们这么针对皇帝,让他心里很不快。

顾秉谦站在那,再也不复以往的得意从容,怎么看都是卑躬屈膝,谄臣模样。

孙承宗神色如常,他之前所奏三事都超乎预料的完成,心里已经大喜。不过他也没有如